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多种质谱技术分析表征环己烷氧化副产物的方法。将环己烷氧化副产物在减压条件下切割为馏程小于300 ℃的轻组分与馏程大于300 ℃的重组分。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 MS)对轻组分中的54种含氧有机物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发现轻组分主要是由酮类、醚类与醇类组成。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对重组分的分子组成进行表征,发现重组分中基本是O.2~O.5类的含氧有机物。重组分中化合物的碳数随O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双键相等数(DBE)的分布却基本不变,从而推测重组分中可能同时含有环烷环、C=C、C=O以及醇、醚类C-O键等多种官能团。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验证了质谱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工作可为含氧有机物混合复杂体系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 -TOF MS/MS)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的方法。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太子参中11种环肽类成分。通过信息关联采集(IDA)模式,运用动态背景扣除(DBS),消除背景离子干扰,在获得11种环肽类成分MS/MS图谱的同时,也得到其精确的分子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3.
Idebenone是1种1,4-苯醌类化合物,其快原子轰击法质谱(FABMS)在不同的底物中,准分子离子是不同的。在底物甘油、硫代甘油和三乙醇胺中,准分子离子为(M+2H) ̄+,而在底物3-硝基苯甲醇中,准分子离子为(M+H) ̄+。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法结合酯交换技术测定植物油中甘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样品溶于异辛烷后,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甲酯,去除脂肪酸甲酯后用GC-C-IRMS法测定甘油的δ13C。结果表明,食用油中甘油δ13C的测定标准偏差为0.18‰,且酯交换过程不会导致甘油碳同位素分馏。通过分别测定玉米胚芽油、大豆油和玉米胚芽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植物油中甘油的δ13C值,并进行结果比较,表明甘油δ13C值与玉米胚芽油中大豆油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98),可通过测定甘油δ13C值验证大豆油掺入玉米胚芽油的比例。本方法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食用油掺假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快速分析夏天无中生物碱成分。选取Tnatu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5%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ESI+)检测。将夏天无提取物的MS/MS数据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平台上进行数据转换,根据碎片离子的相似性建立簇,得到分子网络。结合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文献报道等,在分子网络中识别出7个生物碱类型的粒子簇,包括普罗托品类、原小檗碱类、四氢小檗碱类、苯酞异喹啉类、简单异喹啉类、阿朴啡类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并分别鉴定了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夏天无中共鉴定和推测出52个化合物,其中有21个潜在的新化合物,6个化合物为首次在夏天无中发现。该方法快捷、准确,可以为夏天无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IM-Q TOF MS)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烟叶中蔗糖酯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甲酸-甲醇-水混合流动相系统和正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离子化技术,使烟叶甲醇提取液中的蔗糖酯分子形成加钠的准分子离子,然后通过离子淌度漂移管的分离,被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检测。从烟叶中共检测出6类蔗糖四酯,它们在色谱柱上的分离相差0.2~0.8 min,在漂移管中的分离相差0.4~0.5 ms,质谱检测中的离子质量相差14 u。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级质谱解析,准分子离子的元素组成测定以及碰撞截面的测定等手段,对烟叶中6类蔗糖四酯进行结构上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LC-IM-Q TOF M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复杂样品中的蔗糖酯,结合多维数据定性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色谱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LC-MS研究中药成分的分析通量较低,而多级质谱全扫描(MS/MSALL)采用了气态分段技术(GPF),可以在直接注射(DI)模式下,采集每个表观质量数MS1信号的MS2图谱,实现MS1-MS2数据列表的高通量构建。为快速表征枸杞子化学成分组,本研究采用DI-MS/MSALL全面采集枸杞子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的多级质谱数据,根据高分辨MS1和MS2碎片离子信息推导质谱裂解途径,结合数据库检索以及相关文献,从枸杞子中初步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包括1个氨基酸类、19个有机酸类、2个糖脂类、6个苯丙素类、1个黄酮类、6个生物碱类以及3个酰胺类化合物。DI-MS/MSALL可作为中药等复杂体系快速全面定性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基于已知药物合成新的衍生物,以避开法定检验方法,是目前化学药物非法添加的趋势之一。本工作采用超高分辨的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 Orbitrap MS),在标示中药来源的样品中检出一种未知的西地那非衍生物。基于LTQ Orbitrap MS超高分辨率细分同位素的能力,并结合精确质量数,准确地获得了未知衍生物的元素组成。通过与西地那非和硫代艾地那非二级质谱的比较,进一步推断了该衍生物的结构,并对文献中离子的归属进行了纠正。经核磁共振解析,鉴定该衍生物为丙氧酚艾地那非(propoxyphenyl aildenafil),系由艾地那非苯环上乙氧基衍生为丙氧基而成,其结构与质谱推断的一致。通过总结丙氧酚艾地那非的质谱裂解规律,并结合UHPLC/LTQ Orbitrap质谱分析方法,可有效地鉴定PDE-5型抑制剂及其衍生物,这是打击此类化合物非法添加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 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探讨巴戟天中4种环烯醚萜苷和2种蒽醌成分的质谱裂解途径。通过[M-H]-获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进一步对[M-H]-进行碰撞诱导解离,获得相应化合物的裂解途径。结果表明,环烯醚萜苷主要的裂解途径是首先脱去母环上的功能基团,如中性丢失H2O、CO2、CH3COOH和糖单元等部分;其次是二氢吡喃环和糖环的断裂,m/z 113、101为环烯醚萜苷母环断裂的特征碎片离子。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行为是连续失去CO,也可以失去CO2。这些质谱裂解行为的研究有助于环烯醚萜苷和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也可为其他同类化合物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激光显微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LMPY-GC-MS)分析煤中显微有机质(基质镜质体)的化学组成及结构。LMPY-GC-MS检测系统具有经济、快速、准确、样品不必预处理和分离(原位微束分析)等特点,因此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两类氟代对三联苯液晶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李敏 《质谱学报》2015,36(3):255-26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两类氟代对三联苯共12个液晶化合物进行电子轰击离子化(EI)质谱分析,并总结其裂解规律。氟代对三联苯液晶化合物的主要裂解过程是苄基裂解失去烷基,某些碎片离子会违背偶电子规则进一步生成m/z 274碎片离子。氟原子取代位置会对裂解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氟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对三联苯之间的共轭度,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会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邢杰  宫平  钟大放  孙璐 《质谱学报》2002,23(3):146-146
采用负离子检测方式对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进行了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这 4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于烷基取代基不同 ,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碎片离子的异同 ,对其质谱裂解图解进行分析 ,获得了它们的结构碎片信息。在阐明化合物结构信息方面 ,这一方法与通常所用的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类似。实验结果表明 ,这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的 ( -) ESI-MS2 质谱均产生磺酰基 S-N键断裂的碎片 ;其 ( -) ESI-MS3质谱均产生 S-C键断裂的碎片 ;其 ( -) ESI-MS4质谱均产生脱去苯环上烷氧基的烷基自由基碎片。这些特征可用于阐明西地那非衍生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HPLC-ESI-Q-Orbitrap MS)分析25种醛酮类羰基化合物(CC)与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后生成的腙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以平行反应监测(PRM)方式获得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并建立质谱库;以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子离子扫描 (Full MS/dd-MS2) 方式获得的母离子峰面积进行定量,以保留时间、母离子和子离子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筛查。在ESI-模式下,CC-DNPH衍生物形成[M-H]-准分子离子,并进一步碎裂形成m/z 76、122、181、163、152等碎片离子,根据碎片离子精确质量数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解析质谱裂解规律,同时比较了饱和脂肪醛、不饱和脂肪醛、芳香醛、酮等化合物的裂解特征。应用本方法筛查分析天津市5个环境空气样品,其中24种现有标物对应目标物为阳性,平均浓度在0.006~4.45 μg/m3之间,根据裂解规律、母离子和子离子精确质量,扩展筛查出其他12种可能存在的羰基化合物,其半定量浓度在0.007~4.18 μg/m3之间。本研究可为小分子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哌嗪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在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I-MS/MS)分析苄基哌嗪(BZP)、1,4-二苄基哌嗪(DBZP)、1-(3-氯苯基)哌嗪(mCPP)、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4种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并进行质谱解析,推测各化合物可能的裂解途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In the last decad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x molecules, particularly biomolecules, became a focus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mass spectrometry. Most of these studies utiliz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to obtain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or complex molecules.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typically involves the mass selection of a primary ion, its activation by collision or photon excitation, unimolecular decay into fragment ions characteristic of the ion structure and its internal excitation, and mass analysis of the fragment ions. Althoug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 relatively small molecules are fairly well-understoo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iv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large molecules is much more primitive. For small ions, a single energetic collision is sufficient to dissociate the ion;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complex molecules. For large ions, two fundamental limits severely constrain fragmentation i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irst, the center-of-mass collision energy-the absolute upper limit of energy transfer in a collision process-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ass of the projectile ion for fixed ion kinetic energy and neutral mass. Secondly,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density of states with increasing internal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ion decreases the rate of dissociation by many orders of magnitude at a given internal energy. Consequently, most practical MS/MS experiments with complex ions involve multiple-collision activation (MCA-CID), multi-photon activation, or surface-induced dissociation (SID). This review is focused on what has been learned in recent research studies concerned with fundamental aspects of MCA-CID and SID of model peptides, with an emphasis on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ers (FT-ICR MS). These studies provid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gas-phase multiple-collision activation and SID of peptide ions. Combining collisional energy-resolved data with RRKM-based modeling revealed the effect of peptide size and identity on energy transfer in collisions-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on activation from fundamental and the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Finally, the combination of FT-ICR with SID was utilized to carry out the first time-resolved experiments that examine the kinetics of peptide fragmentation. This has lead to the discovery that the time-dependence of ion dissociation varies smoothly up to a certain collision energy, and then shifts dramatically to a time-independent, extensive dissociation. This near-instantaneous "shattering" of the ion generates a large number of relatively small fragment ions. Shattering of ions on surfaces opens up a variety of dissociation pathways that are not accessible with multiple-collision and multiphoton excita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利用电子电离 (EI)和化学电离 (CI)两种模式测定Natronobacteriummagadii中主要类脂的全甲基化衍生物的方法。实验数据显示 ,Natronobacteriummagadii和一般的原始细菌不一样 ,除含有传统的C2 0-C2 0 类脂甘油醚外 ,还存在一种不太常见的C2 0 -C2 5的类脂甘油醚。EI给出的碎片峰和CI给出的准分子离子峰使我们确证了C2 0 -C2 2 和C2 0 -C2 5结构的存在。质谱电子轰击法和化学电离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测定原始细菌中主要不活泼类脂的烷基链结构 ,特别是电子轰击法的硬电离 ,获得了众多的烷基碎片峰 ,从而弥补了软电离ESI和APCI未能出现烷基碎片峰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EI质谱显示出烷基是以直链 ,而并非有规律地按叔碳原子排列的支链 ,尽管这种说法尚需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7.
陈益  苗志伟  付华  赵玉芬 《质谱学报》2000,21(Z1):107-107
核苷磷酰氨基酸酯化合物是一类倍受重视的药物,特别是它可作为寡聚核苷酸的类似物用于反义药物[1]。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爱滋病(AIDS),目前普遍使用的抗HIV核苷类似物中,2',3'-双脱氧核苷(ddNs)具有良好的疗效[2],它的抗病毒的可能机理是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5'-羟基发生相继的磷酸化,生成三磷酸核苷,然后通过HIV-逆转录酶进入病毒DNA的合成,由于ddNs 3'-没有相应的羟基存在,使得病毒DNA的合成得以终止。McGuigan C.等学者报道苯氧基取代的核苷-磷酰氨基酸酯是HIV逆转录酶的有效抑制剂,同时与ddNs相比…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快速鉴定和检测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的方法。通过对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品的质谱解析,由一级质谱中各成分的特征母离子峰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得出质谱裂解规律,并推断出标准品中所包含的16种DHTDMAC组分。通过中性丢失扫描、母离子扫描和子离子扫描对质谱解析和裂解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建立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的方法。本研究鉴定出不同链长烷基和碳数的DHTDMAC组分,并建立了DHTDMAC单个组分的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对准确研究该类化合物,以及加强环境、化工产品和消费品中DHTDMAC的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槲皮素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喷雾离子阱正负离子扫描技术对槲皮素的结构和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Mass Frontier 3.0软件辅助解析正离子扫描条件下槲皮素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及其裂解规律。槲皮素正离子扫描的ESI MS裂解特征是出现碎片 m/z 287、285、275、267、257及229,碎片m/z 285和275可继续裂解成碎片 m/z 257、229。碎片 m/z 283、273、257、245和229的形成及碎片 m/z 283、273裂解成碎片 m/z 255是槲皮素负离子扫描的ESI-MS裂解特征。槲皮素的正负离子扫描质谱裂解规律基本相似,但负离子提供的碎片信息较少。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求该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转化,结构优化和修饰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