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基金属切削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嘉胤  姜庆国 《轴承》1994,(12):35-38
水基切削液是微乳切削液,高性能的乳化液和合成切削液的总称。较详细地介绍了乳化切削液,合成切削液和微乳化切削液的基本特性及优缺点,还介绍了水基金属切削液的管理法。  相似文献   

2.
硬水对水基切削液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作为工艺配套材料的切削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水基切削液具有优良的冷却性能,高的生产效率和低的生产成本,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基切削液包括合成切削液、半合成切削液(也称微乳状切削液)和乳化液。在使用时,需要将浓缩液用水配制成高水基的稀释液。但在配制稀释液时人们往往对所用水的水质重视不够,使用硬水配制,造成切削液质量下降,加工成本增加,给使用带来麻烦。本文建议使用去离子水来配制水基切削液。  相似文献   

3.
半合成极压切削液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半合成极压切削液是一种集乳化液和合成液优点于一体并具有良好极压性能的新一代切削液。按照微乳液调配理论,尤其利用HLB值方法,合理选择乳化剂、极压剂、防锈剂、润滑剂、稳定剂和杀菌防腐剂等多种添加剂并进行科学配伍。对产品进行理化性能测试、四球机承载能力试验、切削阻力试验等实验室评价和实际应用考察,研制了一种新型半合成极压切削液,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相似文献   

4.
杨文庆  张泳赣 《机械》1989,16(6):10-13
本文通过模拟评定和现场测试,对影响切削液性能的诸因素μ、P_B、P_D、S_τ值和磨削加工工艺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研究,阐明了P_D/P_B和G、Ne之间的相互关系。首次提出P_D/P_B值应作为评价切削液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并指出离子型合成切削液应予以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水基切削液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众所周知,在切削加工中合理使用切削液能够提高切削效率和加工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降低加工成本。由于现代切削加工技术正向着高速、强力和高精度方向发展,因而水基切削液受到人们的青睐。水基切削液通常分为三大类,即乳化液、合成切削液和半合成切削液。乳化液因稳定性差,易腐败变质,现使用量减少,合成切削液和半合成切削液因其使用寿命长。优良的冷却性能和清洗性能以及好的可见性,成为切削液的发展趋势。目前,水基切削液品种繁多,性能有好有劣。若选择不当,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对其应予以重视。 选择水基切削液时,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械加工业向高速、强力、精密等方向的迅速发展,对金属切削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对金属切削液又增加了环保要求。水基合成切削液具有优异的冷却、清洗作用和良好的环境指标,将逐渐取代切削油和乳化液,占据切削液的主导地位。然而,水基切削液水分含量高,使用时易引起加工设备及工件的锈蚀,因此如何选择高效缓蚀添加剂显得特别重要。过去大量使用水溶性金属缓蚀剂基本为亚硝酸型,由于该品对  相似文献   

7.
在金属切削中,使用切削液的目的是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工件表面质量,降低切削力,冲走切屑。因此,切削液应当具有润滑性、冷却性、防锈性和冲洗性。切削液的种类主要有切削油、乳化液、合成液和微乳液。本文主要介绍一下我所最近研制成功的几种新型切削液。一、DX-148多效合成切削液这种切削液用于铸铁、钢的切削与磨削加工,除能满足特定的切削要求外,还可起工序间防锈作用。本品含最新开发的水溶性润滑剂、防锈剂及其  相似文献   

8.
三合一水溶性添加剂的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依据分子结构设计的观点研制水基合成切削液三合一添加剂的方法。仪此合成的TD-2水溶性添加剂人有很好的润滑性、理想的防锈性和合适的清洗力。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从美国ChYysler公司引进CA488系列发动机生产技术。机械加工采用集中润滑系统,切削液循环量近1300吨。全靠进口,每年需用大量的外汇,为节约外汇,降低汽车成本,实现切削液的国产化。根据中汽总公司的科研计划,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研究所同辽源市东源化工总厂共同研制开发了新型长寿命集中润滑合成切削液《TO—122》等系统产品,现将东源化工总厂所生产的新型长寿命集中润滑合成切削液《YO—122》理化测试和生产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切削液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纯油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切削液根据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乳化液、半合成液(微乳化液)、合成液三种。微乳化液是介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初始pH值复原法测定油品酸值方法。在含有0.05 mol/L N-甲基二乙醇胺和0.02 mol/L硝酸钾的体积比为1∶1的水/异丙醇溶剂中,预调初始pH值至11.30~12.30;室温下将油样加入水/异丙醇溶剂中搅拌3 min,其中的酸性物质被萃取,导致pH值下降;由碱标准溶液滴定使pH值复原至初始pH值,由碱标准溶液的滴定体积计算油品酸值。该方法克服了GB/T264方法的需要加热回流和难用于深色油品测定的缺陷,实际样品平行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5.26%,与GB/T7304或GB/T264法数据相吻合,为油品酸值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的测定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标准0.6 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单片集成可用于细胞外微环境溶液pH值和温度同时检测的混合信号生物传感芯片.利用多层浮栅结构场效应管作为pH值传感单元,在恒流恒压电路控制下得到与pH值成反比的电压输出.pH敏感器件与参比器件的差模输出方式有效减小了电路和溶液的噪声.pH值在1~13范围内,传感器平均灵敏度为35.5 mV/pH,线性度优于3.2%.芯片上还集成了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生物微环境溶液的温度变化,在25~100℃范围内,输出线性度优于1.7%,平均灵敏度为8.8 mV/℃.此外,构建了传感芯片的原型应用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软件修正后以温度和pH值形式进行显示,以实现两个参数的实时监测.在25~70 ℃温度范围内,温度测量偏差在-0.6~+1.1 ℃以内,pH值的测量偏差≤±0.3 pH.该芯片具有一定的可重用性,既可用来研究温度变化对细胞微环境溶液pH值的影响,又可作为IP核兼容集成于相同工艺的其他传感器电路中.  相似文献   

13.
影响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pH值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种有机酸为例,探讨了流动相pH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2.40时,九种有机酸得到有效分离,且峰形理想,而不同pH值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大,不仅会大大改变各有机酸的保留值,甚至会导致无法将各有机酸分离。本文分析了影响测定流动相pH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PAA—NH4、阿拉伯树胶、硅溶胶3种分散剂分别制备了氧化铝悬浮液。通过悬浮液的沉降试验、测量Zeta电位和烧结体残余气孔率考查了分散剂的种类对氧化铝悬浮液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A~NH4、阿拉伯树胶、硅溶胶3种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和最佳pH值分别为1.0%和pH9、0.8%和pH值对其分散性几乎没有影响、14%和pHll;3种分散剂的分散效果由大到小为PAA—NH4、阿拉伯树胶、硅溶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西门子WinCC和S7-400的过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WinCC和S7-400的基本功能,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WinCC的全局脚本编辑器,将用户自行开发的模糊控制算法嵌人到WinCC中。通过WinCC和S7-400之间的通信,采用调节蠕动泵动作时间的方式,实现了对木薯酒精发酵过程值p H的控制,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氯乙酸类化合物在离子色谱中保留时间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分析的方法,对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在不同组成和pH值的淋洗液下进行测定,定性的分析了淋洗液pH值,样品pKa值及其水合阴离子半径对保留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汽车零件材料测试中如何准确测定六价铬含量的几种方法,以及QC/T 942-2013和IEC 62321-7-2:2017之间的比较。样品基材、样品粒径大小、pH值等对六价铬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经实验分析得出:PVC基材的样品萃取效果最完全,ABS其次,PP效果最差;样品粒径越小,越容易萃取完全,当粒径达到250μm以下可达到完全萃取;调节pH值至2.0左右,显色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SINO-005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对样本进行测量,以单片机C8051F020和8713脉冲分配器取代传统的控制器来驱动步进电机。此种电解质分析仪能够同时测量样本中钾(K)、钠(Na)、氯(Cl)、钙(Ca)离子的浓度和pH值。该仪器具有测量参数多、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测量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黄河游水体中固体粒子(表层沉积物〕与铅、铜、锌、镉液-固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各种环境因素对颗粒表面吸附作用的影响,绘制了离子交换率E(%)-pH曲线。实验结果为:1)铜、铅、锌、镉均以一价络离子形式在固体粒子表面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2)pH值是控制金属离子向固相迁移的主要因素,且E(%)随pH升高而增大。在天然黄河水pH范围(8.0-8.5)内,四种金属离子的E(%)可达80-100%;3)E(%)-pH曲线会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增高而向高pH方向移动,表明E(%)下降;4)随固体粒子浓度增大,E(%)就会增高,使E(%)-pH曲线向小pN方向移动;5)固体粒子的粒度增大也会使离子交换率下降;6)加入一定浓度的甘氨酸会使镉离子交换率E(%〕增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对比研究了经过焊后热处理和未经过焊后热处理的13MnNiMoR钢焊接接头在250℃下、不同pH值的锅炉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变速率、相同温度下,经过焊后热处理和未经过焊后热处理的13MnNiMoR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有明显的区别。经过热处理的13MnNiMoR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相反,未经过热处理的接头,其敏感性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焊后热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