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泥质河口挡潮闸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青松  邢玉卿 《海河水利》2004,(2):38-40,42
由于潮汐作用,现有泥质河口挡潮闸下均发生淤积。但是,在挡潮闸规划中,考虑河道的排洪、排沥、排成要求多,对河口的淤积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从挡潮闸闸位和底板高程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泥质河口在建挡潮闸下的回淤特性,从而对挡潮闸设计规模等规划问题提出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河河口模型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相峰  王喜英 《海河水利》1992,(5):53-58,34
海河河口挡潮闸(海河闸)自1958年建成,已运用30余年。由于泄洪机率少,受潮汐影响,闸下连年淤积。经模型试验,在原设计条件下,闸上水位2.6m,闸下平均潮位1.82m,河口泄量为317m~3/s,仅为原设计流量1200m~3/s的26.4%。即使在敞泄条件下,外潮水位1.49m,泄量也只有340m~3/s。经多方案试验表明,在闸下3000m范围内,采用连续不变断面(不变底坡和宽度)清淤方式,对提高泄量效果明显。闸下清淤之后再进行闸上清淤。  相似文献   

3.
指出由于挡潮闸的修建,改变了河口地区的水动力条件,破坏了原有天然情况下的泥沙冲淤平衡,使闸下游河段普遍出现严重的泥沙淤积。综述了国内对挡潮闸闸下泥沙冲淤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挡潮闸闸下泥沙冲淤的研究方向。   相似文献   

4.
河口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下淤积的力学机理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河口闸下淤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类型的建闸河口防淤减淤措施。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河口挡潮闸闸下淤积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泥沙淤积是中小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着重分析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的潮汐河口闸下淤积问题及相应的整治方法,并列出了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从河口闸下淤积整治及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现代河口闸下淤积的综合整治利用的思路,为我国相应河口闸下淤积的整治和利用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我省泥质河口的泥沙特性、河口挡潮闸下潮汐运动特性和输沙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机船拖淤为泥质河口清淤的最佳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永定新河纳潮冲淤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海河口建闸后,闸下淤积是普遍而严重的问题,针对永定新河河口建闸方案,利用河口的潮汐观测资料和本河口泥沙的基本特性,对纳潮冲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北方河口水源匮乏的情况下,利用纳潮冲淤是解决上淤积较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海河口淤积形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河口的淤积形态及其主要成因,认为河口建闸30年来,在径流量逐渐减小的条件下,潮汐水流是塑闸下淤积形态的主要动力,由于口外潮汐水流环流特性,对拦门沙前缘及其主槽的淤积有控制作用,闸下泄流冲刷和人工清淤,有助于维持近闸段深槽,并且始终具有一定的纳潮量,使得口外涨落潮进闸段的水流,在过渡段具有较大流速,其淤积高程也受到制约,这些条件对维持河口具有良好效果,基于上述认识,提出充分利  相似文献   

9.
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水位对于河道防洪排水至关重要。以苏北里下河主要入海通道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河和斗龙河等建闸河口为例,采用模型嵌套的方法,以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里下河地区“9711”台风风暴潮期间闸下河段的潮汐水流和风暴潮运动过程,研究了闸下风暴潮水位相对河口风暴潮水位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底摩擦、浅水变形、边界反射等相互作用影响,闸下风暴潮水位和潮汐水位存在一致的变化特性,即高潮位抬升,低潮位下降,潮差(增水)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风暴潮水位的变化幅度大于同时期的潮汐水位,风暴潮过程对于闸下排水具有显著影响。在与闸顶高程一致的上游水位条件下,相比天文潮过程,“9711”风暴潮过程可减少闸门过流流量的20%~25%。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泥质河口纳潮冲淤加拖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沿海诸多河口建有挡潮闸,由于长期关闭闸门,受潮汐影响,闸下河道严重淤积,严重影响河道的防洪安全。寻找经济、合理、客观地解决河口淤积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在子牙新河河口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河口的现状,分析了全潮、纳潮、冲淤加闸下拖淤等5项试验成果,提出了河北省泥质河口清淤的最佳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清8出汊工程的作用及对河口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实际查勘、依据多年积累的原型观测资料 ,分析了清 8出汊工程对黄河河口、河床演变的作用 ;解答了入海口门调整的淤海造陆效果、对河口段河道、防洪、流路演变的贡献等问题 ;论述了黄河河口演变的机制 ,揭示了黄河河口第三次小循环的形成、发展及黄河河口流路在下半个世纪的归宿 ;得出了人工干预下的河口河道形成机制 ;提出了科学地确定黄河口门出汊调整的时机、地点与周期 ,极大地延长黄河自然演变单循环过程中最有利于行河周期的可能性及人工干预下复循环演变规律的存在性。使人工干预河口演变、延长河口流路使用年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关于黄河河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黄河河口流路安排、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河口流路安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河口地区防洪、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长期固定人海流路不利于保障河口和下游防洪安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途径是有计划地使人海流路摆动。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条件相对较好、人类已经探索出一些控制河口淤积的措施、防洪工程建设的加强等为稳定流路提供了条件,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是可能实现的,但要充分认识“少水少沙”条件下河口河道仍然会严重淤积的事实,充分认识河口各种减淤措施的可能潜力和局限性。如何保护好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黄河水资源未来能否在河口得到优化配置的核心,为此,要研究人类希望保障和可能保障的生态环境规模和目标、生态恢复到相应目标最少需要多少淡水等课题。河口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紧缺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4年逐月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在长江口徐六泾的定点观测数据,分析了河口控制站徐六泾的悬沙絮凝特性,研究给出絮团粒径与有效密度及沉速的关系。统计表明絮团平均粒径变化范围20~120μm,比分散颗粒中值粒径(平均5.3μm)大一到两个数量级。絮团的分形维数主要在1.8~2.4,有效密度变化范围70~600kg/m~3,其随絮团增大呈减小趋势。洪枯季对比表明,洪季絮团沉降速度比枯季大18%,平均沉速分别为0.26mm/s和0.22mm/s,比以往估算得到的长江口浑浊带絮团沉速小。由此说明为更好认识流域到河口的泥沙输运过程,有必要针对长江河口不同区域进行分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中的浮泥研究及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建益  袁建忠 《泥沙研究》2001,7(3):74-80,F003
本文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对长江口浮泥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长江口的浮泥特点,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船舶航行对浮泥层(淤泥)的影响,航槽回淤计算中对浮泥的处理、淤泥质航道适航水深的确定,长江口北槽形成浮泥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中的浮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辽阔,石油、天然气、卤水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浅海海面、滩涂和草场,是黄河下游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很大。然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世界各大三角洲,包括我国长江、珠江三角洲相比还远远滞后,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特别是石油开发,要求黄河河口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同时黄河水资源匮乏又使黄河河口频繁断流,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快黄河河口治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何为 《人民珠江》2005,(Z1):61-64
珠江河口、三角洲河网和口外海域是一个互动的大系统,伶仃洋的河口湾形态变化对三角洲防洪及伶仃洋沉积动力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伶仃洋的自然发展趋势和人类活动特点,设计了3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为原治导线方案,利用珠江口一、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伶仃洋喇叭形河口湾缩小后对三角洲的防洪水位以及伶仃洋动力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幅、调水调沙及河口综合治理的要求,对现有黄河口演变模型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河口演变是一个动态反馈过程;目前的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分别基于黑箱和白箱建模,均不能在恰当的时空尺度上对河口演变实现有效预测;基于灰箱系统建立河口演变动态反馈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和预测河口演变过程,为河口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七堡、闸口站多年实测潮汐资料,分析了钱塘江河口段潮汐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由于受大面积围涂和上游来水条件等的综合影响,河口潮汐呈明显增强态势,表现为潮汐次数增加、低潮位降低、高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江水含氯度增大。建议重视围涂治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类干预力度的加大,长江口河道演变趋势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在分析河道变化新趋势的基础上,对长江口近期河道水文、地形变化及河道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成果表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口河道整体稳定性有所提高;水域内不同区域间的水沙交换强度仍较大;随着人类对河道干预力度的加强,防冲刷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南北槽分流口及北槽进行大规模河口整治,至 2010 年已分别完成了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使长江口航道水深分别达到 8.5 ,10.0 ,12.5 m 的治理目标。但从二期 10 m 水深的维护开始,尤其是 2006 年三期工程开工以来,航道的维护疏浚量(包括三期施工期回淤量)急速上升,且回淤沿航道的分布极不均匀;2009 年加长了大部分丁坝,意图提高回淤集中航段的落潮流速,刷低滩面,减轻回淤,但效果不显著。为此,总结长江河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河口河槽演变若干问题,研究整治建筑物对北槽河槽形态、沿程水沙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初步分析造成高回淤量的原因,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口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归纳,对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