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一兵  陈楠 《矿冶工程》2020,40(3):133-137
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改性TiO2粉末,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在紫外光照下该掺Fe3+改性TiO2对番红花红T的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TiO2晶体属于纯锐钛矿型(A-TiO2); 优化降解条件为: 番红花红T溶液初始浓度15 mg/L,pH=5,5%掺Fe3+量的A-TiO2用量4 g/L,16 ℃下经254 nm照射反应55 min,该条件下番红花红T降解率59.5%; 相同优化条件下进行暗吸附,30 min达到吸附平衡,A-TiO2对番红花红T平衡吸附量2.02 mg/g。番红花红T降解率与吸附率基本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一兵  肖朵朵 《矿冶工程》2013,33(4):116-118
以TiOSO4为原料, 用水热法制备了掺铁TiO2晶体粉末, 用XRD测定了样品的晶型, 研究了以自制的催化剂对碱性品红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自制的掺铁TiO2为锐钛矿型TiO2(即A-TiO2); 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溶液的优化条件是: 2 mg/L的碱性品红溶液、掺铁量5%(摩尔分数)、A-TiO2粉末加入量1.2 g/L, 室温搅拌下紫外(λ=365 nm)光照降解反应3 h, 此条件下碱性品红溶液降解率达到88.59%。  相似文献   

3.
张一兵  黄英 《矿冶工程》2019,39(1):118-121
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的TiO2晶体粉末Fe3+/TiO2,并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对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紫外光照下Fe3+/TiO2对苯胺的催化降解效果。分析了苯胺初始浓度、掺Fe3+量、Fe3+/TiO2用量、光照时间和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TiO2晶体为锐钛矿型即A-TiO2;晶体粉末由直径约2.5 μm的TiO2微米球组成,各微米球则由八面体型的TiO2纳米晶体(长度1~1.5 μm)通过自组装形成,八面体的三角形边长100~200 nm;在50 mg/L的苯胺溶液中(pH=7),掺杂0.2%(摩尔分数)Fe3+的A-TiO2粉末用量为0.5 g/L时,室温下紫外光照(λ=365 nm)反应45 min,苯胺降解率达到73.84%。  相似文献   

4.
以圆葱碳(OLC11, 1 100 ℃及1 Pa条件下退火处理纳米金刚石所得)为原料, 在500~1 400 ℃/4~6 GPa/5~30 min条件下烧结合成无添加剂纳米晶聚晶金刚石(NPCD)块体。XRD、HRTEM、FESEM、维氏硬度等分析表明, 高温高压烧结后, OLC11转变为金刚石, 同时金刚石颗粒长大连接形成D-D型NPCD块体。NPCD主要由金刚石组成, 还含有石墨和少量无定形碳。NPCD内存在大量纳米孪晶。烧结温度对NPCD的晶粒尺寸、密度、维氏硬度影响较大, 烧结压力的影响较小。1 200 ℃/5.5 GPa/15 min合成的NPCD平均晶粒尺寸、密度和维氏硬度指标较好, 分别为10.7 nm、2.70 g/cm3和32 GPa。烧结过程中, 高温高压使得OLC11石墨层由内而外破裂形成金刚石颗粒, 相邻OLC11通过悬键连接形成金刚石大颗粒, 再通过D-D键键合形成NPCD块体。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TiO2在陶瓷表面的光催化性能和抗菌性能,以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硝酸银为原料,乙酰丙酮和硝酸作为催化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TiO2溶胶和Ag/TiO2溶胶。以普通陶瓷片为载体,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TiO2薄膜。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并探讨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对Ag/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灯照射下,TiO2薄膜和Ag/TiO2薄膜对有机物都具有降解能力,而Ag/TiO2的光催化活性更明显,在光照8 h后其光催化降解率达到了70%,热处理最佳温度为500℃;Ag/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并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Ag/TiO2薄膜有望应用到陶瓷用品上,可有效减少材料表面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吕明  王斌  杜金晶  朱军 《矿冶工程》2021,41(2):106-109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VO2粉体,研究了水热条件和Y、La、Ce等元素掺杂对VO2结构及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VO2晶粒生长影响显著,190 ℃保温72 h条件下制备的VO2粉体结晶度较好。稀土离子掺杂对VO2粉体成型和相变温度都有影响,其中Y掺杂能起到明显的细化晶粒作用,同时能使VO2相变温度由未掺杂时的68.3 ℃降到61.6 ℃;La和Ce的掺杂效果相近,都会对VO2主体结构产生一定破坏,虽然能起到一定降低相变温度的作用,但相转变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杜金晶  周猛  王斌  李倩 《矿冶工程》2019,39(5):119-122
研究了V2O5掺杂NiFe2O4基惰性阳极材料的等温烧结过程和烧结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iO-Fe2O3和NiO-Fe2O3-0.5wt%V2O5体系中晶粒生长指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晶粒生长均主要依赖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2种体系晶粒生长活化能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降低;添加V2O5有助于降低样品的晶粒生长指数和晶粒生长活化能,起到加速晶粒生长的作用,但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晶粒异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研究添加TiO2和Cr2O3对镍渣微晶玻璃析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晶核剂TiO2+Cr2O3的镍渣微晶玻璃热处理后产生分相析晶,产生富钙相和富硅相。添加复合晶核剂TiO2+Cr2O3的镍渣微晶玻璃经过热处理后首先析出的晶相是尖晶石型晶体Mg2TiO4,并且有Ca(Mg,Al,Ti)(Si,Al)2O6普通辉石的晶体衍射峰出现。TiO2在镍渣微晶玻璃的晶化过程中不是直接形成晶核,而是促进了尖晶石型Mg2TiO4晶核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凹凸棒土复合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凹凸棒土(ATP)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ATP复合型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组成、结构、尺寸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ATP和锐钛矿型的纳米TiO2组成,其中TiO2 纳米粒子尺寸在20~30 nm之间,比相同工艺条件下的无负载的TiO2纳米粒子尺寸小;在该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TiO2颗粒间不发生团聚,并且与ATP间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10.
高炉渣是由炼铁高炉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其中含有CaO、Al2O3、SiO2等硅酸盐成分和少量Fe2O3、TiO2、ZrO2等析晶形核剂。高炉渣在855℃热处理1 h,可形核析出1 μm左右的Ca2Al2SiO7微晶,这表明高炉渣具有较高的析晶活性。向ZTA中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高炉渣,1 550℃烧结30 min,低温下ZTA陶瓷的力学性能明显提升,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50 MPa和6.03 MPa·m1/2,比相同温度下未添加高炉渣时分别提高了15%和14.2%,烧结温度降低了50℃以上。颗粒细化的高炉渣掺入ZTA陶瓷基体,烧结过程中高炉渣产生的液相促进了Al2O3棒晶的生长,受力过程中棒晶的拔出和裂纹的偏转有利于ZTA陶瓷力学性能的提升;高炉渣在高温下的析晶增强了ZTA陶瓷的晶界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煤气化粗渣可以作为前驱体制备地质聚合物,其耐高温性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分别对煤气化粗渣中掺入10%TiO2、30 粉煤灰和30%矿渣制备的地质聚合物进行高温处理,探究在不同温度下4种28 d地质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 ℃时,样品抗压强度与常温时相差不大;在200 ℃、400 ℃和800 ℃时,4种样品的抗压强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强度衰减最为明显的是掺入矿粉的样品,强度衰减较小的是掺入TiO2的样品;随着温度的升高,地质聚合物出现了开裂现象,在100 ℃和200 ℃时仅煤气化粗渣地质聚合物有开裂现象,在400 ℃时仅掺入TiO2的地质聚合物未开裂,在800 ℃时所有地质聚合物均开裂。掺入TiO2的地质聚合物因含有锐钛矿而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12.
姚敬  鲁世强  肖璇  邓莉萍 《矿冶工程》2018,38(2):110-113
采用Miedema模型研究了机械合金化(MA)+热压(HP)过程中Cr-33.3%Ta元素粉无序化、非晶化和有序化过程, 结果表明, Cr-33.3%Ta物相演变过程中形成Laves相TaCr2最稳定, 其次是Ta(Cr)和Cr(Ta)固溶体, 非晶态不稳定, 形成过程伴随吸热。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了MA和HP过程中Cr-33.3%Ta元素粉的物相演变, 结果表明, MA+HP制备Laves相TaCr2合金的过程中, Cr-33.3%Ta元素粉的物相演变为:Ta+Cr元素粉→无序Ta(Cr)和Cr(Ta)固溶体→非晶态→有序金属间化合物Laves相TaCr2。Miedema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邓强  杨林  卜显忠  孟昌中  王兵  陈婧 《金属矿山》2013,42(7):166-168
以贵州某低品位细粒难选钛铁矿还原焙烧-弱磁选选铁尾矿为原料,采用酸化焙烧-水解工艺制得高品位纳米级TiO2粉末,采用XRD、SEM、TEM和BET等手段对TiO2粉末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以难降解酚类化合物4-硝基酚为对象,评价了TiO2样品光催化降解4-硝基酚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粉末属纳米级锐钛矿精矿,颗粒粒径在几十纳米;TiO2粉末呈介孔结构,平均孔径在5 nm左右;TiO2粉末对4-硝基酚显示了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240 min的降解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棒状、树枝状和花簇状草酸钴微细晶粒。实验结果表明, 草酸钴粒子具有一维延伸生长的特点, 而反应物料浓度、温度、加料速度、底液水量、陈化时间和搅拌与否等反应条件均不能改变其生长特性, 仅能影响产物粒子的大小和分散性。分析确定沉淀物的化学成分为CoC2O4·2H2O, 在空气中于330 ℃左右热分解可得到Co3O4粉末, 在930 ℃左右则可得到CoO粉末。  相似文献   

15.
以某深度碳还原处理后的镍冶炼渣的磁选精矿为研究对象, 对其组成以及镍、铜和钴在其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研究了浸出该精矿中铜、镍、钴的可行性。以氨水-碳酸盐缓冲溶液为浸出剂, 氧气为氧化剂, 分别探讨了物料细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氨水浓度、铵盐浓度和氧气压力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得出最优浸出工艺为: 物料料度为d90=68 μm, 氨水浓度为3.0 mol/L,碳酸铵浓度为0.5 mol/L, 氧气压力为0.3 MPa, 温度为60 ℃, 浸出时间为120 min。在此条件下, 铜浸出率为62.5%, 镍浸出率为10%, 钴浸出率为65.8%。并以铜为例, 对氨浸试验进行了简要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