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研究了2-[2'-(5'-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5-Me-BTAEB)的合成,且对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5-Me-BTAEB在弱酸性介质中与Ni(Ⅱ)形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组成为nNi(Ⅱ):n5-Me-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4 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50×105L/mol·cm,Ni(Ⅱ)浓度在0~10μg/25 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测定铝合金标样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为显色剂,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p H=3.75~5.75的HAc-Na Ac缓冲溶液中,室温下铜与试剂形成配位比为1∶2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73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89×104L·mol-1·cm-1。铜浓度在0~18μg/10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所拟方法用于矿样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研究了新有机试剂2-(2-苯并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BTASPAP)与镍(Ⅱ)的水相显色反应.Ni(Ⅱ)与BTASPAP在pH3.5~6.5范围内形成稳定的、易溶于水的、带负电荷的1:2红色配合物,其表观稳定常数为1.99×10~9(20℃,μ0.1),吸收光谱的λ_(max)为550nm,对比度高达1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50)为3.40×10~4L·mol~(-1)·cm~(-1)。建议了配合物的结构。在0-36μgNi(Ⅱ)/25ml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加入硫脲作掩蔽剂和用NH_3-NH_4CI预分离干扰元素可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已成功地用于合金钢中痕量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显色剂2-(5-Br-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5-Br-DMPAP)吸光光度法测定Zn(Ⅱ)的新方法。在pH值为9.0时,Zn(Ⅱ)与5-Br-DMPAP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辛基苯醚(OP)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556nm处有一最大吸收波长,Zn(Ⅱ)含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7.74×104L.mol-1.cm-1,检出限为0.2μg/25mL。方法用于奶粉中微量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笔者新近合成的新有机试剂2-(5-溴-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TADAP)作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与痕量铜(Ⅱ),钴(Ⅱ)、镍(Ⅱ)在最佳条件下形成有色三元胶束增溶配合物。用CPA-矩阵法和共轭梯度法(CG)同时计算分光光度测定三组分含量,前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在处理吸收光谱相似的多组分体系时,从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看。CPA优于CG。  相似文献   

6.
王亮  刘娟  郑长征 《精细化工》2011,28(5):424-427,437
以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铜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新型对称双核配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吡啶铜(Ⅱ)(CCDC:812579),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627 54(17)nm,b=0.831 11(9)nm,c=2.352 35(17)nm,β=133.779(4)°,Dc=1.639 mg/m3。配合物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双核铜配合物分子内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而配合物分子间存在弱的反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 2 -[2′-( 5′-甲基苯并噻唑 )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 5 -Me-BTAEB)的合成 ,且对其与镍 ( )的显色反应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存在下 ,5 -Me-BTAEB在弱酸性介质中与 Ni( )形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 ,该配合物组成为 n Ni( ) ∶ n5 - Me- BTAEB=1∶ 2 ,最大吸收波长为 65 4 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 1.5 0× 10 5 L/mol·cm,Ni( )浓度在 0~ 10 μg/2 5 m 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测定铝合金标样中微量镍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苯甲酸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新显色剂 2 ( 2′ 咪唑偶氮 ) 苯甲酸 (简称 IABA)与铜 ( )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 ,在 p H 7的醋酸铵介质中 ,试剂与铜 ( )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的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44nm,铜 ( )与试剂 IABA的配合比为 1∶ 2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5 3× 10 4L mol· cm,铜 ( )浓度在 0~ 0 .8mg 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测定镁合金和铝合金中微量的铜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98±0.1 K,I=0.10 mol/L KNO3条件下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体系中,生物配体氨基葡萄糖和α-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α-氨基酸的碱性及二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显色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研究了它与钴(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3.5~10.0范围内,试剂可与钴(Ⅱ)形成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吸收峰分别位于521和571.5nm处;在0.6~3.0mol/LHClO4介质中,配合物转化成另一种质子化型体,其吸收峰分别红移至532和580nm处,灵敏度提高3.6倍,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80=1.24×105L.mol-1.cm-1。钴的浓度在0~4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是目前测定钴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体系之一,应用于VB针剂和矿样中微量钴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蒋华江  叶巧云 《化学世界》2001,42(11):579-581
合成了 1 - ( 2 ,3,5 -三氮唑偶氮 ) - 2 -萘酚 (简称 TZAN) ,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 p H7.0~ 8.0的水溶液中镍与 TZAN形成一种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 2 8.8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40× 1 0 4 L /mol· cm,配合物的组成 Ni2 + ∶ TZAN=1∶ 2。镍浓度在 0~ 1 .2 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在氟化铵和硫脲的存在下 ,可直接测定合金中的微量镍  相似文献   

12.
刘云海  曹小红  林海禄  姜国芳 《化学试剂》2005,27(7):411-412,442
合成了偶氮显色剂2-[5-甲基-(1,3,4-噻二唑偶氮)]-2-萘酚(MTDAN),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pH7.0~8.0的水溶液中铜与MTDAN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16×104L.mol-1cm-1,配合物组成nCu2+∶nMTDAN=1∶1。Cu2+浓度在0~1.1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可用于测量矿石及土壤样品中的微量铜,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有机显色剂5-硝基吡啶偶氮二羧甲氨基苯酚,即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羧甲基苯酚(5-NO_2-PADECAP)。在 pH5.5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Ni(Ⅱ)与5-NO_2-PADECAP 形成1:2(M:R)可溶而稳定的深色配合物,其吸收峰为57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5L·mol~(-1)·cm~(-1)。0~19μg/25mL 的Ni(Ⅱ)符合比尔定律。以5-NO_2-PADECAP 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了污水中和合金钢中的微量镍,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阮琼 《云南化工》2014,(3):42-43,47
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溴化胺(CTMAB)阳离子型微乳液—Triton-100混合微乳液为介质助溶,在pH=46的NaAC-HAC缓冲液中,铜(II)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λ=500 nm,回归方程为A=0.0130C(μg/mL)+0.028 7,相关系数r=0.999 1,摩尔吸光系数ε=2.258×104L/mol·cm,铜含量在06的NaAC-HAC缓冲液中,铜(II)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λ=500 nm,回归方程为A=0.0130C(μg/mL)+0.028 7,相关系数r=0.999 1,摩尔吸光系数ε=2.258×104L/mol·cm,铜含量在00.8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方法可靠快速,可用于含铜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牛静  潘庆才 《化学世界》2012,53(6):325-327,331
测定了二氰基二硫纶.邻菲咯啉-5,6-二酮混配镍(Ⅱ)、铜(Ⅱ)、锌(Ⅱ)配合物MLL′(L=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L′=phen-5,6-dione,1,10-邻菲咯啉-5,6-二酮)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Acet.)和氯仿(CHCl3)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研究了电子光谱吸收带在相关分子轨道能级图中的对应跃迁关系,探讨了它们在DMF中的感光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
梁彦秋  林盛 《辽宁化工》2004,33(10):565-567,590
合成了新的显色试剂 5 -( 5 -羧基 -1 ,2 ,4-三氮唑偶氮基 )水杨酸 ,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 ,铜与试剂于 1 0 .7~ 1 1 .2的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 1∶1橙红色络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土耳其红油存在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40  =1 .0 3× 1 0 5L·mol-1·cm-1,Cu(Ⅱ )的质量浓度在 0~ 40 0 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线性范围宽 ,可用于废水和环境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卢莲英  屈章瑜 《化学世界》2008,49(3):154-157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2-巯基吡啶镉(Ⅱ)、汞(Ⅱ)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动力学。采用积分法(Coats-Refern方程,HM方程,MKN方程)和微分法(Achar方程)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动力学参数和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其热分解过程属F2(化学反应)机理控制,非等温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2,其中镉(Ⅱ)配合物的表观活化能E=86.35 kJ/mol,指前因子A=4.72×107s-1;汞(Ⅱ)配合物的表观活化能E=189.67 kJ/mol,指前因子A=3.79×1018s-1。  相似文献   

18.
6-羟基-2-萘磺酸钠分别和CuSO4,MgSO4,ZnSO4、Co(phen)3Cl2反应,物质的量比为5∶1,得到一系列铜、镁、锌、钴、镍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和元素分析确定结构。测定了钴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果表明,钴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4120(15),b=12.4711(16),c=20.090(2),α=90.0450(10)°,β=103.161(2)°,γ=113.519(2)°,V=2761.9(6)3,Z=2。  相似文献   

19.
潘富友  梁华定  葛昌华 《化学世界》2002,43(12):636-637
研究了新显色剂 2 - (四氮唑偶氮 )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简称 TTZDBA)与钴的显色反应 ,试剂与钴在 p H3 .5的 HAc- Na Ac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 ,其组成比为 Co2 + :TZDBA=1∶ 2 ,λmax=6 2 0 nm;试剂的 λmax为 5 0 0 nm,对比度 Δλ为 1 2 0 nm,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9.1 1× 1 0 4。Co2 +浓度在 0~ 0 .5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形成后在强酸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可消除大量金属离子的干扰 ,有良好的选择性。方法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维生素 B12 和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钴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试剂 2 (2 喹啉偶氮 ) 5 二甲氨基酚 (QADMAP)与钴的显色反应 ,在pH 3 5的HAc NaAc缓冲介质中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MAB)存在下 ,QADMAP与钴反应生成 2∶1稳定配合物 ,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61 0nm ,摩尔吸光系数ε=1 2 2× 1 0 5L·mol-1·cm-1,钴含量在 0~1 0 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样品中钴的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