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户为使用服务组合提供的功能,需要提供必要的个人隐私数据.由于组合的业务逻辑对用户是透明的,且用户与成员服务之间缺乏隐私数据使用的相关协议,如何保证组合执行过程中不发生用户隐私信息的非法泄露,成为当前服务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隐私保护特征,提出一种服务组合安全隐私信息流静态分析方法.首先,从服务信誉度、隐私数据使用目的及保留期限这3个维度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组合的隐私信息流安全模型;其次,采用支持隐私信息流分析的隐私工作流网(privacy workflow net,简称PWF-net)构建服务组合模型,并通过静态分析算法分析组合执行路径,检测组合的执行是否会发生用户隐私信息的非法泄露;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对方法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与现有的相关工作相比,针对隐私保护特征提出了隐私信息流安全模型,且分析方法考虑了隐私数据项聚合问题,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用户隐私信息非法泄露.  相似文献   

2.
针对Android应用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技术的隐私泄露检测方法。通过插装Android系统框架层API源码标记隐私数据,并修改Android应用程序的执行引擎Dalvik虚拟机,保证准确跟踪污点标记在程序执行期间的传播,当有数据离开手机时检查污点标记判断是不是隐私数据。动态污点分析使得应用程序对隐私数据的使用更具透明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3.
随着Android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其平台上的恶意程序也呈爆发趋势,尤其是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技术的发展,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隐蔽性越来越高,检测难度越来越大,例如使用反射技术来隐藏隐私泄露的操作。面对这一挑战,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伪代码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伪代码中出现的反射调用检测提出新的分析方法,通过将反射调用的参数进行组合还原为标准的函数调用,使得反射调用显式化,从而检测出原本没法检测确认的隐私泄露行为。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静态检测工具,并通过对市场上的普通应用软件和收集的恶意程序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Android平台隐私数据泄露动态检测方法检测效率较低的情况,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权限分析的Android隐私数据泄露动态检测方法。该方法将Android静态检测中的权限分析与动态污点检测结合,根据应用程序申请的权限确定动态污点检测的隐私数据类型和隐私出口类型。检测选项保存在系统属性中。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保证隐私数据泄露检测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动态污点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使用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愈演愈烈。一般移动设备中存储有大量用户隐私数据,一旦被恶意应用泄露,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需要对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做污点分析。目前已有的Android应用污点分析工具没有考虑Android 3.0中新增的片段组件,因此本文设计一种模拟片段组件生命周期的静态代码分析方法对Android应用中片段组件进行污点分析,用来检测Android应用中片段组件是否存在泄露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检测Android应用中的片段组件是否泄露用户隐私数据。   相似文献   

6.
当下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尤其是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备受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检测的移动智能终端隐私泄露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无线网桥,获取移动终端网络边界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分析,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移动智能终端在访问互联网时是否存在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测试表明,该方法适用于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支持对TCP报文尤其是HTTP协议的解析,能够实时地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于鹏洋  黄俊飞  宫云战 《软件》2012,33(10):1-5
Android平台的应用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用户隐私泄漏显得尤其严重。本文从代码层面对常见的隐私信息读取以及泄露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代码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代码静态分析技术检测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方案。该方案基于DTS静态分析框架进行了改造,将隐私泄露作为一类缺陷模式,进而实现了检测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的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确保服务组合在满足用户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是服务组合隐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现有的Web服务访问控制模型不能有效地控制信息在系统内的传播和数据的间接污染,从而导致隐私信息的间接泄漏,而信息流分析方法是一种保障系统端到端信息传输安全性的方法,因此提出一种信息流控制模型对服务组合的隐私数据进行保护。首先使用隐私策略矩阵规约服务的隐私权限,使用隐私数据项依赖图描述服务组合过程中隐私数据项间的依赖关系,提出服务组合信息流控制模型,对服务的隐私策略进行形式化规约。然后利用带隐私语义的Petri网模型对服务组合的行为进行建模,提出服务组合隐私需求验证算法,用于验证服务组合的行为是否满足服务的隐私策略。最后通过一个BPEL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交媒体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有关隐私保护的研究集中于一般关系型数据、位置和轨迹信息、社交网络关系等数据类型的隐私保护,而社交媒体数据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隐私泄露的情况变得更加隐蔽,现有针对其他类型数据的隐私泄露的判定方式和隐私保护方法难于直接用于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时间模式分析。为了发现社交媒体复杂时间数据中存在的潜在隐私泄露问题,给出针对网络论坛用户的行为时间模式的隐私泄露挖掘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多方法、多选择的聚类攻击者模型,实验通过攻击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集,发现了用户行为时间模式的特异性和网络论坛中广泛存在着的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背景下Android软件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愈发严峻。针对现有隐私泄露检测方法中静态分析误报率较高和动态分析容易出现漏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和动态特征相结合的隐私泄露检测方法。融合应用程序中提取的多维度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使用梯度下降算法为SVM,RF,XGBoost, LightGBM和CatBoost分配最优权重,通过集成学习加权投票来检测隐私泄露风险。对2 951个应用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确率达到了95.14%,明显优于仅使用单一特征和单一分类器,可以有效检测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风险。  相似文献   

11.
秦彪  郭帆  涂风涛 《计算机应用》2019,39(10):3018-3027
应用静态污点分析检测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漏洞会产生许多虚警,为此提出一种上下文敏感、路径敏感和域敏感的半自动程序分析方法,仅需遍历少量执行路径即可判定漏洞是否虚警。首先,运行插桩后的应用来获得一条覆盖Source和Sink的种子Trace。然后,应用基于Trace的污点分析方法来验证Trace中是否存在污点传播路径,是则表明漏洞真实存在;否则进一步收集Trace的条件集合和污点信息,结合活变量分析和基于条件反转的程序变换方法设计约束选择策略,以删除大部分与污点传播无关的可执行路径。最后,遍历剩余执行路径并分析相应Trace来验证漏洞是否虚警。基于FlowDroid实现原型系统,对DroidBench的75个应用和10个真实应用进行验证,每个应用平均仅需遍历15.09%的路径,虚警率平均降低58.1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高效地减少静态分析结果的虚警。  相似文献   

12.
C语言作为安全关键软件的主要实现语言,其存在的内存泄漏缺陷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如何保证内存泄漏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一大挑战。静态分析具有直接分析源码、能够较早发现软件错误,从而降低修复代价的优势。基于静态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敏感的值流分析的内存泄漏检测方法,首先进行指针分析生成精确指向信息;然后基于指向信息构建值流约束,执行可达性分析以识别程序中的泄漏路径;最后借助指针与内存地址的有效生命周期进行验证。在典型基准C程序上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效率和精度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资源泄漏是影响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重要软件缺陷,存在资源泄漏的程序长时间运行会由于资源耗尽而发生异常甚至崩溃.静态代码分析是进行资源泄漏检测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基于源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有效地发现程序中潜在的资源泄漏问题.然而,精确的资源泄漏检测算法的复杂性会随着程序规模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无法满足生产中即时对缺陷进行分析检测的实际应用需求.面向大规模源代码提出了一种增量式的静态资源泄漏检测方法,该方法支持过程间流敏感的资源泄漏检测,在用户编辑代码的过程中,从变更的函数入手,通过资源闭包、指向分析过滤等多种技术手段缩小资源泄漏检测范围,进而实现了大规模代码的即时缺陷分析与报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90%的增量检测实验可以在10s内完成,能够满足在用户编辑程序过程中对缺陷进行即时检测和报告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张书旋  康海燕  闫涵 《计算机应用》2019,39(5):1394-1399
随着社交软件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交网络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敏感隐私信息。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隐私需求,因此需要不同级别的隐私保护。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泄露等级受社交网络图结构和用户自身威胁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社交网络数据的个性化隐私保护问题及用户隐私泄露等级评价问题,提出基于Skyline计算的个性化差分隐私保护策略(PDPS)用以发布社交网络关系数据。首先构建用户的属性向量;接着采用基于Skyline计算的方法评定用户的隐私泄露等级,并根据该等级对用户数据集进行分割;然后应用采样机制来实现个性化差分隐私,并对整合后的数据添加噪声;最后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分析并发布数据。在真实数据集上与传统的个性化差分隐私方法(PDP)对比,验证了PDPS算法的隐私保护质量和数据的可用性都优于PDP算法。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周卿  何冬杰  李炼  冯晓兵 《软件学报》2019,30(2):211-230
当前,静态污点分析检测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存在误报率较高的问题,这给检测人员和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绑定发生的污点分析技术.该技术可以精确地判断污点分析结果中多组源是否可以在一次执行中绑定发生,用户可以从单一分析1条结果转为分析有关联的多组结果,这既缩小了分析范围,又降低了检测的误报率.在精度上,该技术支持上下文敏感、流敏感、域敏感等特性,并可以有效地区分出分支互斥的情况.在效率上,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实现方法,可以将高复杂度(指数级别)的分析降低为与传统方法时间相近的分析(初始阶段开销为19.7%,进一步的多源分析平均时间为0.3s).基于此,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MultiFlow,利用其对2 116个良性手机软件和2 089个恶意手机软件进行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多源污点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隐私泄露检测的误报率(减少多源对41.1%).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污点分析结果风险评级标准,评级标准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提高隐私泄露检测的效率.最后探讨了该技术潜在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内存泄漏是C/C++程序的一种常见的、难以发现的缺陷,一直困扰着软件开发者,尤其是针对长时间运行的程序或者系统软件,内存泄漏的后果十分严重.针对内存泄漏的检测,目前主要有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两种方法.动态测试实际运行程序,具有较大开销,同时依赖测试用例的质量;静态分析技术及自动化工具已经被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运用于内存泄漏缺陷检测中,然而由于静态分析采取了保守的策略,其结果往往包含数量巨大的误报,需要通过进一步人工确认来甄别误报,但人工确认静态分析的结果耗时且容易出错,严重限制了静态分析技术的实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执行测试的静态内存泄漏警报的自动化确认方法.首先,针对静态分析报告的目标程序中内存泄漏的静态警报,对目标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并计算警报的可达性,形成制导信息;其次,基于警报制导信息对目标程序进行混合执行测试;最后,在混合执行测试过程中,监控追踪内存对象的状态,判定内存泄漏是否发生,对静态警报进行动态确认并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静态内存泄漏警报进行有效的分类,显著降低了人工确认的工作量.实验详情参见:http://ssthappy.github.io/memleak/.  相似文献   

17.
Pervasive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ssistive environments and aware homes. The issue of how to preserve the privacy of patients being monitored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public concerns. In assistive environments, location data of patients are collected through sensors for behavior patterns analysis, and they can also be shared among researchers for further research for early disease diagnosis. However, location information, even though de-identified, also introduces the risk of privacy leakage. A series of consecutive location sample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trajectory of a single person, and this may leak private information if obtained by malicious us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problem and proposes a location randomization algorithm to protect users’ location privacy. Two privacy metrics according to location privacy are defined and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A method using dynamic mix zones is proposed to confound trajectories of two or more person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数据发布和分析过程中用户真实数据信息被披露的问题,降低攻击者通过差分攻击和概率推理攻击获取真实结果的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度分析的差分隐私保护参数配置方法。在攻击者概率推理攻击模型下对攻击者置信度进行分析,使之不高于根据数据隐私属性所设置的隐私概率阈值。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查询用户查询权限的差异配置更加合理的隐私保护参数,避免了隐私披露的风险。实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根据查询权限、噪声分布特性以及数据隐私属性分析攻击者置信度与隐私保护参数的对应关系,并据此推导出隐私保护参数的配置公式,从而在不违背隐私保护概率阈值的情况下配置合适的ε参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匿名集内轨迹间的高度相似性而导致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基于轨迹形状多样性的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通过轨迹同步化处理的方式改进轨迹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以减少信息损失;并借鉴l-多样性思想,在贪婪聚类时选择l条具有形状多样性的轨迹作为匿名集成员,以防止集合内成员轨迹的形状相似性过高而导致轨迹形状相似性攻击。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轨迹k-匿名的同时满足l-多样性,算法运行时间较小,且减少了轨迹信息损失,增强了轨迹数据的可用性,更好地实现了轨迹隐私保护,可有效应用到隐私保护轨迹数据发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