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汽轮发电机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以一起330MW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为例,采用直流电阻法、转子绕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法、单开口变压器法以及极间电压法确定短路类型和大体位置,随后采用线圈压降法和匝间电压分布测量确定故障具体位置。最终发现短路原因为转子绕组端部塑性变形、顶匝线圈错位及匝间绝缘破损。对线圈进行整形处理,处理后的线圈经检测合格。所用匝间短路定位方法简单实用,提高了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交流电机定子绕组中线圈绝缘损伤引起匝间短路故障无法准确、快速定位的问题,提出将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开口变压器法移植到检测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定子单相添加激励源,非激励相绕组设置故障点,开口变压器检测故障点所在槽,分析故障前后开口变压器绕组感应电动势的变化。首先阐述开口变压器检测定子非激励相的工作原理,分析正常和故障状态下通过开口变压器铁心漏磁通的表达式,进一步得到开口变压器绕组感应电动势表达式,获取故障变化规律。随后建立交流电机电磁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用一台定子样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故障状态下,随着故障程度的加深,故障点所在槽的开口变压器感应电动势随之减小,证明了开口变压器可以作为离线检测交流电机定子非激励相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开口变压器法和气隙线圈探测是两种传统识别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方法。开口变压器法虽较灵敏,但属于离线检测,仅在停机且抽出转子后方能进行,而且受转子槽楔的材料及与槽壁接触的紧密程度的影响。气隙线圈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是检测运行中的同步发电机气隙中的转子漏磁场,该方法只能在发电机空载和三相短路情况下进行,在发电机带负载的条件下。由于电枢反应。探测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内外缺乏在线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4.
《电力情报》2012,(8):F0004-F0004
开口变压器法和气隙线圈探测是两种传统识别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方法。开口变压器法虽较灵敏,但属于离线检测,仅在停机且抽出转子后方能进行,而且受转子槽楔的材料及与槽壁接触的紧密程度的影响。气隙线圈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是检测运行中的同步发电机气隙中的转子漏磁场,该方法只能在发电机空载和三相短路情况下进行,在发电机带负载的条件下,由于电枢反应,探测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内外缺乏在线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5.
《电力情报》2011,(6):F0004-F0004
开口变压器法和气隙线圈探测是两种传统识别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方法。开口变压器法虽较灵敏,但属于离线检测,仅在停机且抽出转子后方能进行,而且受转子槽楔的材料及与槽壁接触的紧密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于洪斌 《东方电机》2002,30(3):227-230
本文就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中匝间短路的各种测量方法作简要说明和分析,着重对交流阻抗及功率损耗法、开口变压器法作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7.
《电力情报》2012,(5):F0004-F0004
开口变压器法和气隙线圈探测是两种传统识别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方法。开口变压器法虽较灵敏,但属于离线检测.仅在停机且抽出转子后方能进行,而且受转子槽楔的材料及与槽壁接触的紧密程度的影响。气隙线圈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是检测运行中的同步发电机气隙中的转子漏磁场,该方法只能在发电机空载和三相短路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短路是最常见的故障,测试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短路,通常应用交流阻抗和损耗法、单开口变压器感应电势和相角差法以及双开口变压器法等。本文就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法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电力情报》2011,(2):F0004-F0004
开口变压器法和气隙线圈探测是两种传统识别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方法。开口变压器法虽较灵敏,但属于离线检测,仅在停机且抽出转子后方能进行,而且受转子槽楔的材料及与槽壁接触的紧密程度的影响。气隙线圈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是检测运行中的同步发电机气隙中的转子漏磁场,  相似文献   

10.
《电力情报》2010,(12):F0002-F0002
武器变压器法和气隙线圈探测是两种传统识别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方法。开口变压器法虽较灵敏,但属于离线检测,仅在停机且抽出转子后方能进行,而且受转子槽楔的材料及与槽壁接触的紧密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时间运行的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是常见故障.采用双开口变压器法检测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灵敏度高、判据明显,可获得准确的故障点.呼和浩特发电厂2号发电机的检测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变压器绕组轻微匝间短路故障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利用重复脉冲法的特征曲线进行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的方法。分析了脉冲信号在变压器绕组内的传播过程,建立了反映该传播过程的变压器绕组分布参数电路模型,推导了发生匝间短路后波阻抗的变化规律。通过在变压器绕组一端输入一个低压脉冲,在另一端采集响应特性曲线,结合绕组匝间短路前后的2条响应特性曲线得到其特征曲线。分析特征曲线是否突起以此来判断是否发生匝间短路故障,从而实现故障诊断,而特征曲线的突起程度反映了绕组短路故障的严重程度。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所提方法的故障识别率进行分析,仿真样本分析显示其故障识别率可达95%左右。仿真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重复脉冲法对诊断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长时间运行的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是常见故障。采用双开口变压器法检测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灵敏度高,判据明显,可获得准确的故障点。呼和浩特发电厂2号发电机的检测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静偏心故障和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频谱特性的区别,避免静偏心导致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误诊断。依据有限元理论,建立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模型和计及静偏心的模型,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计及静偏心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以转子线电流和定子线电压为研究对象,从频谱特性角度,对各组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静偏心的存在会导致定子线电压中出现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相同的特征频率,可能导致误诊断;同时对转子线电流和定子线电压以及定子线电压的高频段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区分静偏心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避免静偏心导致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误诊断。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星角接线变压器低压绕组匝间短路问题,建立了变压器匝间短路等效模型,并推导出了低压环流和短路绕组电流表达式,然后根据磁动势守恒提出了基于等效电流法的故障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动态检测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在探测线圈法基础上将小波分析用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检测方法,指出小波分析方法适用于探测线圈感应电动势动态非平稳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适合于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实时的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17.
短路电抗法是检测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开展变压器短路电抗的仿真计算研究,对于获取各种绕组变形故障时的特征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验室中一台模型变压器的结构参数,分别建立了绕组正常及存在匝间短路故障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磁-路"耦合的方法对变压器的漏磁场和漏感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绕组变形位置与变压器漏磁场之间的关系,并与在模型变压器上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绕组内部发生匝间短路故障时,在径向中部的匝间短路对漏磁场的影响较大,而在轴向中层绕组的匝间短路对漏磁场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短路电抗法的现场应用和绕组故障的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是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之一,因此研究其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与转子断条故障瞬态进行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指出异步电动机转子故障对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存在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故障误判。提出计及转子故障时的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关键在于预先采用频谱校正与自适应滤波技术滤除定子电流中由转子故障所导致的特征频率分量。大量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避免将转子故障误判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使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识别可靠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汽轮发电机转子短路故障时定子环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发电机常见的电气故障之一,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诊断,在分析发电机正常情况以及在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的环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环流特性的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汽轮发电机在正常运行和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的气隙磁势、磁导、磁密,推导得到了发电机定子绕组各并联支路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和电势差的瞬时值表达式。然后详细分析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各次谐波成分与对应故障参数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了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故障将使环流频谱二倍频成分突出,环流值将随着转子绕组短路程度的加重而增大。最后实测了SDF-9型故障模拟发电机正常及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环流信号,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问题及造成匝间短路的原因,还介绍几种检测匝间短路的方法:直流压降法、感应电势法、交流阻抗法以及动态检测法。同时提及了判断匝间短路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