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莱钢2^#750m^3高炉本体进入一代炉役后期,面对冷却壁损坏,设备老化等不利强化治炼,威胁安全等问题,采取精料方针、稳定四大制度和合钛物料护炉等措施,即保证了高炉生产的安全,又使高炉强化冶炼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炉炉役后期炉型侵蚀严重,煤气流难以控制,2^#120m^3高炉应用大批重可有效缓解炉喉刚砖变形、炉型不规则等因素对煤气流分布造成的不利影响,极大地提高高炉的稳定性,保持了高炉强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济钢在120m^3高炉炉役后期采取增设炉底冷却水管及钒钛矿护炉的措施,解决了护炉和强化冶炼的矛盾,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优化炉科结构、推行大科批技术等强化冶炼措施,高炉炉役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系数达到了3.257t/(m^3.d).  相似文献   

4.
长寿高炉炉缸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有德  张艳允  刘竞陵 《钢铁》2002,37(11):6-8,5
高炉炉缸长寿的关键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如何消除其“蒜头奖”侵蚀。邯钢1260m^3高炉和2000m^3高炉在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开炉后炉缸侵蚀情况,这两座高炉的炉缸可以实现长寿。  相似文献   

5.
高炉长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泽勇  王春禄 《炼铁》2001,20(3):25-27
南钢炼铁厂1号高炉(300m^3)一代寿命6年3个月,一代炉役单位炉容产铁5500t/m^3,与国内外长寿高炉相比差距很大。结合1号高炉的状况,从炉喉钢砖、高炉内衬、冷却系统、监测与控制、补炉、精料等方面对延长南钢高炉寿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泰钢450m^3高炉设计采用了炉缸陶瓷杯,无料钟炉顶,外滤式布袋除尘,高炉监控系统等先进实用的技术。高炉投产后,利用系数达到3.17t/(m^3.d),超过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1750m^3高炉开炉初期,因设备故障多造成的炉墙结厚、炉况不顺等问题,采取堵风口、活跃炉缸、适当提高炉温、控制风量等措施,分三个阶段恢复了炉况.并应用精料技术,采取全风量、全风温操作,稳定富氧、提高煤比,减少设备故障等措施,使高炉实现了达产,利用系数达到了2.68t/m^3.d的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8.
卢乔  黄冬宁 《冶金丛刊》2003,(4):15-17,26
介绍了韶钢750m^3高炉炉本体的沉降观测过程和方法,通过实例对大型冶金工业炉的沉降观测精度等级和数据分析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一些结论。可为同类型的冶金工业炉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杜轶峰  李嘉 《炼铁》2005,24(3):48-50
通过对马钢300m^3级高炉长寿问题的分析,发现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是高炉冶炼强度大幅提高,原燃料条件变差,高炉操作不当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管理,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慎用萤石洗炉等.  相似文献   

10.
宣钢l260m^3高炉大修改造时将炉容扩大到l350m^3,对高炉本体系统设备及冷却系统、自动控制及检测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在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高热负荷区域采用铜冷却壁,取消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凸台,并采用薄内衬等先进、适用、可靠、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福明  钱世崇  殷瑞钰 《钢铁》2012,(7):1-9,19
高炉是钢厂生产流程中物质、能量最为密集的工艺装置,对钢厂的物质流网络和能量流网络的构建与合理化运行有着重大影响。高炉的功能不仅是通过还原反应过程获得优质的铁水,而且伴随大量的能量转换和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应当在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结构优化的前提下,综合思考高炉的合理座数、合理容积和合理位置。通过分析国际高炉的发展趋势和首钢京唐钢厂5 576m3高炉与迁安钢厂4 080m3高炉的比较,建设2×5 576m3高炉和3×4 080m3高炉可以得到相近的产量,但前者在节省投资、能源节约和信息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优化钢厂生产流程,提高市场竞争力,高炉大型化是一种明显的趋势。但是,并不是追求单座高炉越大越好,更不应盲目追求"最大"。应该在产品结构、物质流结构、能量流结构优化和动态运行优化前提下实施高炉大型化。一般的趋势是一个高效益、低成本生产的钢厂应以2~3座高炉为宜,并由此得到高炉大型化的合理容积、合理座数及其合理位置。这种发展趋势不仅适合于生产薄板的大型联合企业,而且也适合于生产建筑用棒/线材的中、小型钢厂。  相似文献   

12.
刘元和 《山东冶金》1999,21(1):14-17
莱钢750m3高炉强化冶炼的措施包括改善焦炭质量,提高入炉矿石质量,促进炉料结构合理;确定合理的上下部调剂参数,抓好炉前工作,应用INBA法新转鼓水渣处理系统、热风炉余热回收装置、高炉喷涂造衬等新技术。为挖掘高炉生产潜力,提出了稳定冶炼强度、提高精料水平、大力降低燃料消耗的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吴勇 《四川冶金》2010,32(3):47-50
攀钢新三号高炉是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应用于2000m3大高炉的首次实践,本文通过对上部装料制度,下部鼓风动能等进行研究,对其合理的上下部调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本钢6号高炉(2850m3)强化冶炼的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精料、提高和稳定炉温、加大矿批重、降低燃料比、优化布料矩阵使煤气流合理分布、提高风温、出净渣铁、降低慢风率和休风率等措施,使炉况长期保持稳定顺行,实现了高产、低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钢3 200m^3高炉的生产操作制度的研究,找到了合理的"重边缘,大矿批,高风速"的操作制度,实现了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6.
结合380 m3高炉长时间停炉后开炉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开炉准备和合理地制定开炉方案、确定开炉参数和及时调整高炉操作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带风装料、全焦开炉、顺利达产达效。  相似文献   

17.
芜湖新兴铸管1号1280m3高炉首次采用砖壁合一的薄壁内衬结构。针对薄壁内衬高炉的技术特点,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重视上下部调剂、优化布料矩阵、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完善冷却体系管理、控制合理操作炉型、狠抓设备点检等措施,高炉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改善,通过不断地摸索,在薄壁炉衬高炉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唐顺兵 《中国冶金》2011,21(6):23-26
太钢4 350 m3高炉2010年2月28日因为炉顶中心喉管膨胀节跑煤气造成非计划休风18 h 50 min。此次送风恢复过程中视炉热水平,轻负荷料下达位置及炉况接受情况分三个阶段进行风量和富氧量的恢复。同时,通过适量多补充喷煤量,用足风温和安排合理的炉前作业等,实现了炉况的成功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孙康  朱云 《甘肃冶金》2011,33(4):11-14
通过制定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确定适宜的开炉工作参数,加强高炉操作调剂等措施,邯钢3200m3高炉实现了开炉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高炉鼓风动能与炉缸活性的关系,认为合理的鼓风动能不仅是保持炉缸活性良好的前提条件,更是高炉操作者调节炉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合理鼓风动能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发现高炉合理鼓风动能不仅需要随着高炉容积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需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口面积。通过比较不同容积高炉所对应的风量,提出了风量比和风量系数的概念;介绍了本钢新1号高炉通过调节风口面积探索合理鼓风动能的过程。对高炉在不同鼓风动能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直观现象和仪表变化进行了说明,针对这些现象就可以判断出鼓风动能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因此,合理的鼓风动能需要适应高炉生产的各方面条件的变化,这就需要对合理鼓风动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形成应变的合理的送风制度,确保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