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7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环境设计》2017,(10):142-143
大学生活 孟令强: 我于1979年至1983年间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1979级算是个分界线,因为1979级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的,而1977级和1978级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岁数比应届生要大,相对也比较成熟. 当时有一个契机是两次大学生竞赛,大概是在1980年和1981年,我都参加并且获奖.这两次大学生竞赛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国的建筑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同学们对竞赛作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了解了其他学校的水平并且发现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济大学的作品大多是都市型的;南京工学院有中国园林的特色;重庆的学校则有一些四川的山水映像.这也算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交流.以后的竞赛,学校就更有组织、更加重视这件事情了,因为学校已经名声在外了.当然,全国大学生竞赛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我们也参加了很多国际竞赛.大家非常努力,但是作品还都处在干硬的状态,因为当时的表现方法还只限于画图,一般不做模型.  相似文献   

2.
刘宇光     
正1988-1992年在西建大建筑系求学期间,我感受最深的是79级学长获得UIA学生竞赛以后给建大带来的竞赛传统,尤其是1990年86级学长又获得UIA竞赛大奖,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可惜我们88级没赶上UIA竞赛年,但是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赶上了1991年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题目是"华人学者聚会中心"。学校非常重视那次竞赛,专门组织了竞赛小组和辅导老师,我和毛刚同学合作一个方案。学校请张似赞教授给我们专门做讲座,启发同学们的创意。张老师用幻灯片给我们演示讲解了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里克森设计的多伦多汤姆逊音乐厅,那是一个用透明玻璃和编织结构做的建筑,张老师说这个建筑用灯笼的概念照亮了城市空间,让建筑成为城市客厅。很可惜,最终我们学校的所有方案因为用了复印贴裱的制图方法,被全部取消了资格。一个学期的心血付诸东流,但是张老师这场讲座的场景令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3.
对话崔愷     
<正>UED:您也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并获得大奖,这种在学生时代参加竞赛的经历为您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与您读书的那个年代相比,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做设计有哪些不一样?崔愷:学生时代的竞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对未来创作实践的畅想和试探,也可以说是创作的起点。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对他们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当然现在的学生设计概念开发手段先进,与我们那时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4.
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是2003年的竞赛获胜方案,该学校是芬兰首座合并学校:即第一次将高中与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合建,在校学生可同时获得两个学历,而对学校来说可拓展协同与互动的范围。在学校的中心区域,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可以聚集在此并进行互动,此核心区域是特意预留的一个没有进行规划设计的空间,以便在此举行各种活动。L形的建筑是校园内最后一块较大的教育场所,位于校园内最公共的角落。这种L形布局决定了要设计两座弯曲的庭院,较小的一座直接与道路相连,形成主入口,较大的一座则连接学校花园,并且在花园设置了"绿岛",种植苹果树与樱桃树。  相似文献   

5.
李岳岩     
正1987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虽然是非重点院校,但是由于其在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中屡屡获奖而备受关注。高考时我也是受到这一"诱惑",放弃了重点院校的录取机会进入了西冶建筑系。进入大学,本以为能松口气好好享受一番,不想建筑学的学习比中学辛苦好几倍,整个中学都未曾熬夜的我第一学期就为画线条、渲染练习熬夜不下十几次。我不禁问老师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样的课程学习和训练,不想老师笑着对我说,"这才是开始"。这完全颠覆了我想象中的建筑学大学生活。1990年,86级杨晔、袁东书等学长获得了UIA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第一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程来我校颁奖。坐在台下,我们异常羡慕,希望有一天也能获此殊荣。直到多年后,我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建大学生在4届UIA竞赛中获奖,也算是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截面数据,基于参与认同模型,分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学生参与、学生表现和学校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校类型正向影响了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社交;互联网学习推动了学生参与;互联网娱乐存在负面影响;学习参与正向影响了学生表现;学生表现对学校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学业成就影响最大,自我认同影响次之。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参与仍然是学生发展的核心,信息传播技术在推动学生发展的同时,可能加剧不同社会阶层学生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误打误撞未声明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UED:有关天大的求学经历哪些是令你印象极为深刻的?孟令强:我于1979年至1983年间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崔愷比我高两届,是77级的,周愷比我小两届,张欣和王兴田是我的同班同学。79级算是个分界线,因为79级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的,  相似文献   

8.
规划文章     
我于 1995年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第一次参赛即获一等奖 ,并且前三届和后两届均未评出一等奖 ,这多少有些机遇和偶然。我当时论文的题目是“创造明日的山水城市———山水城市空间意象探索”。这个题目并不完全是针对竞赛而选择的 ,而是我一直对此方面比较有兴趣 ,而且感觉还有点积累 ,因此 ,补充了一些实例就送出去了。赛后我并未见到评委们对此论文的评价 ,但自己分析获奖原因 :一是论文选题比较好 ,符合当时的潮流 ;二是文章内容比较充实 ,有一点深度 ;三是文章系统性比较好 ,有头有尾 ,有理论和实例。现在 ,我也经常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8)
目的:本调查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更加了解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现状,为学校开展更加有效的辅导活动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使用阳毅编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2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复原力情况调查,运用了SPSS统计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最后处理。结果:复原力在男女性别、城市农村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复原力均有差异,并且在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稳定性这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大学生的整体复原力低于男大学生且男大学生在自我效能维度的得分高于女大学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复原力水平强于独生子女(t=2.3,P<0.01),独生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和问题解决维度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大学生(t=2.8,P<0.01);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城市学生强于农村学生并且城市学生复原力稳定性维度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t=2.4,P<0.01)。结论对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我们学校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发挥大学生复原力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冰自述     
<正>1970年,我7岁受难被打成"反革命",在生死与真假的反省中,开启了求真的另类人生道路。1976年我13岁,开始对中国大陆至今还在泛滥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特别是对不合逻辑的辩证和唯物的结合表示质疑。这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自我启蒙。"文革"结束后,我获得平反。随后从初中连跳两级,在天津市历次高中数学、物理竞赛中名列前茅。1978年我15岁,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那时正值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我也作为"少年大学生"被报纸广泛宣传。本科在学期间,我在接受建  相似文献   

11.
周庆华     
正中学时代开始拜师学画,本欲报考美院,但老师让我等一届,因为"文革"十年积累的绘画人才太多了,于是下决心报考理工科,作为77级学生进入了西冶。建筑课程的展开使我很快体会到有绘画基础的优势,然而真正把形态训练的感觉转换成空间设计,却经过了较长时间。这是一个不断体验努力的过程,但要感谢母校让我完成了这个过程的初始与关键阶段,对建筑空间设计有了与绘画空间表述相融合的统一认识。休学一年使我不仅对母校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情,更有机会与79级同学一起参加了UIA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并获奖。这个过程让我在综合能力提升、多方面知识涉猎和职业责任认知方面收获颇丰,同时打下了城市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 本文介绍在铺设混凝土路面砖的透水性路面现场,进行两项试验研究的情况.试验内容主要是观察当路面污水渗透经过透水路面基础层的粗级配骨料层时,对水质的影响.试验地点位于北爱尔兰的一个透水性路面停车场和雷尼学校操场路面.试验得到位于学校附近的一家混凝土路面砖生产厂商的大力支持.具体承担研究工作的是两名在校大学生,他们是透水性路面论文竞赛的获奖者,获得的奖励是: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第九届国际混凝土路面砖大会",宣读他们的研究成果.本项研究系在约翰.卡普顿教授指导下完成.  相似文献   

13.
学院轶事     
<正>郭建祥:在天大上学期间,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也有一些枯燥,走出学校去参观、实习,是我们每一个同学所期待的。我们一共有两次实习经历:大二结束前的水彩实习和古建筑测绘,进行实地写生,测绘古建筑,绘制成图纸;以及毕业之前的毕业设计,老师带我们到全国不同的地方去参观建筑。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82年夏天的水彩实习和古建筑测绘了。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您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并且获得了A级优异生大学文凭,您觉得学校给予您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您当时的理想是什么?梁景华:我觉得这是改变我一生的其中一个里程碑,因为没有大学教育,没有在大学学习对设计的认识,我根本没有机会能够有今天。所以大学是一个人生的开始,理工大学为我在设计行业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我毕业的时候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那个时候只有一股冲劲,希望在设计行业里面能够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也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有梁景华这个人出现,  相似文献   

15.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素以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治学严谨、屡获殊荣而享誉海内外。近二十年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以较高的热情积极参加了国内外的一些建筑设计竞赛,并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国学生建筑作品大赛”(有台湾和港、澳地区参加)以及一些国际或是海外组织的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1994年我院的4名学生,在美国建筑师协会(ACSA)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了此次竞赛的唯一大奖,1995年又获亚澳地区奖,这不仅为中国大学生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而且,也证明了我国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3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审工作的完美落幕,霍普杯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之一。作为两届霍普杯竞赛的评委会成员,我有幸参与了学生作品的全程评审工作,也一路见证了霍普杯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快捷酒店设计截止日期:2018年5月15日"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竞赛创办于2001年,是中国室内设计业界培养未来新生代设计师,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全国的、鼓励创新的创作平台,提升新生代设计师创作水平的竞赛活动。"新人杯"是针对在校学生的室内设计专项设计奖项,目前已得到中国四百余所设计院校的广泛参与支持,并且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校园活动。每年一届的"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竞赛,是我国院(系)间有重要影响的室内设计教学交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精英参赛,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就业率,以各类竞赛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更多技能培养的机会。提倡组织或承办各类竞赛,扩大学生竞赛参与面;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关于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规定》;对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程置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探索学科竞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命题与组织水平,为土建类专业学科竞赛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文章结合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命题设计和比赛实践,分析了竞赛规程和赛题设计的特色与创新点,探讨了促进竞赛公平的措施和竞赛规程的不足。实践表明,结构设计赛题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学科竞赛需要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分标准和权重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修读的博士学位。鲁汶大学是历史最悠久的欧洲学校之一,在教学基本功训练、学科构成思路上和天大有相似之处。鲁汶大学和天大教育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鲁汶更注重研究,尤其是设计之外的政策的研究;再一个是鲁汶比较注重宏观方面的问题。如果谈及鲁汶大学和天津大学受教期间不同收获的话,我觉得国外的大学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平常大家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中,普遍认为这两所学校的培养方式和学生特点都有很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