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泉店煤矿巷道围岩岩性松散、破碎,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围岩体整体强度偏低,在高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的剪胀变形较为强烈,局部承载结构破坏诱发锚网支护大面积失效,承载结构稳定性降低。实施高强度结构稳定型二次锚网支护,利用较高的锚网支护强度控制围岩的塑性变形,采用结构补偿锚索替代树脂锚杆支护。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郑煤电公司赵家寨煤矿复杂的地质条件,针对12206工作面下副巷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深入研究了沿空巷道在掘进和本工作面采动期间围岩稳定性,提出了沿空巷道高强锚网索支护技术。此技术采用锚网加固围岩体形成强度较高的组合承压梁,在关键部位布置结构补偿锚索,提高支护承载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该技术在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成功应用于赵家寨煤矿沿空巷道围岩支护实践,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煤矿跨采巷道受到多次的采动影响,巷道变形剧烈、围岩难以控制的技术难点,结合济宁二号矿井113下08运输巷的工程实践背景,分析了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根据113下08运输巷的实际地质条件,采用分段动态支护,揭露煤体之前巷道支护方式为锚网喷;全煤巷道支护方式为锚网梯支护;层间距10~40m时,采用锚网索耦合支护方式。结果表明:这种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底板及两帮变形,经受跨采后巷道形状完好,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米村煤矿-150 m泵房为矿井后期26、28采区大巷煤柱回收的核心硐室,已受到临近工作面的多次采动影响及工作面停采后永久煤柱的高支撑压力作用.基于不破坏围岩本身承载强度和将巷道围岩控制在其允许变形范围内,提出了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充分发掘支护结构的支护潜力.通过现场持续观测发现,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深井软岩巷道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超化煤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原支护失稳的主要原因,被动支护不能适应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高强稳定型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其中第一次高强预应力锚网支护及时加固巷道围岩,并与围岩共同形成有效承载结构,第二次锚索补强支护提高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73mm,两帮最大移近量仅为51 mm,顶底板平均移近速率约1.62 mm/d,两帮平均移近速率约1.13mm/d,有效控制了深井软岩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6.
针对白坪煤矿11采区绞车房受周围工作面开采动压影响,支护体系难以控制围岩变形的问题,根据地质条件,对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稳定性影响进行数值分析,采取在原有一次锚网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锚网加固,并针对支护承载结构的薄弱部位,采用锚索对锚网支护形成的承载结构进行结构补偿的支护方式,硐室围岩变形得到控制,底板岩体没有出现强烈底臌,保证了提升设备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动引起的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难支护的问题,以新元煤矿新补北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加固形式下围岩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确定合理的加固形式。工程实践表明,巷道围岩采用锚注与锚网索喷联合加强支护,强化了巷道整体性,改善了巷道围岩的承载性能,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支护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巷道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受急倾斜煤层采动应力分布特征特殊性影响,底板跨采巷道矿压显现特征和承载结构明显区别于一般巷道,以代池坝煤矿31345工作面底板跨采巷道+320 m东大巷补强加固工程为背景,通过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分析急倾斜煤层回采前后,+320 m东大巷围岩变形和次生应力转移范围,结果表明:跨采巷道在处于原岩应力场不利条件下,工作面回采又导致其处于垂直应力降低和水平应力增高的非等压受力状态,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较大。针对性提出了以高预紧力、高压注浆、高强固结和及时注浆全锚为核心的预应力全锚支护技术方案,后期开展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巷道支护效果,在跨采期间受动压影响后巷道稳定性明显提高,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满足了跨采巷道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辛置煤矿东四采区10-430B采面运输平巷过断层群围岩破碎、大变形破坏难题,以矿山岩体力学和围岩耦合支护理论作为指导,在对采面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通关"预注浆+锚网+锚索"多种联合支护方案,在平巷内形成多层结构体系,不仅提高了围岩自身承载性,还较好的减少了巷道大变形以及返修工程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距离跨采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与难控制的问题,以内蒙古诚意煤矿II0116回风大巷为例进行研究,建立了底板应力增量计算模型,得出了底板应力增量变化规律,运用FLAC3D6.0软件模拟计算了跨采作用下底板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动态扩展过程,并分析了围岩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此类巷道的控制技术:顶板短锚索+帮部锚杆及时非均匀初次支护快速组合顶板围岩,形成内承载结构;全断面滞后注浆强化围岩,提高内承载结构的整体性;顶板长锚索二次补强支护,把前期形成的内承载结构与巷道围岩深部自有的稳定外承载结构联合成更大的承载结构,以抵抗跨采期间强烈采动影响。针对II0116回风大巷的特点设计了支护方案,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降低了支护密度,有利于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的实施,底板巷道围岩变形稳定,保证了巷道的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胜利煤矿永冻层下浅埋14#煤层的赋存特殊性,在14101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展锚网支护试验及现场测试工作,分析冻土矿区浅埋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锚网支护的实际承载变化规律,为评价这种条件下锚网支护的合理性、制定冻土矿区浅埋煤层巷道锚网支护技术标准及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在2366综放面跨采前采用高强锚网支护,在围岩浅部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3.
深井采准巷道支护技术一直影响到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平煤五矿采区轨道下山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轨道下山巷道变形原因、变形特征和支护原则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现场支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围岩应力高、岩性差、受采动影响,以及锚注支护方式及参数不合理是造成轨道下山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②提出了全断面支护、强化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柔性喷层的支护原则,确定了钢丝绳网混凝土喷层结构、注浆锚杆和注浆参数等钢丝绳网锚注支护有关技术参数。钢丝绳网锚注支护在轨道下山巷道翻修中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巷道经历了两侧工作面采动影响后,能够满足生产安全需要,减少了巷道维修次数,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梁世元  渠继刚 《中州煤炭》2012,(9):68-69,72
基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分析了泉店煤矿深部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情况,在一次锚网索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锚网索耦合支护,有针对性地对原有支护体进行了结构补偿,有效抑制了巷道围岩的离层及变形,确保了巷道支护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成  王涛 《采矿技术》2012,12(3):62-64
根据卧龙湖煤矿以往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存在的问题,结合108机巷现场支护状况调查及破坏原因分析,提出了二次锚网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并针对锚网支护承载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结构补偿。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实施二次锚网索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高应力"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模式和支护失效机制,以船景煤矿典型"三软"不稳定煤层1171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及现场实验、现场观察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围岩破坏模式为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流变大变形破坏模式;支护失效机制为高应力条件下软弱围岩在流变作用下松动破坏扩展剧烈,致使锚网索联合支护结构失效,进而导致围岩-支护承载结构丧失承载力;对于高应力"三软"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以新型全长黏结锚固、全封闭护面、顶板多拱有序承载和围岩协同加固技术为核心的优化支护方案并在现场实验应用,结果显示优化支护段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受跨采影响岩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场监测成果为依据 ,分析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 ,煤层底板岩巷围岩变形规律 ,影响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稳定的地质因素 ,以及锚网喷支护的适应性 ;指出围岩性质是影响跨采巷道稳定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改善底板岩巷稳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受跨采影响岩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现场监测成果为依据。分析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层底板岩巷围岩变形规律,影响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稳定的地质因素.以及锚网喷支护的适应性;指出围岩性质是影响跨采巷道稳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底板岩巷稳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解决深井极破碎围岩巷道难支护问题,基于赵庄煤矿管子道的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特点,提出了由初次高性能锚网喷支护和二次锚注支护组成的"三锚"动态迭加支护技术方案,并给出了详细的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全断面注浆预加固、高性能锚网架喷支护、二次注浆加强支护以及底角和底板锚注加固,可形成积极有效的全断面锚注支护结构和多层组合拱(梁)结构,实现与巷道围岩的共同承载,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能够保证巷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较长时间内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针对唐山沟煤矿需要加固支护的11-2号煤层主要巷道现状,应用钻孔探测技术取得顶板岩层离层松动范围,对跨采影响段和非跨采影响段分别制定了符合巷道围岩情况的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加固支护后,保证了8号煤层开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