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MO源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源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即MOCVD)”技术的支撑材料,它是元素周期表中Ⅲ-Ⅴ或Ⅱ-Ⅵ族的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目前国际水平的纯度已达到或接近6N(即99.99999%)。尽管在研究中使用的MO源已近70种,但是最常用的只不过是十几种,而且目前也仅三甲基镓(TMGa)、三甲基铟(TMIn)和三甲基铝(TMAl)等四五种用量较大,达到了走出实验室、可进行产业化规模。目前世界上可提供商品MO源的只有英国的Epichem公司,美国的Morton公司、Akzo Nobel公司,日本的酸素公司及我国。世界市场MO源售价由于品种的不同而价格有异,主要几种MO源的价格在1.5~10万美元/kg。  相似文献   

2.
MO源(高纯金属有机化会物),是生长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支撑材料,在光电子技术中起重要作用。1997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淮南京大学成立“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致力于该项产品的专门研究。目前南京大学MO源中心己研制出近20个MO源  相似文献   

3.
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汽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半导体材料,大大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该技术已在微波、光电和太阳能电池等器件制备中得到应用。从金属有机化学的角度,论述了采用加合物方法提纯MO源的原理、MO源纯度与半导体材料质量的关系,新MO源的开发及对MO源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金属有机化合物(简称MO)的研制是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MO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多样性,其种类几乎是无限的,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MO的开发是作为化学反应催化剂开始的,迄今,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还只是开端。1968年,美国Rockwell公司的Manasevit采用烷基镓和砷烷,首次在绝缘衬底上,用MOCVD工艺成功地制备了GaAs单晶薄膜,这是一个重大突破。随后,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MO的研制和开发应用获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去除碱性水溶液中的染料,采用纳米二氧化锰负载钴锰(Co(Ⅱ)-Mn(Ⅱ)-MnO_2)催化K_2S_2O_8/NaHCO_3氧化降解染料。对Co(Ⅱ)-Mn(Ⅱ)-MnO_2催化剂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反应温度、催化剂投加量、甲基橙(MO)、过硫酸钾摩尔比及碳酸氢钠浓度等因素对Co(Ⅱ)-Mn(Ⅱ)-MnO_2催化氧化MO的影响,并对MO氧化过程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o(Ⅱ)-Mn(Ⅱ)-MnO_2催化MO(40mg/L)的降解率达到82.61%,MO降解反应动力学为一级反应。该体系适合处理中性和弱碱性MO废水。  相似文献   

6.
蓝光LED晶片主要由超高纯氨(氮源)、有机金属化合物(MO源)和蓝宝石衬底等三大核心材料,通过MOCVD半导体外延设备生长得到。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大量尾气产生。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MOCVD尾气处理方式:催化转化处理,微分吸收法处理和压缩冷凝法,并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种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结构多样性和高比表面积的新型多孔材料,在水中重金属去除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MOFs材料的分类、应用和合成方法,并对比了几种常用的MOFs材料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不同骨架结构(MIL、ZIF和Uio-66)和不同官能团改性(氨基、巯基和金属氧化物)的MO...  相似文献   

8.
蓝光LED氮化镓晶片主要由超高纯氨(氮源)、有机金属化合物(MO源)和蓝宝石(衬底)三大核心材料,通过MOCVD半导体外延设备生长得到。现有工业主流方法不能把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氨尾气处理达到国标有组织排放的要求。介绍了三种可达标排放的新型专利MOCVD尾气处理方法:催化转化法,微分吸收法和循环利用法。  相似文献   

9.
以层层组装方法将聚天冬氨酸(PASP)、支化聚乙烯亚胺(PEI)、甲基橙(MO)在不同pH值下制得PASP/PEI-MO膜。探讨了PASP/PEI-MO膜中MO的负载性能以及在生理盐水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PEI-MO溶液pH值为8.3,PASP溶液pH值为3.8时,PASP/PEI-MO膜的负载量达到了最大,还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层层组装膜(PASP/PEI-MO)-20中MO在释放1500min时,MO的释放量达到0.095mg/cm~2;浸泡负载MO的释放量达到0.296mg/cm~2。  相似文献   

10.
金属氧化物(MO)可显著影响膨胀阻燃体系的热解成炭过程, 进而改善膨胀阻燃涂层的耐火性能。将Fe2O3、ZnO、TiO2分别添加到双环笼状磷酸酯膨胀阻燃环氧涂层中, 研究了MO对涂层耐火及成炭性能的影响规律。燃烧背温测试结果表明, MO可产生显著的协效耐火作用, 三种MO对耐火性能的增效能力为Fe2O3>ZnO>TiO2。热失重(TGA), 激光拉曼光谱(LR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 MO促进了残炭的耐高温氧化性能及类石墨化程度的提高, 增加了涂层的高温残炭量, 三种MO提升涂层成炭性能的能力为Fe2O3>ZnO>TiO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ZVI/Cu(铁/铜)双金属体系的降解能力,制备了不同理论Cu质量载荷(0.05、0.11、0.24、0.41和1.26 g Cu/g ZVI)的ZVI/Cu双金属颗粒。利用制备所得的ZVI/Cu双金属颗粒活化过硫酸钠(PDS)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作为氧化剂降解偶氮染料甲基橙(MO)。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目标产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包括有Cu质量载荷、ZVI/Cu双金属颗粒的加入量、过硫酸钠的浓度、pH值、温度。实验结果表明ZVI/Cu双金属相对于单纯的Cu和ZVI具有更加优异的催化降解能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零价铁上沉积一层过渡金属Cu可以有效提高活化能力,以达到提升降解能力的效果;在MO初始浓度为50 mg/L、PDS加入量为5.0 mmol/L、ZVI/Cu双金属颗粒加入量为0.15 g/L、初始pH值为4.0、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反应进行60 min MO降解率达到86.4%。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锅法将染料亚甲基蓝(MB)成功的组装入类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Co(mIm)_2(ZIF-67)的孔道中,合成了纳米复合材料MB@ZIF-67,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ZIF-67和MB@ZIF-67对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结果表明:两者对MO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8和15.5mg/g;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3.7%和77.5%。吸附过程是ZIF-67骨架中的钴离子与MO分子中—SO_3~-之间的静电引力引起的。同时二者的吸附量相差2.7mg/g,说明吸附过程中MB@ZIF-67与MO之间存在较大的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3.
MOCVD用MO源的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际上MO源的发展概况(包括生产,经营厂家、品种及价格等)和研究方法(包括制备、纯化、分析、封装、毒性及安全技术等),分析了MO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支文  冯蕴道 《功能材料》1993,24(2):123-128
以金属有机化合物(MO)四甲基锡[sn(CH_3)_4]为源物质,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分别在单晶硅片、三氧化二铝陶瓷基片上淀积了纯净的SnO_(2-x)薄膜,对淀积的一些工艺条件,膜的结构、成分和薄膜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PECVDSnO_(2-x)薄膜元件的气敏性能作了比较,对SnO_(2-x)膜的气敏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镁基复合材料(Mg-Ni-MO)的储氢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充氢气条件下,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合成了(RMA)镁基纳米复合材料Mg-3Ni-2MO(质量分数,%)(MO-过渡金属氧化合:Cr2O3,MnO2,V2O5,NiO,ZnO)。研究了材料的吸氢和放氢性能,在吸放氢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在吸氢过程中产生的引燃现象。研究了材料的组成和球磨时间对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镁基纳米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和较低的放氢温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硅钨酸(H_4SiW_(12)O_(40))/聚己内酰胺(PA6)复合纳米纤维膜和H_4SiW_(12)O_(40)/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这2种纤维膜对甲基橙(MO)溶液在紫外光下进行催化降解。研究结果发现,2种聚合物PA6或CA与H_4SiW_(12)O_(40)之间均存在协同作用,且显著提高了对MO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但H_4SiW_(12)O_(40)/PA6复合纤维膜对MO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更好,其光催化降解速率几乎是H_4SiW_(12)O_(40)/CA复合纤维膜的4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硅钨酸(H_4SiW_(12)O_(40))/聚己内酰胺(PA6)复合纳米纤维膜和H_4SiW_(12)O_(40)/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这2种纤维膜对甲基橙(MO)溶液在紫外光下进行催化降解。研究结果发现,2种聚合物PA6或CA与H_4SiW_(12)O_(40)之间均存在协同作用,且显著提高了对MO的光催化降解速率。但H_4SiW_(12)O_(40)/PA6复合纤维膜对MO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更好,其光催化降解速率几乎是H_4SiW_(12)O_(40)/CA复合纤维膜的4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剑麻纳米纤维素与吡咯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PPy)@剑麻纳米纤维素(CNF)(PPy@CN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对PPy@CNF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PPy@CNF在溶液中对偶氮类有机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时吡咯单体浓度为6.0g/L时,PPy@CNF对MO吸附容量最大,达到335.1mg/g。  相似文献   

19.
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辅助剂,以硝酸银(AgNO3)、磷酸二氢钾(KH2PO4)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液相沉淀法一步合成蘑菇状纳米溴化银/磷酸银(AgBr/Ag_3PO_4)可见光催化剂,并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溶液(pH=2)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蘑菇状纳米AgBr/Ag_3PO_4可见光催化剂,其禁带宽度为1.97eV,对MO溶液有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4min,0.08g AgBr/Ag_3PO_4对酸性MO溶液(200mL,8mg/L)的降解率达到97.86%,循环降解3次后降解率为95.21%。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廉价的牡蛎壳制备绿色、高效的生物源碳酸钙(bio-CaCO3)吸附材料, 用于去除污水中的Pb(II)和甲基橙(M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热重分析(TGA),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表征方法对材料形貌、组成、结构等进行了分析。采用宏观吸附行为和微观表征研究bio-CaCO3对水体中Pb(II)和MO的吸附过程并阐明机理。研究发现, bio-CaCO3对MO的去除效率约为45% (msorbent/Vsolvent=0.2 g/L, [MO]initial=60 mg/L), SEM分析结果表明bio-CaCO3吸附MO后, 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io-CaCO3对Pb(II)的饱和吸附量高达1775 mg/g (pH=5.0, T=298 K), 优于传统的皂土、活性炭等吸附材料。bio-CaCO3吸附Pb(II)的主要吸附机理是CaCO3+Pb(II)→PbCO3, 该过程的ΔH θ=-7.64 kJ/mol, ΔS θ=-17.92 J/(mol·K), ΔG θ=-2.30 kJ/mol(pH=5.0, T=298 K), 吸附Pb(II)后产生大量形貌更加规则的四棱柱结构。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bio-CaCO3对Pb(II)和MO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