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扩大,油田生产用工需求增多与在职员工自然递减的矛盾日渐凸显,油气生产数字化建设是促进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进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解决生产用工需求的有效方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声音识别、气体状态检测等功能,能够在工业环境下实现生产运行监控、数据读取、安全防护功能,并通过制图定位、导航和避障功能完成生产值守、巡检等工作。在无人值守转油站中运用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安防、设备监护及巡检值守可以降低转油站无人值守模式下的安全运行风险,为转油站无人值守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无人值守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苏里格东部气田和中部气田结合各自区块的特点和建设现状开展了无人值守站试验。东部气田形成了"站场无人值守,运行远程监控、事故紧急关断、故障人工排除"的管理模式;中部气田形成了"有人值守、定时巡检、远程通知、站内操作"的管理模式。通过分析这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提出了优化完善的建议,对实现气田数字化管理和用工总量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长庆油田数字化无人值守井场加热集输需求,利用真空超导相变及自动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井口真空超导远程自控加热炉.它采用卧式一体化橇装结构,具有体积小、热效率高、升温快、无水垢无腐蚀、寿命长等特点,并采用全自动燃烧器及控制系统,实现了在无人值守条件下长期平稳安全可靠运行及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4.
某油田气井数量多、分布广、产量波动频繁、管理难度大,大部分气井井口参数无法远程监控,采用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影响气田生产效率。为提高气井生产能力,选取8口气井作为试点,选用先进的Wireless HART智能无线技术,采集井口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井口监控数据传送至位于集气站的上位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对井口的远程监测,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井口生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南海高凝原油油田的经济开发,进行了无人平台工艺方案设计与研究,简化了平台工艺流程。针对油田高凝原油的特点,研究了无人平台的远程操作与远程置换。对无人平台公用系统设置进行了比选研究分析。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海上无人井口平台的设计可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疆大多数气井井口压力高,用常规的试井工艺无法进行井下测试。采用井口压力监测系统可解决井口压力高、常规试井工艺无法实施的问题,节约高昂的井下测试费用,对油井实现无人值守实时监测,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利用井口压力数据折算到地层中部的方法获得井下油气藏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冀东高尚堡油田采油作业区为实现整个区域统一管理和生产的自动化,建立了EchoSCADA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油田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实现了计量站、转油站和注水站现场测控单元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对井口设备远程的遥控,并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归档保存管理等。EchoSCADA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冀东油田的生产效率,减轻了油田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油田生产管理成本,并且为计量站油井实现无人值守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盆 5 气田所处地理环境恶劣,采气井地理位置分散,为了实现无人值守并确保安全生产,采用 SCADA 系统实时监视采气井生产过程。当加热炉火焰熄灭时,自动联锁切断天然气管道,并在天然气处理站 SCADA 系统上位计算机系统进行声光报警,从而实现气田采气井无人值守、定时巡检,确保气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WZ11-4D-A平台是涠洲天然气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主要作用是为涠洲11-4油田透平提供燃料气源,由于目前只有1口井生产,从经济性考虑,需要实现无人驻守生产,为此进行了平台遥控生产的改造。通过对天然气环网中各气源进行分析,设计出4种可切换的供气模式,首次实现了在井口平台应用电动气嘴远程遥控生产,满足了平台安全生产及无人驻守的要求。改造后每年可通过遥控生产向环网多输送天然气1 600×10~4m~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推广及提升油气生产物联网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力度,实现"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战略目标,大庆油田开展了基于A11系统的油气生产物联网深化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思路是进行地面系统优化调整,固化数字化建设的实施对象;实施管理模式转型再造,确定数字化建设的数据流和控制流;建成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采用"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智能管理"的开发管理模式,以及"区域巡检、无人值守"的井、间建设模式。大庆油田通过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实现了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远程监控、生产预警、生产分析与生产过程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生产数据共享以及相关系统的集成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电气人员登平台频率、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在无人井口平台电气间内设计、安装一套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将电气间内的巡视和状态监控手段由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的巡检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冬季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油井井口回压随之升高,采用井组集油管线加热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井口回压,保证油井平稳生产。介绍了一种用于井组集油管线加热的智能电加热装置,该装置以电能为加热源,以导热油为换热介质,同时配套先进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动加热、自动控温、参数设定及显示等功能。针对数字化井场,装置可以实现远程起停及参数操控,满足长庆油田数字化井场管理要求。智能电加热装置现场投运后,运行平稳、加热效率高、实时控制效果好,实现了无人值守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埕北35井组平台及海底管道油气集输系统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多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决定胜利浅海油田埕北35井组平台及海底管道油气集输系统采用无人值守平台和海底管运输油、油气混输上岸方式,即利用井口剩余压力(达2.0MPa)将油气经海底管道直接混输至桩古46加热站,经加热后再输送至海二接转站。该系统具有平台小型化、流程简单、设施少、井口平台与生产平台分开布置,管理方便、投资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该系统主要是由平台流程(包括油气收集流程、加药流程和海水流程组成)与海底管道(采用保温双层管结构)组成,主要设备有计量分离器、电加热器、海水泵、药剂泵、药剂罐及流量计。最后介绍了井口平台与生产平台的结构,并对配电及自控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海上无人井口平台总体设计思路,并以渤海某高凝油田开发项目无人井口平台设计为例,具体阐述了其简易化、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生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经验,为边际油田开发采用无人井口平台方案提供了设计参考,扩大了无人平台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后续更加先进的数字化无人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36-1J区无人驻守井口平台的设计过程,介绍了平台的设计思想,主要流程以及冬季生产的作业管理状况,对完善无人驻守井口平台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涪陵页岩气田单井生产产量受外部销售市场等因素限制,气井需频繁提降产量。通过对气井远程调控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单井的无人值守,减少人员现场操作次数,特别是极大地减少了中心站人员对远距离气井的调产时间,既优化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针对涪陵页岩气田数字化建设目标,结合页岩气井人工调节产量存在的弊端,提出气井远程调控技术,选择合适的高精度电动执行器和高效节流阀,通过PLC程序控制实现天然气产量远程安全调控,从而为涪陵页岩气田集气站无人值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通过高水平的数字化气田建设,在前端实现了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实时感知,中端实现了安全存储、实时监视、集中管控,后端实现了初步智能分析、数据共享与技术支撑。前端、中端、后端一体化协同、高效联动与数据共享,快速推动了传统业务流程重构与工作方式变革,全面构建了“单井无人值守+区域集中控制+调控中心远程支持协作”的管理新模式和“电子巡井+定期巡检+周期维护”的运行新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条件下的开发生产转型升级。开发生产数字化助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生产维护成本、应急处置成本大幅降低,提质增效效果显著,员工数字化能力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为了建设好数字化油气田,建议要解放思想,革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综合集成共享;提升全员数字化转型认识,坚持业务驱动,不断演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厂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全面推广数字化管理,在生产井口实现了电子巡井、数据自动传输,成立了数字化集气站和无人值守站。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将不断提高本厂的企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供排水厂湖田配水站进行远程遥控改造的情况,实现岗位无人值守、方便生产操作、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对同类岗位的优化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低渗透气田后期开发出现的气井产气量下降、产水量上升,影响气井正常生产的问题,对气田后期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措施是提高气田后期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对于低渗透气田,前期普遍采用井下节流技术后,实现了井口无人值守,而后期采取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井口需有人值守,与前期开发不配套。利用压缩机将天然气增压后实施连续高压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可使排水工艺一步到位,既能满足后期低压气增压外输以及连续排水采气的要求,又能维持原气田无人值守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