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茂乾  蒋成君 《浙江化工》2002,33(4):28-29,60
阳离子淀粉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淀粉衍生物,介绍了醚化剂及季淀铵型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王香爱 《应用化工》2007,36(4):337-339
以玉米淀粉及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原料,采用水法制备低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讨论了醚化剂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50 g,醚化剂用量3 g,NaOH用量为0.77 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 h,制备的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可达0.079。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采用预干燥干法制备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考察了醚化剂用量、氢氧化钠与醚化剂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优化出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醚化剂的加入量为绝干淀粉量的52.5%,氢氧化钠与醚化剂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将阳离子淀粉对玫瑰花色素酒精废液进行絮凝脱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当阳离子淀粉量浓度为1250 mg·L-1、取代度为0.3342时,脱色率达78.42%.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玉米淀粉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原料,采用水法制备低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讨论了醚化剂用量、n(NaOH)∶n(CTA)、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淀粉50 g,醚化剂用量0.0 160 mol,n(NaOH)∶n(CTA)=1.2∶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 h,制备的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可达0.0791%,糊液粘度为1.07,同时对阳离子淀粉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5.
本发明属于絮凝剂制备和淀粉改性领域,是一种利用机械和化学双改性生产季铵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的方法.用该方法生产的季铵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可应用于水处理特别是废水净化处理中。本发明的特征是,通过机械力活化将淀粉用醚化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为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其中所述的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淀粉按物质的量比为(0.2~0.7):1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6.
干法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3  
N (2 ,3 环氧丙基 )三甲基氯化铵 (GTA)阳离子化试剂 ,干法制备了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通过正交实验 ,研究了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当淀粉用量为 5 5g ,GTA用量为 3 3g时 ,最佳反应条件为 :氢氧化钠 0 0 8g ,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2 5h ,取代度为 0 5 6 ,反应效率为 83 8%。  相似文献   

7.
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倩倩  童群义 《化工进展》2008,27(2):303-30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采用预干燥干法制备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考察了醚化剂用量、氢氧化钠与醚化剂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优化出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醚化剂的加入量为绝干淀粉量的55%,氢氧化钠与醚化剂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h.将阳离子淀粉对工业中较难处理的高色值糖蜜酒精废液进行絮凝脱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当阳离子淀粉质量浓度为500mg/L、取代度为0.39、废液初始pH值为9.0时,脱色率达53.6%.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淀粉的干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溶剂循环方法,研究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的干法合成及性能。将原淀粉加入到乙醇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醚化剂。控制氢氧化钠与醚化剂的摩尔比为2.8∶1,反应温度为60℃,pH值为11~12,在不断搅拌下反应约5h,用硫酸调节pH值为5~6。冷却、过滤,在60℃下干燥,得季铵型阳离子淀粉。该方法生产过程简便,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产品性能稳定,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祥 《化学与粘合》2004,25(4):198-201
以环氧氯丙烷和三甲胺为原料,采用水介质合成季铵型阳离子醚化剂,实验研究了反应体系的pH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探.索了阳离子淀粉制备工艺中的NaOH用量、水用量及反应温度对产物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醚化剂用量与产物取代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粉比:0.13;水粉比:0.23;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5h,当醚化剂用量为50%时,产物的取代度为0.427,反应效率达80.5%。  相似文献   

10.
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琛  陈杰镕  宗刚  陈瑞芬 《化工进展》2003,22(11):1217-1221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天然物质淀粉为原料,微波干法制得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阳离子醚化剂与淀粉摩尔比0.35、NaOH与阳离子醚化剂摩尔比1.2、微波功率184W、辐射时间5min时,产物相对黏度为3.18,阳离子取代度为0.31。  相似文献   

11.
国外阳离子SBR胶乳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ECDP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两种阳离子Gem in i表面活性剂(DC2~12、DC2~16)对阳离子染料(阳离子蓝X-GRRL和亚甲基蓝)的缓染作用。结果表明,阳离子Gem in i表面活性剂对阳离子染料具有显著的缓染作用,DC2~16的缓染效果略优于DC2~12,且不影响其最终上染百分率。  相似文献   

13.
四氢呋喃均聚醚催化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接上期第12页)3.2.2 无定型硅酸铝 硅酸铝是经过广泛研究的典型的二元氧化物,固体酸的概念也是通过对硅酸铝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SiO2/AI2O3上的酸中心强度比H0=-8.2还强,且同时具有B酸和L酸2种酸型。20世纪90年代初,ARCO公司的Kahn[60]使用羧酸酐/无定型硅酸铝为催化体系,合成PTMEG。使用的羧酸酐可以是乙酸酐、内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硅酸铝中铝质量分数为10%-30%,比表面积20-500m2/g。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0-5000,分布指数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阳离子型絮凝剂的优点及应用现状,归纳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合成技术及其进展,简述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技术的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C.Sue Kim采用分段加料的方法,让ECH在BDT的引发下(ECH与BDT摩尔比为10/1),在25℃聚合24h,然后再加入THF,制备出THF-ECH-THF三嵌段共聚醚,Mw可达130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苯硼钠电位滴定法测定阳离子褐煤树脂的阳离子度.通过消除测定方法的离子干扰、优化四苯硼钠电位滴定法的测定条件来提高测定方法的准确度.采用5%盐酸溶液提取阳离子腐植酸,去除钾离子和其他水溶性杂质;四苯硼钠电位滴定过程中,提纯后阳离子腐植酸加入量为0.5g,用0.2%氢氧化钠溶液溶解阳离子腐植酸,在pH 10.0条件下,选用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氟硼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标准溶液电位滴定四苯硼钠,电位突变约200 ~300 mV,加标回收率达95%,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性好、准确性高、易于操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变香  魏保利 《中国涂料》2011,26(4):31-35,54
阳离子型光引发聚合是一种快速、高效、低能耗和低污染的聚合方式。着重介绍阳离子光引发剂的主要种类、各自的特点及其光引发机理,简述阳离子光引发剂在涂料中的应用和发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量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Cationic nanopolystyrenes (CNPSs) were prepar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ith a cationic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 N-(2-(methacryloyloxy)ethyl)-N,N-dimethyltetradecane-1-ammonium bromide (MDTB), in the presence of 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 dihydrochloride (APPH). The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monomer conversion versus polymerization time. 1H NMR spectra and FTIR spectra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s of MDTB and nanopolymers. The particle size, ζ-potential,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y Zetasizer,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obtained products were evaluated by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913 (S. aureus, a Gram-positive bacterium) and 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 (E. coli, a Gram-negative bacteriu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ll nanopolystyrenes are cationic and can be stored in the form of a microemulsion in aqueous phase, CNPSs present stable chemical structure at 190 °C, and their MIC and MBC reach 0.0625 and 0.125 mg mL−1 for E. coli, 0.0325 and 0.0625 mg mL−1 for S. aureu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CNPSs are a promising new type of polymer antimicrobial agent,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microbial polymer materials and their products.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20 , 137, 484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时红外光谱仪(R I—FTIR)对阳离子光引发剂UVI—6992和UVI—6976与4种环氧单体的光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部分固化膜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从0.5wt%增加到2wt%时,光聚合速率迅速增加,当光引发剂UVI—6992浓度为3wt%时,4种环氧单体轩化率增增长顺序为K126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