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圆板变极距式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比较多,其形式和制作工艺也有差别,本文结合我厂生产的变极距大容量称重传感器,分析极板不平行对传感器空荷输出,最小静负荷,非线性,灵敏度,重复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种柱式变极距电容称重传感器,它内置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作为弹性体,采用不同刚度的弹簧时,最大荷载可以在1 kg~50 t之间设置。可以设定最小工作载荷值以及在某一特定载荷下的电容值。电容极板全部密封在金属外壳内,具有很好的抗电干扰性能。试验传感器的最大荷载为10 kg,迟滞为0.3%,重复性为0.5%,线性度为±17.9%。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改进多传感器电子秤的计量精度及稳定性的实现方案。根据称重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测量精度情况,对系统中所用传感器作受力分析。通过对影响称重系统精度的性能指标因素的研究,改进称重系统结构,增强系统稳定性。讨论并分析多传感器系统非线性造成的原因,根据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应用动态补偿电路对多传感器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以硬件手段实现系统的优化,使电子秤称重系统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容称重传感器电容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载荷质量之间的非线性特性问题,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L-M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改进模型,实现了电容称重传感器的非线性特性的校正,并与传统的梯度下降算法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校正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型BP神经网络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推广能力,有利于准确实现电容称重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有效校正。  相似文献   

5.
平行梁式传感器抗偏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弹性体的受力分析和实验,对平行梁式传感器抗偏载能力进行研究,指出了造成偏载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软质电容式称重的传感机理.根据橡胶的力学特性,分析了传感器电容变化量与受力部分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改变受力大小和受力部分几何形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软质电容称重传感器产生的电容变化量不仅与质量有关,而且与传感器受压面积及几何形状有关,符合一定的规律.用该方法制成的传感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应用在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条干均匀度一般是指纱线沿轴向粗细变化的均匀程度;检测纱线的微小变化对仪器灵敏度等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对平行板电容传感器检测纱线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构建了平行板式电容传感器三维模型,分析了传感器极板尺寸参数的变化对灵敏度和线性度两个优化指标的影响,提出多组传感器分段检测法,完成对电容传感器尺寸的优化;另外,针对平行板电容边缘发散电场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的问题,提出等电位保护环法,并仿真验证其对电容传感器边缘效应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平行板式电容传感器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全并联方式”下多个力传感器共同称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减小称重系统测量误差的方法,即在桥式电路的输入端串八电阻,改变力传感器的实际供桥电压,从而使得各力传感器的“有效输出灵敏度”能够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保证了在载荷不均匀加载的情况下,整个称重系统的测量仍能达到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目前指控系统获取目标真实信息的重要途径.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感器,其对目标的观察精度分析是数据融合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观察同一目标的多雷达精度分析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建立外推估算法精度估计模型和基于最小二乘的离散优化多雷达精度排序模型给出了多雷达对目标观察精度的排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传感器雷达辐射源目标识别中,各传感器检测数据常常是不完整的、还可能存在矛盾,为此,针对这种多传感器检测结果提出一种改进的融合识别方法.首先,该方法基于命题概率分布与识别报告提供的概率分布估计间的差异建立目标函数;然后利用进化策略对传感器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在无须使用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的情况下,求得命题的概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改进的融合识别方法,有效地利用了进化策略的良好全局搜索能力,使优化过程能够顺利收敛到最优解附近,具有较好的收敛性,效果优于传统的融合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