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均 《建材城》2014,(7):98-98
从2014年7月1日起,俗称“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正式开始试点。许多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都加上了“八成网友不愿接受”的副标题。这个很不乐观的统计数字来自搜狐网近日所作的“以房养老”意愿调查的统计结果——79%的网友不会选择“以房养老”;74%的网友不支持父母选择“以房养老”。前些日子,更有媒体发表报道说,纵观全球,“以房养老”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经推行多年,但市场反响并不热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针对近年发生在北京的假以房养老骗取老人房产的事件,文章通过对比真假以房养老项目的具体特征,让读者了解在我们国家由官方正式批准的以房养老项目是如何运行,从而提高对虚假以房养老项目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同时背负着住房、教育、医疗等重担的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以房养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以房养老"能否成为社会化养老格局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模式?通常所说的"以房养老"即为"住房逆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养老模式。老人可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经过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由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身故。"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  相似文献   

4.
《中州建设》2013,(22):68-69
孟晓苏:民众借反对以房养老抒发对双轨制怨气 近期,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当“住房”和“养老”这两个最能触动老百姓神经的词汇碰撞在一起,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就在所难免了。“以房养老”的首倡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这个情况的一个因素是民众对养老金双轨制有意见,比如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踟蹰不前。  相似文献   

5.
金融     
《上海住宅》2005,(10):64-64
市公积金中心正研究“以房养老”,沪上多家银行欲推固定利率房贷。  相似文献   

6.
要闻     
《上海住宅》2006,(4):22-23
建设部要求各地全面公开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信息,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重点建设“三大中心”,本市将开展“以房养老”试点  相似文献   

7.
杨峥 《住宅产业》2014,(10):42-45
"以房养老",简言之,老人以自己住房获得的收入用以支付养老费用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拥有独立住房产权的老人,将住房出售或者出租,将售房款或租金用于养老消费;第二,委托相关机构代为运作,或由金融机构依据房屋价值比例确定最高贷款限额(loan-to-value,LTV,澳大利亚的反向抵押贷款金额最高可达房屋价值的50%,美国则视申请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差异很大)用于发放老年消费贷款,或由养老机构将老人的住房出售或出租,用以抵减养老费用。  相似文献   

8.
袁婷 《中州建设》2011,(22):25-27
核心提示:近年来,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社区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反向抵押贷款”,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以房养老”。这类似于在发达国家流行的“倒按揭”。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深度阶段的大背景下,养老格局已经从“9073”变为“9064”。故土难离,老屋难弃。其中不变的是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依旧是大势所趋。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一种补充,因开设在社区门口,  相似文献   

10.
空巢老人问题是全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人口流动性的加速,“空巢”家庭在逐年增加。空巢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本溪市的空巢老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出空巢老人生活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的综合反映,我国从2002年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西方国家常用的做法是为老龄夫妇或单身老人安排“老年公寓”式的机构养老,但在我国解决全民养老金及医疗制度之前,机构养老只能解决部分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老人养老问题,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也只有1.5%的老人能进入专业机构进行养老。我国绝大部分的老人只能采取与子女同住或单独居住。  相似文献   

12.
《山东建材》2013,(11):60-60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有关“以房养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3.
《安徽建筑》2012,19(4)
本世纪养老问题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桐城市老年康福嘉园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目标,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一个完善的老年社区。设计从老人的物质、精神两方面去考虑,满足老人的亲水、交流、建筑等需求,营造一个完美的老年康福嘉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4)
中国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以房养老作为缓解养老压力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者瞩目。本文从中国拟实施以房养老制度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解决以房养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为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徐勇刚 《住宅产业》2013,(12):30-31
将要过去的2013年,有“养老产业元年”之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12年,我国65岁以七的老人共有1.17亿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比率迅速增长,已成为老龄化国家。老人群体在居住和养老方面的要求日见高涨,在21世纪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中国的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所以几代合居是主要的居住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中,也有老人独居的,老人集合在“机构”中居住的方式。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太大,不可能为老人建造数量庞大的居住“机构”。附合国情的安排是以在家养老为主。社区把老人福利工作组织起来,建设一大批分散的规模不大的老人活动中心,可使老人白天的休养和扶助得,晚上回家休息。中央民政部决定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将规划和建设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网络,这个计划将对老年人住宅的规范起到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房养老激活"沉淀资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加上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2 4的家庭结构(两个孩子与四个老人)使社会负担加重,养老保障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住房自有化率已达82%,城市居民特别是退休老人绝大多数拥有房产,这是一个巨大的"沉淀资产".  相似文献   

18.
老人医院及其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虹  王义民 《新建筑》1996,(2):44-47
老人医院和老人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老人医院的规划布局,各级老人医院与地知疗网络和养老福利设施体系相互渗透,成为未来社会解决“老有所医”问题的中坚。本文旨在为老人医院的发展,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6):216-217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以房养老通过盘活住房固定资产提供养老现金流,为解决养老难题带来新思路。然而以房养老试点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以房养老遇冷背后的法律困境,并基于国际经验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5):236-237
在老龄化背景下,为了了解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帮助福利院老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本文以X市社会福利院的入住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三角测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收集到的资料为依据,对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福利院老人的养老意愿在入住前后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逐渐受到入住老人认可,但传统的居家养老意愿仍然存在。研究结果验证了老人养老意愿发生变化的理论假设,并且得出福利院入住老人的养老意愿受到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