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的降温节能效果,选定广州市区某办公大楼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进行降温实测,并对典型办公建筑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分析。测试和模拟结果表明,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能显著降低屋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屋面温度以及顶层房间空调冷负荷。与无遮阳情况相比,在夏季晴天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降低屋面接收太阳辐射量最大可达925 W/m~2,约为太阳总辐射量的90.2%;降低屋面温度最大可达6.1℃,对应降温率为14.3%;降低顶层房间全年冷负荷量高达10.48%,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外墙反射隔热涂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其在长沙地区的适用性及节能效果,采取实测和模拟的方法,通过对涂刷反射涂料、保温砂浆的测试房以及普通房的温度对比,验证了反射涂料在夏季起隔热作用而对冬季保温不利;运用EnergyPlus程序对表面吸收系数不同的两栋建筑进行温度和能耗对比,发现夏季反射涂料隔热效果明显,尤其是东、西外墙及屋面;反射涂料可显著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冬季能耗小幅增加,全年总能耗下降7.8%。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位于夏热冬暖区的厦门市近郊藤架式屋顶绿化作为对象研究,实测屋顶绿化房间和紧邻无绿化措施房间的数据,采集两个房间室内和室外空气温度、楼板温度、PMV等多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参数。通过实际测试与CFD模拟综合对比,分析夏季藤架式屋顶绿化对建筑顶层房间热环境的影响。数据显示,藤架式屋顶绿化使屋顶表面温度最大降低12.35℃,室内空气温度日均降低0.68℃,分析得出藤架式屋顶绿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顶层建筑热环境,是一种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热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寒地气候严酷,采暖能耗高,太阳辐射时长短。寒地建筑太阳辐射利用对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舒适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形态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决定着建筑太阳辐射利用水平。研究旨在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应用建筑信息建模、参数编程和建筑太阳辐射性能模拟工具,探索太阳辐射利用导向下的寒地建筑组团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项目展开实践。结果表明:形态优化设计可将屋面太阳辐射可利用面积百分比于64.71%显著提高至94.15%,制冷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于423.87kWh/m2降低至343.28kWh/m2,并将采暖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于212.19kWh/m2提高至259.29kWh/m2;同时,形态优化设计获得了150项建筑组团形态非支配解,可助力设计者权衡采暖、制冷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屋面太阳辐射可利用面积百分比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型商场具有内区大、内热扰大、能耗密度大、基本常年需供冷等特点,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一个实际的大型商场节能改造为典型案例,通过介绍其节能改造过程及技术,为大型公共建筑或类似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借鉴参考。该案例改造前后能耗实测对比,建筑年能耗约降低98万度电,单位建筑面积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由121kWh/m2降低到75kWh/m2,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率达到38%。  相似文献   

6.
屋面隔热是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热工设计中的关键。以闽南农村既有农宅改造的种植屋面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典型工况下,对农宅室内外气候参数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有无种植屋面的顶层房间室内温度。结果表明室外最高温度为35. 45℃时,改造农房顶层房间温度最高为27℃,比未改造的农房低3. 61℃。因此,在夏热冬暖地区对既有农宅屋顶进行绿化降温,可以有效提高屋面隔热性能,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夏季空调用能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测试连续晴天条件下24h持续空调状态的普通深色屋面房间和热反射屋面房间的屋面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等热环境参数,量化分析热反射屋面的隔热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深色屋面,太阳辐射强烈的夏季晴日中午和午后,热反射屋面外表面温度降低了10℃~15℃,隔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建筑室外热环境。热反射屋面能够降低建筑屋顶层空调房间的耗冷量,典型夏季晴日热反射屋面房间单位面积空调耗冷量比普通深色屋面降低0.073kWh/(m2·d)。  相似文献   

8.
屋面是建筑维护结构的重要部位,是建筑节能需要进行处理的首要对象.目前,在多层住宅建筑中,屋面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10%,占顶层总能耗的40%以上.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建筑保温研究都是关于外墙保温,还没有对屋面保温进行系统的研究.作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屋面的保温及施工技术做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刘成  蒋雅靖  孙甜甜 《建筑科学》2012,28(10):68-72
本文通过对某通信机房空调系统能耗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检验结果分析,将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引入到了通信机房能耗分析研究中。基于上海地区典型年逐时气象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机房功率密度及不同机房空调设计温度下,外墙保温效果越好,对应的空调系统全年能耗越高。因此,降低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有助于机房内热量向室外传递,更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目前上海地区及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低于上海地区的其它地区的通信机房外墙的保温做法不利于机房节能,不建议对机房类建筑围护结构采取附加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州市有代表性的写字楼进行3个年度全年能耗抽样调查,分析了2栋大型办公类公共建筑全年的建筑能耗组成和变化规律。指出此两栋大型办公类建筑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的全年平均总能耗为149.3 kWh/m2和115 kWh/m2,全年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分别为49.2%和38.5%。由于所使用的能耗调查方法详细,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因此,能耗分析结果可作为广州地区办公类公共建筑能耗数据库的一部分或为其提供参考。此外,通过和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的对比,指出了夏热冬暖气候区建筑节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绿地建设和规划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出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指标的选取标准和完善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的建议,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绿色建筑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势。幼儿园作为城市居住区中的八大类配套设施之一,在居住小区设计中具有普遍性。将其设计成绿色建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绿文化与绿色社区的策划——关于“理想家园”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笠铭  金薇 《城市规划》2000,24(11):50-53
在迈入 2 1世纪门槛时 ,“绿文化”已成为日臻成熟的全人类文化。“绿文化”引发的“绿色思潮”倡导正确的生态系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绿色消费观”引导人们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文化。“绿色社区”正是以这种“绿文化”为背景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营建现代简朴生活方式为生活模式 ,以“绿色消费观”确定其功能 ,将“绿色空间”作为其空间网络的社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建筑也成为新世纪发展的重点,建筑业应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这将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建设规模巨大,对能源和资源供给将有很大需求。建筑业应执行节能建筑标准、加大建筑节能力度,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使建筑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论文结合海南省实际。分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确保海南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内部存在的与绿色生态建设有关的5对矛盾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新的绿化模型,即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并分析了该绿化模式的内涵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说明了建设该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积极意义,以及在建设这种模式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结合台州市城市绿线规划编制过程,对城市绿线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绿线规划是一项贯穿总体规划至详细规划阶段的工作,应有政府的重视和规范的城市规划管理作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陈倩云  蒋天洁  马震 《山西建筑》2014,(11):227-228
纵观古今中外的大学校园景观发展史,对校园绿化环境在教书育人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予以探讨,并通过对校园绿地的系统规划,充分发挥绿地的综合效益,以此来建设绿色文明校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学院师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绿线规划不仅仅是从宏观层面控制绿地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绿地类型,还需要从微观层面控制绿地空间布局,保证城市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衡。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uses administrative data to examine the long-term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households that relocated from public housing projects in Atlanta as a result of mixed-income revitalization. The research spans 7 years, covering the period before relocation and demolition had begun and ending after mixed-income redevelopment was completed. Residents who lived in three public housing projects that were revitalized are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of residents who lived in three projects that were not revitalized, showing that mixed-income revitalization greatly accelerated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of public housing residents and that households displaced by revitalization did not experienc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ss of housing assistance. Households that relocated by using vouchers or by moving to mixed-income revitalized communitie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i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y moved to higher quality neighborhoods. Additionally, their long-run socioeconomic status was similar to the status of households who moved from housing projects voluntarily, i.e., not in response to a planned demolition. This is one of few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HOPE VI revitalization on public housing residents, and its conclusions argue against the elimination of funding for HOPE VI as called for in the president's budget for 2006.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车生泉 《城市规划》2001,(11):44-48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绿色廊道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