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车142区块位于东风港油田,属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钻井施工以生产井(直井、定向井)为主,平均井深3300米。其上部地层成岩性差,泥岩性松软,松散易水化分散、坍塌,极易发生起下钻阻卡,下部沙河街组井段的井壁稳定,制约该区块影响钻井速度的提高。结合车142区块地层特点,从现场实际和钻井液方面入手,通过钻井液处理剂优选,研究改进了一套以钻井液为核心的优快钻进技术,在上部井段应用“一高四低二适当”的聚合物钻井液,在下部井段应用封堵、降低钻井液滤失量、适当调节密度、抗高温的聚磺钻井液技术。通过12口试验井现场应用,与同施工区块相同钻井方式的井对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5.05%,平均建井周期缩短3.5天/口井。  相似文献   

2.
聚磺钻井液技术在WASIT油田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SIT油田各区块在井深1000~2500m间存在大段的硬质膏盐层和水敏性泥岩层,钻进过程中易发生膏盐侵入污染钻井液和水敏性泥岩层泥岩分散造浆及井壁缩径的问题,给钻井生产的安全带来了隐患,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研制应用了聚磺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聚磺钻井液具有很好的抗膏盐污染、抑制泥岩分散及抑制井壁膨胀的能力,有力的保证了钻井生产安全、高效的进行,钻井速度和钻井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井壁失稳一直都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进度的一大难点。主要针对C区块所钻遇的井壁失稳问题,从钻井液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与邻井所用钻井液体系的室内性能研究对比,优选出了适合该油田钻进的BH-KSM钻井液体系,对于该区块后续钻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到该区块其他井位的开采。  相似文献   

4.
滨南油区滨443井,钻遇沙四下井深3624m~3776m地层为盐膏岩,该井沙三段及沙四段纯上大段泥岩及盐膏岩层具有"缩、溶、胀、塌"等钻井液技术难点;鉴于盐下砂体的含油气钻井的特殊性,针对地层的地质特点,优选出一套饱和盐水胺基醇聚磺防塌钻井液技术及现场施工工艺技术,现场应用钻井液由盐水胺基醇聚磺防塌钻井液转化成饱和盐水胺基醇聚磺防塌钻井液时,采取合理步骤和严格技术措施,保证一次转化成功,顺利钻穿膏盐岩层。  相似文献   

5.
胡永锋  圳县  於贤超  张然 《广东化工》2012,39(14):139-140
布于塔河油田第九区块的AT28井是一口追踪本区烃源和探明盐上、盐下储盖层特征的重要探井。该井针对不同开次不同地层的特性,本井先后采用了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聚磺钻井液体系、欠饱和盐水聚磺钻井液体系和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6.
元坝16井是中石化一口重要探井,一开用Φ479.42mm钻头空气钻进,钻到井深3018米转换为水基钻井液钻进。气体钻井后,替入水基钻井液,井筒内的液柱压力突然提高,井壁情况不同于普通钻井液钻完的井,井浆中的小尺寸颗粒、自由水、将通过地层孔隙、裂缝,大量迅速地进入地层,加速地层诱导裂缝的形成,导致井漏。本井利用黑色正电胶钻井液体系的独特性能,很好的解决了井壁垮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石南油田钻井施工中难点问题,通过井身质量控制技术探讨、钻头优选技术及钻井液体系选择及维护,结合钻具组合优化,随钻钻井参数优选,钻井液性能维护等技术应用,对该地区钻井提速提效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加蓬AKONDO油田WAKO-1井及WAKO-2井的相继完钻,标志着AKONDO油田正式投入了商业开发。本文根据二口井的实际施工,从三个开次钻头使用效果评价与优选、钻井液使用效果评价及井眼轨迹控制与施工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钻分析总结,并与临井进行了比较,同时对钻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该平台后续井施工在钻头选型、钻井液性能维护及井眼轨迹优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将对提高钻井时效,降低钻井风险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延长天然气探井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长油田天然气勘探处于起步阶段,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井漏、井壁垮塌、井眼扩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质量及钻井进度。对天然气探井现场使用的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清水聚合物钻井液和三磺钻井液抑制性能、失水造壁性能、封堵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现场安全、高效钻井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新的钻井液配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能良好,抑制性能、失水造壁性能佳,能够解决地层漏失、垮塌等钻井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渤中油田BZ21-2-1井是渤中凹陷设计较深、层位较全的一口科学探索井,该井属于渤海迄今为止所钻遇最深井,设计井深5355米;该井井底最高温度≥170℃,预测最高压力系数为1.65,是一口典型的高温高压深井,且根据临近已钻井资料显示:该区块东营组上漏下塌,常规的聚合物钻井液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剂易失效,钻井液性能难以控制,不能够解决东营组坍塌的问题。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油田钻完井室采用抗高温钻井液处理剂构建了一套适合高温高密度的抗高温甲酸钾钻井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评价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效果,抑制性及储层保护效果,适合高温高压易垮塌地层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聚合醇-正电胶聚合物钻井液在中原油田水平井中的设计与应用。针对中原油田水平井地层特点及水平井五大技术难题优选出适合于中原油田水平井的钻井液体系、钻井液组成与配方,以及钻井液流变参数。制定了切实合理的钻井液维护与处理措施。现场应用表明,优选的“聚合醇-正电胶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能够满足中原油田水平井的钻进,钻井液组成、配方以及流变参数的优选符合实钻要求,维护措施易于操作,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应用该钻井液体系先后钻成了多台阶变方位的中曲率半径水平井云2一平1井、易漏的濮2一平1井、超薄油藏深层水平井文92一平1井等一批高难度水平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海油田钻井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在井壁和筛管上形成的泥饼难以清除等复杂问题,室内经过有机溶剂、有机酸、增溶剂等处理剂优化筛选,研制出一套油基泥饼解除液体系,其配方为:55%5#白油+45%增溶剂HZRJ+5.5%有机酸HTS+5%有机溶剂RJ;通过API滤失实验、配伍性实验、渗透率恢复值实验对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泥饼解除效果和较强的储层保护能力,且与钻井液及储层岩石、原油具有较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五号桩油田桩74块属特低渗高温深埋油藏,由于注采井距大,回注污水在炮眼、井筒及地层中结垢严重,导致注采井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和驱动压力梯度。针对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该块采用缩小注采井距、建立行列式注采井网、通过优化钻井泥浆、完井设计,实施软化污水防垢、水力压裂引效等工艺,累积注采比达到1.6∶1,油井动液面回升,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塔里木油田某井的特殊地质构造,为节约成本,减少试油测试工具、套管腐蚀和环境污染,进一步优化原钻井泥浆,建立了一套防沉降、热稳定性好的抗高温(150~180℃)高密度(2.00g/cm3)完井液技术.室内实验表明,该完井液防沉降稳定性与热稳定性(性能稳定15d)好,抗高温热稳定性强,抗污染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介了聚天冬氨酸的主要用途 ,又介绍了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步骤 ,包括 :单体合成 ,单体的聚合 ,聚合物的性质与制备工艺的关系 ,产物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MTC固井液二界面胶结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与常规水泥石相比,MTC固化体能够与残余钻井液、钻井液泥饼实现整体固化胶结,MTC固化体体积收缩率较小,井壁界面条件特别是有泥饼时对常规水泥石的二界面胶结强度影响较大,但对MTC固化体的二界面胶结强度影响较小,MTC固井液可以有效地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从而提高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7.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人们带来宝贵的清洁能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在油气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中,钻井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废弃泥浆是最大的污染源。作者对比了常用钻井废水处理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钻井废水处理方法,利用存在于内燃机尾气中的大量富余热量,实现废水的瞬时干燥。通过理论计算,该工艺运行费用低,设备简单,尤其适用于海上平台及钻井液处理运输不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田磊  刘涛  李颖潇 《辽宁化工》2012,41(10):1032-1033,1036
AT16井是位于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带的一口探井,该井在石炭系巴楚组钻遇长达261 m(5 057~5 318 m井段)的盐膏层段.由于该井盐上地层为长裸眼段,地层压力系数低,易漏,因此钻进至井深5000m时,应使用承压堵漏工艺技术对井身5000m以上的裸眼段进行先期堵漏,使地层承压能力提高,为盐膏层顺利钻进提供保障.本文对此次承压堵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 an attempt to develop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ultifunctional mud additive for oilfield drilling treatment, new water‐soluble grafted starches with amphoteric character were prepared by grafting the mixed monomer system of 2‐acrylamido‐2‐methyl‐1‐propane sulfonic acid (AMPS) and 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DMAEM) onto naturally occurring potato starch,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composition analyses. Their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with respect to the hydration suppression of the swellable clay and the control of mud rheology were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clay hydration‐swelling test, mud rheology test, and SEM observ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grafting of DMAEM enhances the inhibition effectiveness of clay hydration‐swelling and that the grafting of AMPS increases the viscosity of the treated muds and the tolerance to added salt. Compared with the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with a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16%, a typical polymeric additive used in current drilling fluids, such grafted starch with suitable grafting percentage and composition has some distinct advantages in the formulation of water‐based drilling muds.

Swelling percentage (Sp) of the clay pellets as a function of hydration time (t) in water and various sampl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公司已经研制成功高转速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配合孕镶金刚石钻头钻井技术已经成熟。针对哈萨克斯坦扎纳诺尔油田三开井段地层研磨性极强,可钻性差的情况,在T-1井和DZH-1井进行了高速涡轮配合孕镶金刚石钻头钻井试验,旨在提高机械钻速。试验证实,高速涡轮配合孕镶金刚石钻头钻井技术在扎纳诺尔油田三开井段中可以极大提高机械钻速,有效缩短钻井周期,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