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磊 《录井工程》2016,(3):6-13
随着钻井工艺及钻井液技术的突飞猛进,录井施工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录井氯离子滴定分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场有效识别地层水的需要。虽然离子色谱录井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受限于复杂钻井液体系、钻井液滤液分析代表性以及分析数据准确性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在地层水识别方面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XX气田须家河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验室内钻井液滤液分析结果,建立了正常钻进、弱异常显示钻进和复杂钻井液体系条件下识别须家河组地层水的3种经验识别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分布统计方法,挖掘Na~+、Cl~-增长率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离子色谱录井地层含水程度判别标准和图板;为进一步明确地层水成因与水型,给出了苏林地层水成因与水型判别标准。现场应用表明,离子色谱录井技术在识别地层水以及不同含水程度储集层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识别简便、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离子色谱技术在钻井现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离子色谱技术(IC)应用于钻井现场的钻井液滤液分析,从而获取所钻井钻遇地层的可溶性矿物的性质、地层水的类型等资料信息。离子色谱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尚属探索阶段,但通过现场两口井的试用已见到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简介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价值,如:确定油水界面的位置及指导钻井液的调配、确保井下安全等。这方面的论述,对分析化验仪器向井场转移实现多手段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离子色谱技术在钻井现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战  杜焕福 《录井技术》2003,14(3):27-29,70
将离子色谱技术(IC)应用于钻井现场的钻井液滤液分析,从而获取所钻井钻遇地层的可溶性矿物的性质、地层水的类型等资料信息。离子色谱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尚属探索阶段,但通过现场两口井的试用已见到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简介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价值,如:确定油水界面的位置及指导钻井液的调配、确保井下安全等。这方面的论述,对分析化验仪器向井场转移实现多手段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丹 《录井工程》2010,21(3):14-18
离子色谱分析作为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主要用于待测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测定。由于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捷方便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经过多方论证,将该技术引入录井现场的综合分析中,通过离子色谱录井连续分析随钻钻井液中几种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及时判断地层出水情况,可达到判断钻遇地层特性的目的。SK1井的应用表明,该录井技术在判断地层压力、反映可溶性矿物的性质、识别特殊地层、指导钻井液的配制和维护钻井液性能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为该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储集层含水性识别难的问题,2015年在长庆区域气探井引进离子色谱录井技术。在介绍离子色谱录井分析技术的检测原理、样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集室内试验完成的20多口井离子色谱分析数据,结合测试层段试气结果,整理并建立了适用于长庆区域气探井储集层含水性识别方法,并利用离子色谱总矿化度数值法及总矿化度与钠氯系数(Na~+/Cl~-)交会图板法判断储集层含水性。现场试验证明,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解决了长庆区域气探井地层水的识别难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油气田地层水的化学成分特征,一般沿用常规的容量分析或重量分析法,能满足准确判断地层水的特征。即用苏联的苏林分析法,以水型特征来区别构造封闭条件的好坏。也可以用水型和地层水特征离子来确定油气田是否产水。在没有完全排除地面水冲淡的影响下,发现地层水,常规的化学分析仍可作为重要手段。地层水的化学成分特征常量化学分析法,分析测出水中K~ 、Na~ 、Ca~( )、Mg~( )、Ba~( )、Cl~-、SO_(4~-)、HCo_(3~-)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求出水型和总矿化度。苏林分类法的实质就是,当离子当量百分含量中,Cl~-多于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高压气井钻井作业中,钻井液体系调整较频繁且调整范围大、侵入地层较深,导致电缆测试样品的流体性质和侵入地层的钻井液滤液组成比例难以准确判断,为此探索了一种新的现场水分析技术,并在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高温高压气井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本文提出的现场水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电缆测试储层流体中的钻井液滤液和地层水的组成比例,计算储层中流体的总矿化度,进而有助于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指导现场测试取样作业,为作业者提供快捷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彩南油田石树沟群地层水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苏林分类法在油田地层水分析中广泛应用,但是对于Na^+与Cl^-的当量浓度非常接近的地层水则不宜用苏林分类法划分,因为Na^+与Cl^-的当量浓度发生微量的变化就可能导致水型发生变化。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Na^+与Cl^-的当量浓度,并且这些因素难以消除。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水型来表示这类地层水的特征,建议将|Cl^--Na^+|〈5mmol/L的水样定义为一种新水型:NaCl水型。  相似文献   

9.
江陵凹陷油田水分类的几个化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水是一个复杂的化学体系,它与地层深部油气藏存在许多相关的信息。油田水分类作为油田水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找油的实际问题。已经有过很多研究,其中苏林分类法有较广的影响。苏林认为:CaCl2和NaHCO3型水是油田水型。稍后的舍尔勒分类,考虑了水中阴阳离子的排列顺序以及硫酸盐的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水型构成,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核磁录井等油层评价手段对基于苏林成因分类方案确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借鉴了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地层水型的控制因素及其与油藏保存条件的关系。研究认为:沉积水体化学组成和盐类溶解度共同控制了水型,而水型控制了矿化度;原生沉积水和后期局部可能存在的地表渗入水共同控制了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及水型分布;NaHCO3型地层水和Na2SO4型地层水一般代表油藏保存条件较差,而MgCl2型地层水和CaCl2型地层水一般代表保存条件较好,但并非绝对,苏林的地层水成因分类方案在确定油藏保存条件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用高压微量热仪评价深水钻井液气体水合物抑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水合物生成的传统方法一般存在需要大型设备、实验周期长、精确性差等问题,为此建立了一种评价深水钻井液气体水合物抑制性的新方法——DSC技术。在了解气体水合物生成环境、对深水钻井的危害及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高压微量热仪的特点,研究了甲烷气体在不同液体介质中生成气体水合物的规律,建立了钻井液气体水合物抑制性评价方法,给出了用DSC技术评价盐水和深水钻井液气体水合物抑制性实例。研究表明,用高压微量热仪测试钻井液水合物抑制性的方法快捷、方便、准确,测试结果与传统方法吻合,深水水基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水合物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高炉矿渣为水化材料,使钻井液转化为水泥浆固井技术,与多功能钻井液固井工艺技术相结合,井壁形成可固化的坚硬的泥饼,有助于地层封隔,减少或阻止循环漏失和固井注水泥中水泥浆通过漏失层位的液柱回落。多功能钻井液可以提高井眼的完整性和固井注水泥质量。文中介绍对调整井设计密度为1.16g/cm3,用高炉矿渣代替重晶石加重的多功能钻井液。试验研究了矿渣钻井液固化液在多功能钻井液中的扩散过程和矿渣钻井液固化液的抗压强度、流变性、稳定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矿渣钻井液固化液中的激活剂能扩散到泥饼和残留于环空中的钻井液中,使钻井液滤饼和残留于环空中的钻井液全部固化,实现第一界面、第二界面的良好胶结,防止油气水窜,提高固井质量。矿渣钻井液固化液抗压强度高,流变性和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固井质量。多功能钻井液固井技术对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建议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基钻井液钻页岩气水平井过程中出现坍塌等井壁失稳问题,以多碳醇、磺化沥青钾盐为核心处理剂,研究了一套针对川滇页岩气地层的新型水基钻井液。通过膨胀率、回收率、力学特性分析、封堵、抗污染等实验,研究了新型水基钻井液基本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水基钻井液显著抑制云南龙马溪组、四川龙马溪组及五峰组页岩水化膨胀与分散,页岩膨胀率分别为1.23%、0.95%和0.98%,回收率分别为98.94%、99.13%和99.05%,其抑制页岩水化膨胀分散性能与油基钻井液相近;与常规水基钻井液相比,页岩抗压强度降低程度大幅减小,能有效减缓页岩抗压强度降低,对页岩裂缝具有较强的封堵性;抗盐(5% NaCl)、膨润土(5%)、岩屑(20%钻屑)污染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稳定井壁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随钻条件下对井下地层流体类型及特性进行原地实时分析,以井下随钻应用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井下随钻核磁共振流体分析方法,仿真分析了钻铤尺寸约束下的物理空间,优化了小型核磁共振分析装置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于钻铤空间条件的小型核磁共振流体传感器,并制作了全尺寸井下随钻流体核磁共振分析仪短节原型机。井下流体样品的T2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流体信号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和高信噪比。井下随钻核磁共振流体分析装置为井下流体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也为核磁共振技术在井下随钻测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张三 《石油学报》2019,40(9):1095-1103
根据地质录井、实验分析、压裂试采等资料,基于动态分析、渗流理论及物质平衡原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对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泥浆滤液)侵入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压裂试采曲线特征将特低渗透油层的生产动态划分为初产与稳产2个阶段:1初产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外来流体沿人工及天然裂缝系统的快速返排,产水量及含水率变化迅猛;2稳产阶段主要表现为地层原始流体在饱和度控制下的相对渗流,产水量及含水率变化处于低稳状态。正常油层具孔隙型单孔介质,通常无明显的钻井液侵入,其初产阶段的地层吞吐水量大致相当。低阻油层具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具有显著的钻井液侵入特征,其初产阶段的地层吞吐水量差异大致等于钻井液的侵入体积。利用地层初始吞吐液量差异确定了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的钻井液侵入程度,并以地层吞吐液量、钻井液侵入深度、结合压裂曲线特征,量化判断油层属性。建立了油层电阻率与钻井液侵入深度关系图版,定量评价了钻井液侵入的影响,分析了低阻油层成因。结果表明,钻井液侵入深度越大,则油层电阻率越小,低阻油层是钻井液超深侵入的结果;由于双孔介质及其微裂缝的发育,低阻油层的钻井液侵入深度通常超过了感应系列的径向探测半径,因此导致了"低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现有的烷基糖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蒽酮比色法、薄层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毛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介绍了钻井液中烷基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分离称重法,为钻井液中烷基糖苷的含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核磁共振和离子色谱参数开展随钻压力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钻地层压力检测在保护油气层、保障钻井安全、确定井身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随钻地层压力检测基本采用dc指数、泥页岩密度等方法.研究发现,利用核磁共振和离子色谱两种录井新技术获得的岩石孔隙度、钻井液盐度等参数,可以随钻检测岩石孔隙体积和孔隙流体性质的变化,从而判识基于岩石孔隙体积变化和孔隙流体体积变化成因的异常压力,基于此希望找到更多的现场随钻地层压力检测方法和手段,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库车山前深部巨厚盐膏层地质特征复杂,层间超高压盐水普遍发育,纵横向规律性差,地层压力变化大,预测难度高。盐膏层钻井过程中超高压盐水侵入井筒后,钻井液性能恶化,导致喷、漏、卡等复杂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安全快速钻井。结合超高压盐水层钻井特征,通过分析超高压盐水赋存的圈闭特点及实钻情况,在钻井液的盐水污染容量限实验模拟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超高压盐水层控压排水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控压排水配套新技术,通过控制节流阀调节井口回压和钻井液排量等手段,让地层盐水按一定比例均匀侵入到环空钻井液中,单次放水量不超过环空钻井液量的10%,多次放出盐水,降低高压盐水层的地层压力系数。解决了库车山前超深超高压盐水层安全钻井难题。现场试验表明,采取合理的控压排水方法能够降低盐水层的压力,在溢流与井漏的矛盾中找到压力平衡点,有利于井控安全的井筒状态。   相似文献   

1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探井随钻压力监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钻进中面临着高温超压、水深、钻井液密度窗口窄等高风险难题,为降低探井施工作业风险,开展了随钻监测压力技术试验。在钻井过程中,以先进的随钻测量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作为支撑.将随钻测量的地球物理信息转换为井下地层3个压力数据,用于及时修正钻前压力预测模型,评估井眼稳定状况,调整钻井液密度;完井后,使用地层漏失试验、测压取样等资料再对地层压力进行计算,以便更新、完善钻前模型,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该技术在深水区探井的实际应用表明,地层压力监测精度超过95%,同时,应用已完钻井的地层压力成果及实际钻井作业中实时监测获取的地层压力剖面,优化了后续滚动探井的井身构造,成功地减少了一层套管,极大地节约了钻井成本。目前该技术已在该盆地深水探井作业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