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大量的实际矿石试验,研究钼钨浮选生产回水中有害成分对脂肪烃类捕收剂选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钼钨选矿回水中钙离子对辉钼矿颗粒"棱"发生特征吸附,并在辉钼矿颗粒"棱"上生成一层亲水性钼酸钙薄膜,使辉钼矿可浮性变差,造成粗粒级和微细粒级辉钼矿颗粒选钼回收率大幅度降低,影响了脂肪烃类捕收剂选钼效果。  相似文献   

2.
矿泥对辉钼矿的浮选影响很大,泥质含量高不利于提高钼精矿品位。当烃类油用作辉钼矿的捕收剂,它对微细的泥质矿物有一定的捕收性能,这是导致钼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问题所在。在试验研究中,一方面采用选择性分散剂TZ-10和絮凝剂明矾,加强对泥质矿物的分散和抑制效果,另一方面,采用选择性更好的捕收剂TM-8加强对辉钼矿的捕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解决了难选钼矿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问题,精矿品位提高了3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西某难选钼矿,采用一粗二扫流程,用煤油作捕收剂,在粗选作业中添加少量(约10g/t)极性硫代化合物作辅助捕收剂,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钼浮选回收率,其中以丁铵黑药的效果最为显著,与只用煤油作捕收剂相比,开路试验时,钼粗选回收率和总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23%和4.71%;闭路试验时,钼回收率提高了3.43%,总的选矿效率提高了1.77%.  相似文献   

4.
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宝旭  李停停 《矿冶》2016,25(2):31-35
为提高广东某钨矿伴生钼铜硫化矿的浮选分离指标,对钼铜混合精矿进行了合理的药剂制度及选矿工艺研究。分离前进行强化脱药,以JBS作为辉钼矿的捕收剂,采用DSY对黄铜矿进行选择性抑制,可显著改善钼铜分离效果,获得较好的试验指标,钼精矿钼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9.25%和91.50%;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1.45%和99.96%。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钙回水影响辉钼矿浮选效果,以不影响辉钼矿与其它非钼硫化矿物浮选分离且改善高钙回水中辉钼矿浮选指标为目的,采用脂肪烃类捕收剂中添加适量稠环芳烃的方法获得一种基于脂肪烃和稠环芳烃的复合烃油捕收剂。结果表明,当脂肪烃类捕收剂中掺入4%的稠环芳烃时,其高钙回水选钼指标最佳;与未添加稠环芳烃的脂肪烃类捕收剂相比,在粗精矿品位相近的情况下,高钙回水选钼回收率提高了3%以上。  相似文献   

6.
提高某低品位难选铜钼矿铜钼粗选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某低品位铜钼矿回收铜钼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由于该矿中铜矿物氧化严重,采用铜钼混合浮选流程,粗选获得的铜回收率较低。为提高粗精矿中铜钼的回收率,采用高效选择性捕收剂DF与丁基黄药组合使用,所得粗精矿铜、钼品位分别达到4.03%和0.176%,回收率分别达到52.44%和84.33%,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西藏某含钼混合铜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针对氧化铜矿物的特性,使用螯合捕收剂B-135,采用的硫、氧混合浮选工艺使铜的回收率从77%提高至80%,同时采用铜钼混合浮选—精矿抑铜浮钼工艺流程,获得含铜20%、回收率79%的铜精矿和含钼48%、回收率87%的钼精矿。本研究使硫、氧混合浮选工艺在选别含钼混合铜矿石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肃某较富的钼铜矿进行铜钼选矿回收试验研究。采用煤油、柴油组合捕收剂,能很好地回收辉钼矿。在-74μm占76.0%的入选粒度下,使用常规的捕收剂进行铜钼混合浮选后,粗精矿精选得到含钼为56.60%、回收率为91.37%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9.
YC捕收剂及其各馏程对辉钼矿的可选性试验研究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不同矿石的选钼效果相差较大。高品位的花岗斑岩及安山玢岩选别效果好,低贫矿石的选别效果最差;选矿回收率随着烃油馏程的增加而提高。YC捕收剂对辉钼矿的适应性较强。本试验为选厂药剂的选择提供了方向、为合理配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某辉钼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捕收剂的比较,确定药剂制度,最终选用煤油为捕收剂进行闭路试验,从钼品位为0.166%原矿中,获得钼品位为55.27%、回收率为96.82%的合格钼精矿,取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某低品位钼矿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钼矿含钼0.045%,含硫3.16%,钼主要以独立的辉钼矿形式存在,其他硫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云母、长石。辉钼矿以中细粒嵌布为主,其粒度分布范围较宽,与黄铁矿等硫化矿关系比较紧密。采用粗磨浮钼—粗精矿细磨精选—钼粗选尾矿选硫的工艺流程,获得了合格的钼精矿,并综合回收硫。浮选闭路试验指标为:钼精矿品位45.13%、钼回收率83.97%,硫精矿品位51.06%、硫回收率95.3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由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发的高效选钼新药剂MS,对含Mo0.093%的原矿石进行浮选,回收其中的辉钼矿,最终获得钼精矿品位47.23%、回收率90.73%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西藏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西藏某氧化铜矿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以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为基础,采用“硫氧分步粗选-粗精矿混合精选”的工艺流程并辅之以新型高效浮选药剂,有效地选别和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有价元素铜和伴生金、银。闭路试验指标为,铜精矿品位31.66%、回收率83.25%,铜精矿含金1.50g/t、银106g/t,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8.62%、64.35%。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开发利用黑龙江某细粒难选铜(钼)矿石资源,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中的有用元素为铜、钼,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其次是斑铜矿;主要钼矿物为辉钼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粗精矿再磨细度为-0038 mm占80%的条件下,采用1粗3扫3精闭路流程处理,获得了铜品位达2277%、含钼0436%、铜回收率达8977%、钼回收率达7819%的铜钼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钼矿石中伴生石榴石矿物组成,嵌布特性的研究及选矿试验,提出了一粗三精浮选流程,获得了纯度为98.02%,回收率85.44%的石榴石精矿,为工业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某难选金矿石含金1.97 g/t,矿物组分复杂,独立金矿物嵌布粒度细,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同一种矿物少部分是载金矿物而大部分为不含金矿物,导致金精矿不含金杂质矿物含量高,金精矿品位较低。为提高该金精矿品位,采用高效捕收剂MA与丁基铵黑药组合,金精选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通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金精矿含金50.51 g/t、含银1 180.8 g/t,金回收率为93.96%、银回收率为90.13%。金精矿中金品位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云南某铜矿,铜品位仅0.47%,氧化率为23.02%;矿物组成虽简单,但对浮选有害的碱性脉石矿物含量较高;总体来看,该矿属低品位难选硫氧混合型铜矿。针对该矿的性质特点,对其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丁黄药 丁铵黑药(2:1)组合作为捕收剂、其用量150g/t,磨矿细度85%-200目,活化剂硫化钠用量500 g/t的条件下,采用“一粗-一扫-三精”浮选工艺,可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最终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高达17.56%和90.80%,为低品位难选硫氧混合型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赞比亚谦比希西矿体铜矿矿物种类多,Cu、Fe、S和Al2O3含量分别为1.69%、3.94%、1.61%和14.70%,属高铝复杂难选铜矿。为给该矿石浮选工艺确定提供依据,对西矿体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试验确定采用先选硫化铜矿再选氧化铜矿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以水玻璃为矿浆分散剂、氧化钙为抑制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进行硫化铜浮选,硫化铜浮选尾矿以硫化钠为活化剂、丁胺黑药+丁基黄药为混合捕收剂,进行氧化铜浮选,硫化铜与氧化铜浮选粗精矿混合后经3次精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22.75%、铜回收率71.89%的浮选铜精矿,以及铜品位0.49%的浮选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