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地质灾害是建设用地选址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危险性区划的主要参考要素,其直接或间接危害到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降低建设用地规划中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考虑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当中。以干旱河谷山区丹巴县为研究区,运用确定系数和逻辑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对该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选择安全因子、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和生态因子共同构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对丹巴县进行危险性分区,极高危险区217.20km2,高危险区744.95km2,中度危险区1352.44km2,低度危险区1295.08km2以及极低危险区875.32km2。(2)丹巴县建设用地最适宜区面积为115.72km2,占县域总面积的2.57%,适宜建设的土地少且多集中在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和大渡河沿岸河谷地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禁止建设区面积分别为683.47km2、623.21km2、590.66km2、2494.21km2。(3)已建成的城镇空间中38.50%和37.62%分布在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整体分布状况良好。有5.85%的城镇空间建设在较不适宜区,2.67%在禁止建设区,存在生态安全风险,该区域应加强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工作,有条件地适度搬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洪水引发的中小河流堤防溃决等洪水灾害风险问题凸显,因此进行溃堤洪水风险分析对于加强中小河流的洪水管理及减少溃堤洪水带来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罗塘河为例,借助MIKE软件中的MIKE 11、MIKE 21及其耦合模块对罗塘河遭遇10a一遇及20a一遇洪水进行溃堤洪水演进模拟。然后依据灾害系统理论从洪水的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择淹没水深、淹没流速、淹没历时等7个指标构建溃堤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对罗塘河洪水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洪水危险区面积为0.1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8%,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富港地区;重灾区和中灾区面积为1.2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37%,主要分布在重文和蒋元乐家;安全区为研究区域内洪水没有到达并且地物覆盖价值较低的地区,包括游家店、下胡、大塘杨家和马山等处。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河流防洪规划、避洪转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雅砻江中游卡拉地区为研究区,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基于GIS平台选取坡度、岩性、崩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等5个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AHP法确定其权重,结合信息量法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在极低度危险区内泥石流沟面积仅占危险等级面积的3.71%,而中度危险及以上的区域包含的泥石流沟面积占研究区泥石流沟总面积的75.24%,与实际泥石流发育规律相一致,说明在泥石流危险性区划中,运用AHP-信息量法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的定量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刚  庞博  徐宗学  王子丰  史蓉 《水利学报》2016,47(9):1133-1142,1152
根据山洪灾害特点,对中国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中国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变模糊集方法对中国1 km×1 km分辨率山洪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2/3国土面积可能受到山洪灾害威胁,山洪高危险性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9.95%,极高危险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92%。全国33个省级区域中,香港、福建、广西、贵州和重庆高危险区面积比例排在前5位,是山洪灾害高发区;浙江、湖北、四川等区域易受突发性小规模山洪灾害影响。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中国山洪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为山洪灾害区划与风险分析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技术分别与信息量模型和贡献权重模型结合,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地质年代、河流缓冲区、土地利用和距离断层构造线距离6个评价因子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得到基于2种评价模型的区划图。对比2种结果分析得出从滑坡灾害点的分布情况看,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对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进行分区,但基于贡献权重模型得出的结果显示,中、高和极高度危险区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2.3%,略夸大了山区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结合现场实际勘察结果表明基于信息量模型得到的危险性评价结果更符合武都区的实际情况。因此,利用信息量模型与GIS技术结合对甘肃南部武都区滑坡灾害进行评价,相比贡献权重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研究区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邻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境内地质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邻水县44个乡镇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共落实地质灾害隐患355处(包括销号点),分布密度为18.50处/100 km2;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占灾害点总数的94.07%,灾害点规模以小型为主,共有348处,占灾害点总数的98.03%;境内地质灾害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发育与自然斜坡坡度、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邻水县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点,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文  周伟  李婧  杨莉  唐泽 《人民长江》2022,53(5):143-148
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山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流速快以及破坏力强等特点,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防灾减灾管理和防治环节中的有效措施之一,用于合理量化泥石流运动堆积线路沿程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平面曲率和上坡汇水面积作为沟谷型泥石流启动区识别因子,基于Flow-R模型识别出的泥石流启动点,耦合FLO-2D模型模拟麻柳沟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将泥石流堆积深度、运动速度和暴发频率相结合分析泥石流的危险性,并采用混淆矩阵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基于Flow-R和FLO-2D耦合模型的麻柳沟泥石流的运动堆积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模拟泥石流堆积区面积2.19万m2,堆积体积4.92万m3,泥石流危险性由沟道中心向两侧逐渐降低,高危险区占比42.3%,中危险区占比23.1%,低危险区占比34.6%。麻柳沟形成区、流通区沟道中散落堆积物体积大约为30万m3,麻柳沟泥石流仍处于高度活跃阶段,危险性较高,今后在降雨和水动力充分的条件下大量松散物质可能将被重新激活,一旦发生泥石流将有可能造成重大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以略阳县为研究区域,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关系、控制因素与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岩性、构造、河流、道路和地震等9类评价指标,将信息量模型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分别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信息量值,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对该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较高、高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 1%,灾害率为67. 1%,灾积比为3. 395。利用ROC曲线得到AUC评价指标值为0. 796,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给人们的生活、生产、生存带来严重危害。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候、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了高程、地层岩性、年降水量、人口密度等9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权重;基于GIS技术构建研究区泥石流危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价泥石流危险性原因,绘制危险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性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区域,面积达到研究区总面积的30%;危险性最小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东南等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11.47%;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都是影响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将理论分析指导实际应用,对政府有效进行关岭县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及防治对策制订提供参考,为减灾防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金沙江乌东德库区工程地质条件,选取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岸坡结构等10个与滑坡发生相关要素作为库岸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的改进层次分析方法,对乌东德库区库岸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东德库区可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个区域;所占库区面积比例分别为6.64%,5.77%,60.20%,27.39%,为库岸滑坡的防灾减灾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危险性评价是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以三峡库区重庆市云阳县为例,首先利用逐步判别法从初始指标体系中筛选关键指标体系(坡度、高程、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岩土体类型、植被覆盖度和距道路距离),并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完成全区滑坡易发性区划;然后以距水系5 km范围将研究区划分为非库岸区和库岸区,对非库岸区考虑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滑坡时间概率,对库岸区考虑不同库水位状态与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滑坡时间概率;最后综合时间概率和易发性结果得到云阳县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滑坡主要发育在强降雨+低库水位状态工况下;云阳县滑坡较高危险区及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7%,主要沿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系展布,分布在城镇周边等人类工程活动开发程度较大的建设用地区域。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危险性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发展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茂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地面积约46.1 km2,占10.0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岷江干流沿岸及其部分支流沿岸等;中易发区面积约149.59 km2,占32.52%;低易发区面积约205.25 km2,占44.62%;非易发区面积约59.06 km2,占12.84%。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基本吻合,可为茂县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土体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计算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数据信息提取、目视解译等方法,研究了汕尾市2018年土壤侵蚀现状,并对比2006年、2012年、2013年普查结果,分析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汕尾市土壤侵蚀面积461.25km~2,以自然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的75.04%,人为侵蚀占侵蚀总面积24.96%。自然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52.86%;人为侵蚀以火烧迹地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9.65%。汕尾市各区县的自然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人为侵蚀以火烧迹地为主。汕尾市2018年土壤侵蚀总面积比2006年、2012年、2013年,侵蚀面积分别减少141km~2、248.56km~2、120.06km~2,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汕尾市土壤侵蚀特点、引发的因素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恒  范伟 《吉林水利》2014,(5):18-21
对长庆油田-呼和浩特炼油站原油管道外输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表明,地质灾害主要有水毁(包括河沟道水毁、台田地水毁、坡面水毁)、风蚀沙埋和地面沉降三种类型。地形地貌是影响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以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宏观分析与定性判断,对沿线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长呼线管道沿线发现的349处地质灾害点中,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较高的有54处,占15.47%、中等的有151处,占43.27%、较低的有88处,占25.21%、低的有56处,占16.05%。提出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丹巴县城及其周边典型数个乡镇为研究区,考虑岩组、斜坡结构、斜坡坡度、地质构造、河流水系、变形迹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几个致灾因子,借助GIS平台并运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分析区内滑坡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岩组对滑坡影响最大,河流与人类活动影响最小;高危险区与中等危险区分别占总面积的0.27%、5.74%,绝大部分地区(94%)为低或极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以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资料,以四川省为例,借鉴自然灾害风险概念,对山洪灾害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度进行了量化与分析,并根据区划理论的一般原则和全国山洪灾害一、二级防治分区范围,对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四川省山洪灾害可划分为6个风险区划单元,5个风险等级(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各风险等级所占全省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9.9%,12.8%,14.9%,5.9%和6.5%。其中,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山洪灾害风险水平较高,中风险区等级以上的面积占到了四川盆地及周边总面积的近80%;其次,秦巴山地区为山洪灾害次严重地区,中风险区等级以上的面积占到了区域总面积的近18%;其它几个三级区域山洪灾害风险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低风险和较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黑龙江省完成了2018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并与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进行消长分析。结果表明:省级监测区域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3 403.73k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18.24%,其中,水力侵蚀总面积为25 206.50km~2,风力侵蚀总面积为8197.23km~2。轻度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26%,整体侵蚀强度较轻,部分区域侵蚀强度较高。与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相比,2018年省级监测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981.89km~2,仅轻度侵蚀面积增加,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面积均减少,减少比例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距离函数法建立了一种耦合随机森林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RF-AHP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对葫芦岛市建昌县山区滑坡危害性运用该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滑坡灾害与AHP、RF、RF-AHP3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其探讨了客观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面积占比38. 24%的条件下,RF-AHP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相对于RF和AHP法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RF-AHP区划结果中的灾害实际发生比率随着危险性等级的提高而增大,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RF-AHP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及途径分析,建立了包含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地表水系和地下工程特殊脆弱性以及污染源荷载3个部分16个指标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进行案例解析。结果表明:金山区地下水脆弱性较高,中等脆弱以上级别面积达到449.80 km~2,占评价区面积的70.67%,主要受本质脆弱性和地表水系特殊脆弱性较高影响叠加而成;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中"级别以下风险区面积达到555.44 km~2,面积占比达87.27%,其主要潜在污染源为化工类工业园区及加油站;金山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处于较低级别状态,"中"以下级别风险区面积为553.38 km~2,"低"级别风险区面积为231.13 km~2,"高"级别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金山南部,是该区域较高的地下水脆弱性、密集的工业区等多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