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物理网络,其中沿用大量交换机和路由器来控制数据转发的网络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低效。针对此问题,文章将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网络架构引入物联网中,提出一种具有感知层、转发层、控制层和应用层的4层物联网体系架构参考模型,并对各部分实现的主要功能进行讨论。最后,选择了Open Flow协议作为南向接口协议,分析了数据在体系架构中的转发过程。通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的参考模型,使得物联网的网络部署和管理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2.
一种移动网络中的路由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伟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07,35(7):1217-1222
本文针对嵌套移动网络中所存在的路由优化问题和数据包多层封装问题,借鉴移动自组织网中的多跳转发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路由优化模型.在该模型中,移动路由器可以直接选择被访问网络的固定路由器作为自己的外地接入路由器,进而消除了嵌套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解决方案而言,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移动网络中由于嵌套而产生的路由优化问题,具有最小的数据包封装开销,并且对安全和快速切换等有着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目前IP路由器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研究基于开放可编程的新一代路由器架构.介绍了控制和转发相分离的ForCES协议框架和Intel IXA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IXP2400并支持ForCES协议的开放可编程的路由器框架.详细地分析了转发件中Xscale层的设计和实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了这种路由器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交换网OSI-RM的第二层为MAC层.在IP网中,由X.25、FR、ATM、Ethernet等组成的底层网络(计算机子网)来提供三层节点路由器之间的数据传送功能.虽然这些底层网络也具有寻址、选路和组网等三层功能,但对IP网而言,三层功能全部由IP协议来完成,这些底层网络只完成点对点(即路由器对路由器)之间的数据传送工作,故我们将组成计算机子网的各种数据网统称为L2数据网.  相似文献   

5.
一、IPRAN的概念IPRAN即无线接入网IP化。它基于灵活IP通信的设计理念,以传统的路由器架构为基础,针对移动基站回传应用场景而定制的路由器/交换机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基站(BTS)与基站控制器(BSC/RNC)之间传送网络。二、IPRAN技术在本地网中的具体应用1.IPRAN网络架构IPRAN网络一般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在BSC/RNC所在的核心节点部署两端核心设备,作为主备用。核心层、汇聚层采用IP/MPLS技术,采用支持IP/MPLS的路由器。接入层采用增强以太技术或与IP/MPLS相结合的方案,基站接入节点采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  相似文献   

6.
以目前运营商广泛应用的语音IP承载网络架构为例,分析了现有VPN网络延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使用MCE技术作为承栽语音IP的VPN网络延伸,解决了现有语音IP承载网架构中存在的核心路由器冗余问题,并为语音接入点的接入层冗余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关洪涛  王东  赵有健  吴建平 《电子学报》2009,37(7):1440-1446
 路由器缓冲区容量的设置问题是近年来路由器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量模型、网络拓扑及设置、路由器体系结构及设置、网络的动态性以及性能评价指标五个维度在研究.本文在现有基于评价指标和流量模型所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流完成时间比.该评价指标具有不依赖网络属性的优点.本文使用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了基于自相似流量的仿真实验分析,对SFCTR、AFCTR和FCU这三个流完成时间比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得出过大和过小的缓冲区容量都会造成性能下降的结论,并给出了合理设置路由器缓冲区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网络用户与应用范围越来越多,尤其在校园的网络中。随着应用数量的扩大,各种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成为了校园网络安全控制当务之急。为此,提出路由器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在路由器上设置一条或多条访问规则管理与限制数据流的新型技术,对提高网络安全性与服务质量、防止网络攻击等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路由器访问控制技术在校园网络安全的应用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明伟  江学智  陈文龙 《电子学报》2010,38(8):1892-1899
 光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对路由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路由器经常因控制平面过载导致网络振荡,甚至路由器失效.为了克服路由器集中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路由器分布式控制方案.本文深入分析了路由器集中控制面临的问题,围绕路由器实现分布式控制需要解决分布式控制平面、分布式控制平面内部通信和分布式路由协议和算法这三个关键问题,综述和比较了现有的路由器分布式控制方案.最后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0,(21):30-30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包括接八层、汇聚层与核心层的三层树状架构,这种架构分层清晰,有利于数据访问的控制和管理。不过,随着数据中心的扩展以及数据量的增长,树状架构开始显现出一些不适应性,比如流量激增引起网络负荷过重,网络安全性大大降低等,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为此亟待变革,瞻博网络则顺势而动,提出了“3—2—1”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演进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史旭 《通信工程》2005,(4):40-41
三层交换技术是为了解决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本文介绍了相关的定义、原理并对其路由协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吕才军 《电子世界》2013,(1):142-143
目前金融业传统的网络架构为IP网络,传统的IP技术存在路由器瓶颈、无连接、分组长度可变且分组独立传输、时延不确定性、QOS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而无法确保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流可靠稳定地传输。为了将传统的IP骨干网改造为宽带骨干网,可采用多种宽带骨干网技术,如IPover ATM、IPover SDH、IPover DWDM/Opical等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将二层ATM、三层IP路由器、QOS服务质量技术结合起来的IPover ATM网络控制与安全解决方案及其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三网融合网络多媒体视频业务部署技术,解决了三网融合网络海量终端用户访问及多媒体业务及用户的管理等问题.给出了三网融合网络的多媒体视频业务管理模型,并且详细说明了多媒体视频应用服务器及客户端的功能模块,以实例方式说明了QoS策略决策过程.为三网融合网络多媒体业务部署提供了指导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管爱洁 《今日电子》1996,(11):59-61,56
(2).防火墙和过滤路由器 防火墙和过滤路由器在Internet网络和银行内部网络之间设立屏障,以便对整个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路由器作用于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上,因而它可以提供强大的安全和管理控制功能。通常,路由器可以根据可用带宽、跳跃(hop)次数、线路可靠性等因素来作出路由决策以控制网络中的数据流向。除此之外,路由器还可以配备所谓的信息包过滤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单个芯片上集成的元器件数目不断增加,功耗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片上网络虽然能够从理论上解决传统总线结构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其功耗问题在某些具体应用中却变成了关键的制约因素。路由器作为片上网络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片上网络的性能。路由器的功耗问题已经成为片上网络领域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运用最优化理论对连接主从IP核的片上网络路由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运用路由器的功耗模型对功耗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OPNET仿真软件对路由器的交换机制和路由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基于伪线的二层虚拟专用网(VPN),由于客户端边缘设备(CE)接入的二层协议类型必须相同,被限制了使用范围.文章通过对基于伪线的二层VPN互联的两种模型:本地服务延伸模型和本地服务独立模型进行研究、比较,提出了本地服务独立模型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三层VPN的二层VPN互联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已经在中兴通讯的ZXR10路由器平台上实现.  相似文献   

17.
闫宁霄 《通讯世界》2016,(22):24-2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网络也越来越发达,传统的网络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最新出现的无线传感网络就与以往的传统网络有很大的差别.笔者就最新的传感网络路由器在设计上的理念及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前传感网络路由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传感网络路由器面临的威胁,最后对于这种路由器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刘福利 《信息技术》2007,31(7):139-140
提出了第三层交换技术的概念、实现过程及在网络中应用的优点,并对“交换”和“路由”在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述。路由器在100M以上的局域网络中进行数据转发时,极易造成网络的瓶颈,而在传统帧交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层交换技术解决了大规模局域网中各子网段之间网络信息传输的瓶颈问题,取代了昂贵的路由器,成为一种实用、经济的组网技术而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华南  黄勇军  朱永庆 《电信科学》2015,31(4):145-147,153
在阐述IP路由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对路由器重点关注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未来路由器应具备大容量、虚拟化、开放架构及软件可编程等特征,以推动未来IP网络向软件定义、云—网融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5G融合卫星网络(5GSIN)的标准化工作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5GSIN的关键技术、应用和网络架构几个重点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针对融合网络异构性强、时空尺度大而导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5GSIN架构的思考,并设计了多层分布式异构融合网络架构和架构管理方法.最后,从智能化网络角度分析5GSIN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