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尹红飞  郭亮  荆丹  邢孟道  曾晓东  胡以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2):20200144-1-20200144-12
由于空间中没有大气,不存在大气湍流和大气衰减等问题,因此,相对于地基和机载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天基SAL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为验证中高低轨卫星间SAL成像的可行性,本文中建立了天基SAL成像模型,推导了星对星成像的相干积累时间和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利用二体运动轨道外推法,建立了卫星轨道模型。并根据雷达天线波束宽度的限制,计算了激光雷达的收发天线方向图,提出利用目标增益曲线的3 dB波束宽度,获得最大合成孔径时间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建立了六种天基SAL应用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应用方式下的成像参数,验证了天基SAL成像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为天基SAL成像算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珂殊  吴一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3):330001-0330001(7)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能够实现远距离目标的精细成像。由于SAL基于距离多普勒原理成像,将地面场景映射到成像平面上会引起高程信息的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向扫描的SAL目标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距离向扫描体制SAL得到一定扫描角度范围内的多条合成孔径图像,利用相邻条带图像目标的重叠成像实现三维重建。基于TerraSAR图像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距离向扫描体制SAL可以实现目标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近年来深空探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分析了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优越特性,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其关键技术以及下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个采用单程远场衍射照明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实验室演示实验。采用1550nm光纤激光,在目标距离约2.4m的位置上,实现了良好聚焦的SAL成像,图像方位向分辨率约560um,距离向分辨率170um。聚焦图像的形成只应用了基本SAL成像理论,无需辅助相位自聚焦(PGA)技术。详细的实验图像展示了典型的SAL成像两步聚焦过程和图像的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对人造卫星等空间远距离高速运动目标进行高精度成像成为可能.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成像原理出发,理论分析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在星对星成像侦察中的成像距离、成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等特性;研究了星对星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侦察的特征;辨析了激光发射功率、脉冲重频、两星相对速度等参数对成像精度和成像距离的...  相似文献   

6.
尹红飞  郭亮  周煜  孙剑锋  曾晓东  唐禹  邢孟道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2):1230005-1230005(8)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实测数据成像中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旁瓣抑制算法。压缩感知理论表明,稀疏信号恢复重构过程的同时,信号旁瓣会被压低,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图像不是稀疏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VA(Spatially Variant Apodization)和压缩感知重构SAL图像的旁瓣抑制算法。首先,利用改进SVA算法将SAL图像变稀疏,然后再利用压缩感知算法对稀疏图像进行恢复。分别对SAL仿真数据和实际高旁瓣SAL复图像进行抑制旁瓣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主瓣不被展宽的前提下有效抑制SAL旁瓣。  相似文献   

7.
相干激光雷达采用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并通过平衡探测器实现混频和共模抑制,具有探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文中阐述了相干探测体制激光雷达的优势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基于单元探测器/面阵探测器开展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ISAL)研究进展,讨论了相干激光雷达波形选择、偏振选择、信号处理方法、扩束下的作用距离方程和探测性能、探测器形式和系统灵敏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雷达的特点和激光/红外复合成像探测的需求,并展望了相干激光雷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分辨率与成像距离无关,但在相同激光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成像分辨率要求与成像距离要求是相互矛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的基本原理出发,给出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的方位分辨率与发射孔径的关系以及回波信噪比方程,分析了回波信噪比与成像距离、光源平均发射功率和发射孔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激光雷达自适应成像技术,成像系统根据回波信噪比自动调整发射孔径大小使回波信噪比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大孔径低精度成像以及近距离目标的小孔径高精度成像。研究结果可以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颖  陈殿仁 《半导体光电》2014,35(6):1123-112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激光收发阵列的前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成像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成像原理,详细推导了点目标的回波模型和适用于前视SAL的ECS算法,最后通过Matlab对6点目标的情况进行了成像仿真,对点目标峰值中心的64×64点切片和方位向、距离向包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雷达前视场景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10.
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SAL)的电子对抗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SAL与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同中有异,因此针对SAR电子对抗措施对于SAL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了噪声遮盖干扰、有源欺骗干扰、散射干扰等SAR有源干扰技术在SAL电子对抗中的机遇和挑战.给出了一些研究结果,提出了适用于SAL的伴飞式重点目标散射干扰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道京  胡烜 《雷达学报》2018,7(2):263-274
该文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 SAL)光学系统和作用距离进行了分析。根据SAL成像特点,提出了SAL使用非成像衍射光学系统的概念,并引入相控阵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在压缩光路中馈源和主镜两处使用二元光学器件,在口径300 mm条件下将2°接收视场信号收入光纤,对所需的相位参数和对应的波束方向图进行了计算仿真。给出了SAL作用距离方程,分析了相干探测和信号积累增益,明确了SAL具有良好的微弱信号探测能力的结论。针对实际应用需求,给出了一个远距离高分辨率机载SAL系统参数和工作模式。5 cm分辨率时,在连续条带成像模式下,其作用距离可达5 km,幅宽可达1.5 km;在滑动聚束成像模式下,作用距离可达10 km,幅宽可达1 km。   相似文献   

12.
角振动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采用激光作为信号载波,通过合成孔径技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由于激光波长较短,平台的振动将对激光雷达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基于成对回波理论,针对平台角振动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影响进行分析,详细推导角振动影响引起的成对回波的解析表达式,其影响表现为成对的虚假目标并且加窗压低旁瓣的处理方法对成对回波是无效的.最后通过...  相似文献   

13.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主动式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作用距离远的特点。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平台为例,分析了基于月面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的若干问题。首先,详细推导了光外差探测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然后,在光子受限状态下,运用统计光学原理,分析了探测信号的统计特性和信噪比。最后,基于绕月卫星平台,推导了SAL 系统的相关参数和探测器获得的单个像元光子数,论证了该系统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星载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对卫星成像面临相对运动复杂、目标搜索困难、成像时机难把握等问题。以对静止轨道卫星成像为例,初步设计了一种适于对同步轨道卫星成像的载星轨道。推导了载星与目标间相对运动关系式;绘制并分析了两星相对运动曲线;分析了两星距离最近期间距离、径向速度、加速度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径向速度门限的成像时机判定方法,研究了成像期间光束指向偏移和成像时机判决速度门限。研究结果表明:轨道高度低于目标星轨道,并与之有一定偏角的载星轨道适于对目标进行成像;两星相距最近的时间附近是较佳成像时机,可降低相位误差补偿难度,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在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和判决成像时机时,系统需根据两星轨道特性进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5.
激光合成孔径雷达将合成孔径技术应用于激光频段,分辨率不受观测距离的限制,可实现远距离、超高分辨率成像。然而,受激光衍射极限限制,观测视场制约着激光合成孔径雷达对地观测实际应用。该文提出一种阵列激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体制,通过大功率阵列发射、阵列平衡探测接收、逐脉冲动态内定标实现了激光多路相干收发,成倍地扩大了成像视场。地面转台成像试验表明,成像分辨率优于3 cm(距离)×1 cm(方位),该项技术可为激光合成孔径雷达对地观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