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磨粒在自然堆积情况下,在空气中单位体积内所含磨粒的重量,称为堆积密度。超硬磨粒的堆积密度值与它的比重、晶形和颗粒形状及其粒度组成有关。所以,堆积密度是超硬磨料的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测定堆积密度是国际上用来检验超硬磨料产品物理性能的一个通用方法,1983年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磨所)主持制订的《超硬磨料堆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磨料、菱苦土、卤水三者重量比对菱苦土磨具磨削性能和磨耗费用的影响,从而选出了经济合理的配比,还研究了菱苦土磨具所特有的磨损机理,并提出了若干减轻磨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砂轮磨削钢轨的性能,通过热压烧结再固化的方法制备超硬复合磨料树脂磨具试验样条,考察不同种类的复合磨料对样条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及磨具磨耗比的影响,并用电镜观察磨削后磨具及钢轨对磨件的形貌,表征磨削表面质量.结果显示:超硬磨料与金属结合剂造粒后,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磨耗比均得到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50%、近2倍...  相似文献   

4.
以金刚石,立方氮化硼为磨料制造的树脂磨具,青铜磨具,陶瓷磨具,电镀磨具以及新型的柔性磨具,单层钎焊磨具等,具有磨削力小,磨削温度低,磨削比高和加工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磨具的钢,铝合金,胶木以及新型铝/酚醛等不同材质的基体对磨具的寿命,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规律;磨料,结合剂,辅助填料的弃旧更新以及配方的改进,有效地改善磨具性能,促进磨具更新换代,表面镀覆使磨料强度得以提高,同时减缓了对树脂结合剂的热冲击,提高了结合力,从而显延长了磨具的寿命,磨具的精加工和动平衡检测是保证高档精密磨具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树脂磨具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金刚石、立方氮化硼为磨料制造的树脂磨具、青铜磨具、陶瓷磨具、电镀磨具以及新兴的柔性磨具、单层钎焊磨具等超硬磨料的磨具,具有磨削力小、磨削温度低、磨削比高和加工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磨具的钢基体、铝合金、胶木以及新兴的铝/酚醛等不同材质的基体对磨具的寿命、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规律;磨料、结合剂、辅助填料的弃旧更新以及配方的改进,有效地改善磨具性能,促进磨具更新换代;表面镀覆,磨料强度得以提高,同时减缓了对树脂结合剂的热冲击,提高了结合力,从而显著延长了磨具寿命;磨具的精加工和动平衡检查是保证高档精密磨具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磨料有序排布的超硬磨料工具是磨削工具家族的新品种,其工作表面具有按一定规律整齐排布的磨削刃,与传统磨具相比具有容屑空间大、磨削刃锋利、磨削力小和磨削温度低等优点,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高效精密磨削加工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但如何实现磨粒高效率和精确的有序排布还是一个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磨粒排布技术。文章介绍了有序排布磨料的基本理论,磨具的构造、主要制造方法以及研究发展情况,分析了排布方式对磨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微粉金刚石磨具的制备过程中,金刚石热损伤和磨粒与结合剂间界面特性是影响磨具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电铸与钎焊相结合的工艺把表面镀钛和未镀钛两种微粉金刚石磨料制备成磨具,并将其用于氧化铝陶瓷的磨削试验。通过对钎焊后金刚石磨粒与钎料的界面分析,磨削力、磨粒脱落率以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比较,探讨磨粒表面镀钛对钎焊微粉金刚石磨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钛微粉金刚石表面镀层在钎焊过程中对微粉金刚石起到包裹隔离的作用,可以降低微粉金刚石的热损伤和石墨化;在利用两种钎焊微粉金刚石磨具磨削氧化铝陶瓷时,镀钛微粉金刚石磨具的磨削力较小,磨料的脱落率也较少,且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更低。综合比较,磨粒表面镀钛后,可以减弱微粉金刚石的热损伤,提高磨具的磨削性能。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11日至13日首届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该会由商务部批准,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联合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公司、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七家单位共同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公司、  相似文献   

9.
机械工业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是我国磨料磨具磨削专业的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的技术归口单位。我所成立近三十年来,已取得430项科技研究成果,其中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励的80项,在进行磨料磨具磨削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磨料磨具行业技术进步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设有技术发展预测、技术情报、标准化、理  相似文献   

10.
JS—53A型砂布砂纸磨削性能试验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引言砂布、砂纸的磨削性能是衡量砂布、砂纸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砂布砂纸磨削性能试验仪是我国涂附磨具行业一直用于检验砂布、砂纸磨削性能的专用仪器。经过多年改进设计,由皮带传动、胶水齿轮一级传动,到目前仍在使用的全部金属齿轮二级传动。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改进设计、郑州第二机床厂制造的JS-51型砂布砂纸磨削性能试验仪,满足了当时涂附磨具生产厂家的需求,提高了砂布砂纸磨削性能试验仪的测试精度,对于促进涂附磨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全国众多涂附磨具厂家使用的砂布砂纸磨削性能试验仪由于年久失修…  相似文献   

11.
磨削高温是限制磨削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而研究磨削过程中产生高温的机理及磨削温度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采用260 mm的单层钎焊有序排布CBN砂轮,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不同速度下的磨削实验。实验过程中,保持砂轮线速度和工件进给速度的比值不变,从而保持单颗磨粒最大未变形切屑厚度不变,发现比磨削能得到有效控制,磨削温度的上升主要由材料去除率的提高所导致;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加,磨削弧区热量分配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传入工件的能量增加;磨粒排布方式对传入工件的热量有影响,同一磨削工艺参数下,磨粒斜排布的砂轮磨削温度要低于磨粒直排布的砂轮,最佳磨粒排布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设计节块式磨盘地貌、提高金刚石磨盘的磨削加工质量,从研究磨削轨迹特征入手,利用Matlab软件对节块式磨盘磨料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以磨料磨削轨迹密度为评价依据,通过仿真正交试验优化了电机转速、工件进给速度、磨盘节块数量等参数,然后对排布角度进行单因素优化仿真试验,并通过20钢磨削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增加电机转速和节块数量,减小工件进给速度,适当增加排布角度能提高磨削轨迹密度;电机最佳转速为11 000r/min,工件最佳进给速度为10mm/s,节块最佳数量为18块,在上述参数条件下获得的排布角度最佳值为40°。  相似文献   

13.
超声振动螺线磨削过程中,砂轮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复杂.为准确表征其特征,采用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将砂轮表面的微观结构分解为不同频率、振幅和相位的谐波,对比分析不同磨削行程时普通磨削和超声振动螺线磨削砂轮表面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砂轮表面功率谱密度曲线的斜率k随着磨削行程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即k越小砂轮表面磨损越严重.其中,...  相似文献   

14.
Z. Shi  S. Malkin 《CIRP Annals》2003,52(1):267-270
Grinding of hardened bearing steel with electroplated CBN wheels was Investigat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the wear of the abrasive grains affects the wheel topography and grinding performance during the wheel ire. Power, surface roughness, and wheel topography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out the wheel life for internal cylindrical grinding. Dulling of CBN gratis by attrition was found to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grinding power, but the degree of dulling was restricted mainly by grain fracture and also by grain pullout. Grain fracture and pullout had a much smaller effect on the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active grain density, which caused the surface roughness to progressively decrease. Wheel failure tended to occur by stripping of the abrasive layer when the radial wear reached about 70% - 60% of the grain dimension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磨粒不同排布方式对磨削毛刺形成的影响,对伺服阀阀芯材料端面磨削过程进行简化,利用DEFORM3D对单颗磨粒在叶序、错位和随机3种排布形式下的磨削过程建模并进行磨削有限元仿真,分析3种不同磨粒排布方式下的侧边毛刺形成过程,比较其磨削毛刺高度。结果表明:在叶序排布下,2颗磨粒中间接触边处存在高度较为稳定的毛刺;在错位排布下,2颗磨粒的磨削轨迹基本重合,耕犁的工件表面两侧形成毛刺;在随机排布下,2颗磨粒的磨削轨迹存在重叠,2颗磨粒接触边处材料挤压隆起特征更显著,容易形成二次毛刺。使用叶序排布的砂轮更有利于加工中控制毛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机处理磨料微粉粒度组成检测数据的方法和软件,操作人员只要输入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该软件就能在普通的家用或办公室用计算机上准确,快速地完成数据处理,并自动打印出精美的符合GB/T 2481.2-1998年GB/T 9258.3-2000要求的测定记录表,粒度组成图和结果报告,该软件与磨料微粉粒度组成检测仪和检测方法配套,把我国的磨料微粉粒度组成的检测水平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青铜金刚石砂轮进行激光修锐试验,并对其激光修锐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对砂轮表面图片进行像素级的金刚石磨粒识别,提取磨粒面积信息,求出磨粒突出高度,利用统计分布规律得到突出高度得分和最佳区间比率2个激光修锐质量评价指标。利用提出的评价指标对试验得到的砂轮激光修锐图片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功率是影响修锐质量最大的因素。最优的修锐工艺参数为:平均功率,35 W;重复频率,100 kHz;转速,300 r/min;扫描速度,1.0 mm/min。   相似文献   

18.
结构化凹坑表面能够有效降低零件表面的流体拖曳摩擦阻力,从而改善零件在流体中的运动性能。从生物学的叶序排布理论出发,设计了磨粒叶序排布的超硬材料砂轮,并应用该砂轮磨削外圆生成结构化的凹坑表面。利用Matlab软件对磨粒叶序排布砂轮的磨削过程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了磨粒叶序排布参数及磨削参数对磨削区域内结构化凹坑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转速比影响凹坑的周向排布和凹坑尺寸,转速比越高,凹坑周向排布越密集,凹坑尺寸越小;叶序系数影响凹坑的轴向排布,叶序系数越小,凹坑轴向排布越密集;磨削深度影响凹坑尺寸,磨削深度越深,凹坑宽度和深度越大,毛刺隆起高度越高,约为磨削深度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单颗CBN磨粒高速/超高速磨削的微观机理,以随机形状CBN磨粒为模型,采用Lagrange/Euler流固耦合方法,仿真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的CBN磨粒磨削SHK-9高速钢的过程。结果表明:CBN磨粒(124~150μm)在切削深度ap 20 μm、30 μm,切削速度120m/s时,切向磨削力达到最大,但在ap 40 μm切削深度下反而最小。随着CBN磨料粒度尺寸变小,磨削力下降明显,磨粒可以在工件表面形成更为窄密的耕犁沟痕,配合适当的磨削深度有助于提高表面磨削质量。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contribution results from physical and technological testing of different sintered microcrystalline aluminum oxide abrasive grains are presented. For the physical testing an innovative test stand based on a grain mill was us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measured friction forces were obtained for two different sintered microcrystalline abrasive grain types. In the technological testing vitrified grinding wheels were used for an external cylindrical profile grinding process. In the values of the grinding forces,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the profile deviation good correlations to the results from physical testing showed up. Also at grinding with a higher load coincident tendencies of the grinding force values were detectable. Drawing conclusions it can be declared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e physical testing allow evaluating the gri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tested grain types. In further experiment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the microcrystalline grit was analyzed. It turned out that the friction forces in the physical testing increased accordingly with the percentage of microcrystalline grit while the grinding forces in the technological testing showed a non-linear interdependency to the percentage of microcrystalline grit. To give reasons for these effects an advanced approach for modeling the interdependencies of microcrystalline grit percentage was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