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Span60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MPE),并将其应用于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乳液反相聚合反应中,探讨了引发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可聚合乳化剂的转化率以及接枝率等指标的影响。实验表明,以MPE作为乳化剂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为2.0×10-4mol/L;引发剂过硫酸铵与尿素配比为1.0∶1.5,接枝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69.32%;MPE质量浓度为82 g/L较合适,最佳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2.
以Span60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马来酸酯类可聚合乳化剂(MPE),并将其应用于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乳液反相聚合反应中,探讨了引发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可聚合乳化剂的转化率以及接枝率等指标的影响. 实验表明,以MPE作为乳化剂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为2.0×10-4mol/L;引发剂过硫酸铵与尿素配比为1.0∶1.5,接枝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69.32%;MPE质量浓度为82 g/L较合适,最佳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55 ℃.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以K2S2O8-NaHSO3为引发剂,PVA为乳化剂对AN-VAc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各种因素对AN与VAc共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引发剂、乳化剂及单体比AN/VAc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乳化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AN/VAc值增加及温度升高而降低。较适宜的聚合条件为温度50 ̄60℃,引发剂的质量分散为0.4% ̄1.5%,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4  相似文献   

4.
采用偶氮对2-脒基丙烷盐酸盐(V-50)为引发剂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尺寸均一的阳离子聚甲基苯乙烯(PMS)胶乳粒子。详细讨论聚合条件,如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离子强度、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最终获得制备单分散无乳化剂阳离子型聚甲基苯乙烯乳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以K_2S_2O_8-NaHSO_3为引发剂,PVA为乳化剂时AN-VAc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各种因素对AN与VAc共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速度随引发剂、乳化剂及单体比AN/VAc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乳化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AN/VAc值增加及温度升高而降低。校适宜的聚合条件为温度50~60℃,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4%~1.5%。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4%~0.6%,单体配比AN/VAc在1:2~1:6之间、其转化率在71%以上。  相似文献   

6.
新型酸液稠化剂的反相乳液聚合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煤油作为连续相,Span-80、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AM/ DMC酸液稠化剂MDNC,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单体摩尔配比(n(AM)∶n(DMC))为3∶1,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5%.并对稠化剂MDNC进行了酸液性能评价,该稠化剂在酸液中增粘性能好,热稳定性较好,抗盐、抗剪切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采有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产品,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品分子量,表观粘度及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反相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水溶性阳离子型聚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该聚合体系以煤油为分散介质,以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以过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油相/水相(V/V)为30/70、水相单体浓度为60%、DMDAAC∶AM为1∶1、乳化剂用量为6%、引发剂用量为0.2%、聚合温度为30℃的条件下聚合12小时,聚合物的特性粘数达2.56dl/g。该反相乳液聚合用水溶性引发剂,其聚合机理与典型乳液聚合不完全相似,在乳化剂用量较少时,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煤油作为连续相,采用分段引发的方法,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单体转化的淀粉基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以及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和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7%,引发温度初期是50℃、后期65℃,引发剂浓度0.008mol/L,单体淀粉比1∶1,油水体积比1∶1,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达到99.74%,接枝效率99.8%,特性黏数为571.3mL/g。  相似文献   

10.
以Span 80、OP 10为乳化剂,K2S2O8、Na2S2O4、V 044为引发剂,以汽油为分散介质,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共聚物,并且用粒度分布仪及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随乳化剂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乳胶粒子大小受引发剂、乳化剂、交联剂的加量及放置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天然松香为原料,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稳定剂,通过胶体磨乳化来制备高游离分散松香胶。采用的方法有“常温研磨法”、“熔融法”和“有机溶剂法”。重点研究了制胶过程中乳化剂的选型及用量、松香乳液浓度、磨料时间,选择了最佳乳化条件并对制得的胶料进行了纸张施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有机溶剂法制成的松香乳液,其游离松香颗粒较细(0.2~0.5μm),稳定性好,游离松香含量高,和常规白色松香胶相比,施胶时可明显降低松香及矾土的用量,施胶 pH 值范围广,纸张干燥时温度可以适当降低,效果明显。但有机溶剂的回收利用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乙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体系的核壳乳液聚合反应(以VAC为核、BA为壳的核壳结构)中,引发剂浓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所得乳液的性能测试找出引发剂浓度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3.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形成的高内相W/O乳状液,其流动性对生产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W/O乳状液流动特征可以用幂律模式描述,具有剪切稀释性,粘度与温度服从指数关系.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粘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内相体积浓就是乳状液的转相点.在内相体积浓度小于转相点时,粘度随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增大;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时,粘度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下降.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后,乳状液会由W/O型转变为O/W型,转相有一个过程.同时随着内相体积的增大、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高内相乳状液已经具有了粘弹流体的某些特征.本次研究在稠油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逆乳状液能集中不同液体形式的优点发挥更好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油田现场用工业HCl质量分数(15%~20%)一般高于室内研究用稀释HCl质量分数(5%左右),且不同批次工业HCl质量分数差别较大,基于此,研究不同酸碱质量分数下乳状液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随酸碱加量的变化,分析酸碱质量分数对pH控制的可逆乳状液可逆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逆乳状液酸致转相点处“酸液质量分数×酸液体积”数值随HCl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碱致转相点处“碱液质量分数×碱液体积”数值随碱液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分析机理为:酸碱质量分数不同导致酸碱密度不同,随酸碱加入乳状液体系中的水相体积不同均会对可逆乳状液转相点产生影响,但前者影响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乳化硅油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转相乳化法,以较低黏度的二甲基硅油进行为原料,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成功制得了硅油乳液,质量配比为硅油10%,Span—60和Tween—60各占2.5%,增稠剂C占2%,离心及冻融实验证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乳化液膜的膜破损进行了分析,并在乳化液膜处理含Cu2 废水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与浓度、膜增强剂、膜内相酸度、制乳时间以及制乳转速对液膜破损率的影响,并当液膜破损率在1%~2.5%时,确定了M6401-L113B-液体石蜡-煤油-H2SO4乳化液膜体系的膜相组成和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乳状液膜法脱除醋酸的过程中液膜的溶胀性能,用乳液溶胀率作为溶胀性能的间接度量,考察了乳液组成、操作条件等因素对乳液溶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膜相的重复使用时的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721A分光光度计和阿贝折光仪测定丙烯酸酯乳胶粒的平均粒径.选用5种单体配比不同的乳液,对其中每种乳液的7种不同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乳液的浓度小于22g·L-1时,用此法测得的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与直接用电子显微镜测得的粒径很接近.该法理论基础严密,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处理简单.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七年中所建的11个地下μ乳胶室的结构概况及所获得的结果。从高能μ子与吸收物质的作用过程和乳胶室的探测效率分析,较为普遍被采用的厚型乳胶室并不明显地优于薄型室,因而薄室也是可供选择的室型。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物与水玻璃发生化学反应,可使水玻璃失去粘性。将聚合物乳化并与水玻璃一同加入原砂中混碾,配制成型砂浇注后可以显著改善溃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