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浸出液铀浓度和钻孔抽液量是影响地浸矿山产能的两个关键性因素,以某地浸采铀现场扩大试验为背景,通过对比洗井前后抽注液量、浸出液铀浓度的变化情况,在分析影响浸出液铀浓度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了洗井后浸出液铀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铀浓度的升高值一方面受平均品位和注液增加量两者共同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洗井提高了注液井周边矿层的渗透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浸出剂的覆盖率,降低了浸出剂的稀释作用,使铀浓度出现了升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新疆某矿床5#采区双氧水地浸采铀的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加入双氧水有助于铀的浸出,卷头矿体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增幅明显,翼部矿体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增幅相对较少.加入双氧水使Fe3+质量浓度达600~900 mg/L时,浸出液铀质量浓度较高,浸出效果较好.在卷头部位集中加双氧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浸出液铀浓度和钻孔抽液量是影响地浸矿山产能的两个关键性因素,以某地浸采铀现场扩大试验为背景,通过对比洗井前后抽注液量、浸出液铀浓度的变化情况,在分析影响浸出液铀浓度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了洗井后浸出液铀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铀浓度的升高值一方面受平均品位和注液增加量两者共同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洗井提高了注液井周边矿层的渗透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浸出剂的覆盖率,降低了浸出剂的稀释作用,使铀浓度出现了升高。  相似文献   

4.
《铀矿冶》2015,(4)
对浸出采铀过程中,影响浸出液铀浓度的因素,诸如垂向上地下水、钻孔抽液流量、过氧化氢用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对浸出液的垂向稀释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钻孔抽液流量仅在变化梯度极大时,才能对浸出液铀浓度产生影响;过氧化氢过量使用不仅浪费,而且不能提高浸出液铀浓度。对部分工艺,如钻孔逆向注浆、沉砂管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回收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同时降低铀产品中铍的含量,采用工艺矿物学方法分析了某铀铍浮选尾矿中铀、铍的赋存状态,采用硫酸浸出工艺浸出尾矿中的铀,考察了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以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铀、铍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探索了从浸出液中回收铀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铀铍浮选尾矿中的铀较易被硫酸浸出,铍不易被浸出,采用离子交换法能够回收铀并实现铀铍分离。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原地浸出采铀浸出液铀浓度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际生产数据,讨论了GM(1,1)在浸出液铀浓度预测的方法,给出了VB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含铀硼铁矿石组成复杂,主体矿物为铁矿物,氧化镁和氧化钙的总质量分数近22%。镁质量分数为9.28%,硫质量分数为10.48%。物理化学分析和酸碱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含铀硼铁矿适合于酸法浸出,在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9%,浸出温度为5~30℃,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L/kg,软锰矿用量为矿石质量的3%,-200目矿石粒度的质量分数为90%以上时,浸出渣中铀质量分数约为0.01%,铀浸出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8.
吴培生  张宝恩  郑英  齐静 《铀矿冶》2005,24(1):50-53
首次开展利用地电化学法地浸采铀的实验室探索。不加任何试剂,利用含盐地下水为电解液,电解浸出矿石中的铀。初步研究了地磁场对地电化学法浸铀的影响。在地电化学法浸铀过程中由于浸出液中铀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只依靠铀离子的电迁移还不足以使铀尽快地离开浸出区,电解液流动性对铀的浸出还有重要的影响。通过3个月的一维恒流试验,铀浸出率达到19.05%。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地电化学法地浸采铀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地浸开采井间距的合理性,选取新疆某矿床Ⅰ-Ⅱ旋回铀矿石样品开展酸法管状浸出实验,分管体饱水和无试剂浸出、质量浓度为5g/L的硫酸稀酸浸出两个阶段进行。实验装置由注液端向出液端按一定间距依次布置5个监测断面,按8h间隔取样,重点分析浸出液的铀浓度、pH值、三价铁离子和总铁浓度等参数,探究不同监测断面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浸出剂运移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浸采铀过程是一个浸出铀逐渐累积的过程,且其累积速率受井间距控制;铀浓度峰值的大小与浸出剂浓度、铀矿石品位正相关,铀浓度峰值出现的快慢与渗透速度的大小成正比;根据拟合公式,铀浓度峰值并不随着溶浸路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与浸出剂运移距离呈近似对数关系,随溶浸路径的延长而升高,但增速逐渐减缓,在40m的溶浸过程中,铀浓度累积量的95%在前27m内完成,因此,确定该地段矿体的酸法地浸开采合理井间距为27m左右。  相似文献   

10.
新疆某矿床运行6年多,浸出液铀浓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酸耗却很高,且抽液量下降明显。通过对3个酸法采区生产状况和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施工检查孔、岩心样品和矿层水的化学分析和酸耗对比试验研究,查明了导致酸耗高、抽注液量下降和铀浓度低的原因。研究发现:围岩的酸耗是矿体的2.2倍,是引起酸耗高的主要因素;酸化期长,浸出液pH下降缓慢,浸出过程在矿层生成的Fe(OH)_3、Al(OH)_3和水合二氧化硅胶体会造成化学堵塞,同时夹带铀沉淀,是抽注液量下降和浸出液铀浓度低的主要原因;含矿含水层厚度大,受地下水稀释严重,多层矿中间夹杂薄泥岩层,抽注孔之间水力联系差、渗透性能不均匀,也是造成浸出液铀浓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低品位薄矿体原地爆破浸出采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铀矿资源特点和开采状况 ,研究探讨低品位薄矿体的落矿筑堆和布液浸出方法。通过分析比较 ,认为浅孔留矿筑堆、预埋管网布液和泡浸适用于薄矿体的原地爆破浸出  相似文献   

12.
用二氧化碳减缓碱法地浸采铀中的化学沉淀堵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下水系统的Eh值及pH值对难溶物质溶解度和饱和指数的影响,得出溶浸剂pH值的变化是造成伊宁铀矿某矿床碱法地浸条件试验中出现化学沉淀堵塞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用CO2调节溶浸剂pH值来减少或避免化学沉淀堵塞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学沉淀堵塞,从而提高了浸出液中的铀浓度,并使钻孔的抽注能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一种强化碱法堆浸提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用来处理高碳酸盐含量铀矿石的新强化碱法堆浸提铀技术。筑堆前用少量高浓度的碱溶液与矿石拌合,并于一定温度下进行熟化,然后筑堆,用低浓度碱溶液喷淋。由于改变传统的先筑堆后浸出的做法,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浸出周期,使原来不宜堆浸或浸出率低的矿石,变成适宜用堆浸来处理或使浸出率有所提高。用该方法处理某高碳酸盐含量铀矿石,浸出率由约50%提高到90%以上,浸出时间由64 d缩短到12 d。  相似文献   

14.
赵恰  王军  杨柱 《矿冶工程》2017,37(3):31-33
根据某磁铁矿床Ⅰ#矿体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采矿方法, 基于流-固耦合原理, 利用Phase2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 分析研究了防水矿柱厚度对局部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以及断层、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 并结合经验公式法得出了Ⅰ#矿体合理的断层防水矿柱厚度。结果表明, 对于Ⅰ#矿体数值模拟建议留设的防水矿柱厚度为15~20 m, 经验公式计算的防水矿柱留设厚度为16.59 m, 综合考虑, Ⅰ#矿体在目前地下水位条件下的断层防水矿柱厚度为17 m。  相似文献   

15.
传统地浸采铀现场试验花费时间长,投资大,由于浸出试验面积不能准确计算,故参数计算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双孔法地浸采铀现场试验的理论基础是一个钻孔注,另一个钻孔抽,不平衡抽注;在保持不平衡系数不变的前提下,浸出面积是固定的,并可准确计算。完成试验时间为6个月至1a。由于该方法快捷、投资省,目前在独联体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青林  张勇  费子琼 《中国矿业》2012,21(Z1):435-438
针对新疆某矿床矿石碳酸钙含量高的特点,开展了地浸采铀工艺试验,试验表明:中性浸出工艺是一种温和的浸出工艺,浸出的选择性好,浸出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影响较小,并且CO2可以调节溶浸液的pH值,避免地下水中钙镁等离子的化学沉淀,防止矿层堵塞。试验过程中,浸出液铀浓度随着HCO3-浓度的上升而增涨,浸出液铀浓度达到峰值并持续稳定在60mg/L左右,表明CO2+O2中性浸出工艺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浸采成本低,是适合该矿床开采经济合理的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吸附铀的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晶  谢水波  王清良  周星火  胡轶  张纯 《铀矿冶》2006,25(4):192-195,203
铀水冶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物,其中的放射性核素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长期潜在危害。微生物对铀的吸附作用可用于降低水中铀的浓度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探讨了微生物对铀的被动吸附机理,论述了其表面配合、氧化还原、无机微沉淀及离子交换等过程,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碱法堆浸提铀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从碱性矿石中堆浸提铀的新工艺, 即加溶浸剂(Na2CO3 、NaHCO3)加热强化浸出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原矿※破碎※焙烧※预处理※加热※浸取与洗涤※铀的浓缩与纯化。使用该工艺可以使铀的浸出率达到82%以上(常规堆浸51%), 而且, 浸出时间只有8 d(常规堆浸36 d), 液固比(L/S)只有0.8(常规堆浸2.7), 使浸出液的铀金属质量浓度成倍地增加, 这非常有利于铀的浓缩与纯化。  相似文献   

19.
甘泉 《铀矿冶》2017,(Z1):87-92
地浸矿山采铀过程中既要尽量减少溶浸液向采区外围扩散、流失,又要避免采区外围地下水大量流入采区内部,以减小溶浸液对矿层外围地下水环境影响并提高浸出效率。在钱家店(钱Ⅱ块)铀矿床CO_2+O_2中性浸出地浸采铀矿山,改变抽注液比对矿层地下水水位及水样化学组分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地浸采铀抽注液平衡与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规律。通过在合理区间内调整井场采区抽注液比,控制矿层溶浸液溶浸范围、减小溶浸液向外围扩散,实现了有效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趋于稳定,减小地浸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目的。研究表明,控制抽液总量大于注液总量0.3%至0.35%时,井场内部形成大的降落漏斗,溶浸液只在井场边缘附近运移,扩散距离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