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范建伟 《内蒙古水利》2003,(4):101-101,109
通过对凉城县黄河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在多年和一次性典型洪水过程中截洪、拦泥等方面呈现出的较大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说明骨干坝和淤地坝工程在治理水地流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简要提出了建设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建平 《中国水利》2009,(12):44-46
治沟骨干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会因泥沙淤积而成为病险坝,影响到工程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工程拦截泥沙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设计时就要进行相对稳定分析,对要拦泥淤成的坝地进行生产利用分析。设计治沟骨干工程的同时,也要对坝控小流域的坡面进行综合治理设计,在实施坝的同时,实施坡面治理措施,减少流入坝地的泥沙,减小坝地上泥沙淤积的厚度,确保坝地实现长期生产保收和坝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塬区沟道纵横,沟头延伸沟道下切产生的水土流失破坏严重。为加强沟头治理,改善水土流失局面,现以陕西省子洲县七里村为例,通过分析七里村概况及沟头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沟头防治存在的涝池失修、地表径流大、蓄排水工程滞后等问题进行探讨,从修涝池、排水、岸边防护、沟头坝建设、源边防护等方面提出沟头防治措施,可为黄土高原沟头防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淤地坝建设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发挥淤地坝在控制水土流失、拦泥淤地等作用的同时,高效存蓄、利用水资源,以陇东半干旱区淤地坝建设的典型流域——司家沟流域为例,采用比例推算法确定淤地坝建坝潜力,采用目标推算法确定流域适宜建坝规模,对流域内的2座骨干坝进行防洪能力校核,结果表明:司家沟流域建坝潜力为10座,其中骨干坝2座、中小型淤地坝8座;该流域适宜建坝规模为9座,其中骨干坝2座、中小型淤地坝7座,应对原有的2座骨干坝配备泄洪设施、提高防洪标准,以确保防洪安全。综合分析认为:半干旱区淤地坝建设的传统目标主要是拦沙和淤地造田,近年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量减少,造成很多坝系达到设计淤积年限后仍然未淤满,具有拦蓄利用雨洪水资源的潜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充分高效利用淤地坝拦蓄利用雨洪水资源的潜力,对缓解半干旱区水资源危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骨干坝控制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应达到30%、中小型淤地坝控制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应达到25%。  相似文献   

5.
水坠法筑坝治沟加快多沙粗沙区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总结水坠坝在多沙区治理中的作用,阐述了利用水坠法兴建治沟骨干工程加快多沙粗沙区治理的意见,同时对煤炭资源开发中,尤其是露天煤矿及坑口电站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新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水坠法兴建沟道坝库群控制水土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凯 《人民长江》2016,47(20):33-35
上铺子沟位于杨房沟水电站坝址下游约2.6 km,为沟谷降雨型低频大型黏性泥石流沟。沟水及泥石流发育规模均较大,沟内布置有弃渣场,总量达1 150万m3,该沟的泥石流防治对电站的建设运行有重要影响。根据该工程地形地质及泥石流特点,确定"以排为主,拦粗排细"的设计理念,采用沟水截排处理和泥石流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方案,布设格栅拦挡坝、挡水坝以及排导槽等设施,简化了施工难度,确保了上铺子沟弃渣场在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一、水土保持治沟工程布设的基本要求以骨干坝与一般性淤地坝为主体的水土保持治沟工程是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流域整体御洪能力、防止沟道泥沙下泄的有效措施.总结以往甘肃省治沟工程水毁的经验教训,对工程布设应有如下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白龙江中游地区泥石流拦砂坝的防治效果,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该地区泥石流拦砂坝的运行现状以及拦砂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区部分泥石流沟泥石流防治情况严峻,多条泥石流沟存在拦蓄库容不足、拦砂坝坝体破坏严重等问题;②通过对该地区拦砂坝上游泥石流回淤坡度的调查,拦砂坝有较好的回淤缓坡功能,并建立起该地区泥石流回淤坡度的经验公式,即I=(0.4~0.85)I0;③通过对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组成进行实验分析,建立泥石流堆积物的平均粒径比、计算重度比来表征拦砂坝对泥石流的调控效果,拦砂坝对泥石流有较好的分选效果,但其拦排临界粒径尚难以准确确定,且其对泥石流堆积物的重度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最后,结合该地区拦砂坝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泥石流治理工程的修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玉珍 《人民黄河》1998,20(6):20-21
1986 ̄1997年底,山西省共在黄河上中游兴建治沟骨干工程239座(其中旧坝加固77座),控制流域面积1712km^2,总库容2.69亿m^3。这些工程的兴建,对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淤地、拦沙、灌溉、养殖、防洪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详细介绍了山西省的治沟骨干工程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有技术规程规范对拦沟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针对性不强,以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西磨沟弃渣场为例,分析了拦沟堆渣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详细阐述了一套适用于具有较大设计洪水流量、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拦沟型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该体系在保证弃渣场安全运行的同时,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修复。其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15年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5年来黄河流域治沟骨干工程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进行建设的情况,介绍了治沟骨干工程的规模,布局和建设成就,最后对治沟骨干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水电工程开发和建设具有弃渣量大、水土流失危害较大的特点,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是整个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败。结合水电工程建设特点,依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以杨房沟水电站上铺子沟弃渣场为例,分析介绍水电工程特大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范家沟1998年至2020年间先后暴发6次规模不等的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工业园区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拟设拦砂坝工程治理效果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范家沟的地质条件,利用FLO-2D模拟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的运动堆积过程,比较了自然工况及治理工况下拟设拦砂坝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自然工况下泥石流能冲至沟口工业园区内;在治理工况下,拟设拦砂坝能有效拦截泥石流并使泥石流停积在沟道内。本次模拟结果可对拦砂坝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沟分布密度和泥石流发生频率居全国首位,尽管多次治理,但仍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甘家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分析防治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颗分试验、流变试验和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坝上游和坝下游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化情况、浆体流变特性与抗剪强度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实体拦砂坝存在调节泥石流颗粒粒径作用,但调节效果不显著;拦砂坝的拦挡作用会改变泥石流的力学性能;粒径调节作用较显著的坝体,其坝下游堆积物浆体的剪切应力小于坝上游堆积物浆体的剪切应力,坝下游堆积物抗剪强度略大于坝上游堆积物抗剪强度;泥石流颗粒级配的差异是影响其流变特性与抗剪强度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对今后泥石流工程坝型选择与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韭园沟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的优化规划SD模型,并进行长时间(1975-2100年)动态仿真研究。得到该流域19座骨干坝、251座生产坝的优化布局和坝高、拦泥坝高、滞洪坝高、坝结构及坝系相对稳定状态的优化规划方案,它为相对稳定坝系优化规划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蒋钢 《人民黄河》2000,22(12):19-20,22
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十几年来坝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各地的一些典型做法,针对治沟骨干工程坝系建设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在坝系建设中应注意以小流域为单元、支毛沟为重点,最终达到冲淤平衡的规划思想,并对坝系规划的范围、流域面积的确定和工程水沙计算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是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坝系安全评价指标和指标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流域骨干坝安全度均大于0.8,骨干坝布局均衡系数0.9,坝系安全度0.892 62,从计算结果看,韭园沟流域坝系基本处于安全状态,骨干坝布局比较合理,评价结果基本上与实际相符.因此,认为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安全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方山县围绕骨干坝办经济实体的经验王延卿(方山县水保水利局山西方山县033100)方山县位于晋西吕梁山中段西翼,水土流失极为严重。1983年以来,方山县以治沟骨干坝工程为龙头,开展重点流域治理。截至1993年底止,全县新建、改建治沟骨干坝9座,控制面积...  相似文献   

19.
崭山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5km^2,设计坝高25.9m,总库容54.76万m^2,已拦泥16万m^3,淤地4.13hm^2,保护和灌溉 下游耕地37.33hm^2,90%有于种植经济作物,拦泥淤地,蓄水灌溉,防洪减灾和社会综合效益十分显著,被当地政府和群众视为“致富工程”,在全县推广兴建,发展势态良好。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陕西水利》2012,(6):99-100
在分析柳树沟流域水土流失规律、沟道特征、建坝资源、淤地坝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柳树沟前沟坝体流域(片)工程进行了布局方案设计、防洪能力分析和保收能力探讨,提出了坝体加固建设方案,以保证加固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