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某小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动臂为研究对象,运用Pro/E三维软件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臂的三维模型,通过Pro/E软件与ANSYS软件的无缝接口,将动臂三维Pro/E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动臂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和模态分析,得到动臂的应力云图、应变图、模态频率和主振型等分析结果,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压挖掘机动臂下放时大量势能转化为热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同时采用进出口独立节流调节、流量再生和能量回收的新型动臂节能系统,分别建立传统动臂系统和新型动臂节能系统的准静态数学模型,通过推导和比较分析,明确新型动臂系统中动臂提升和下放的节能机制和所节约能耗的分布,结果表明该新型动臂节能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装载机动臂手动矫正的劳动强度,提高矫正精度、生产效率等,现以LabVIEW为平台开发出一套动臂智能矫正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动臂板位置的数据采集,并将其与专家经验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给板卡发出相应指令达到自动控制油缸的目的,从而实现矫正过程的智能化,最终完成矫正.试验表明动臂智能矫正系统能高效、精确地实现动臂铲斗孔一侧的矫正,并显示每次矫正时动臂的推出量与变形量,提高了矫正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达到了设计的初期目标,为后期动臂矫正系统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装载机动臂的结构和机构,尤其是对两液压缸对动臂的约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经过大量的分析计算,对装载机动臂有限元分析的力学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论点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压电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压电材料对柔性机械臂进行末端轨迹跟踪控制的方法.利用假设模态法,采用压电作动器和传感器同位配置,根据Lagrange方程建立了单连杆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针对柔性机械臂的非最小相位特点,以刚性旋转关节的转角为控制输出、以压电作动器抑制柔性机械臂的末端振动,基于Lyapunov函数,采用PD(proportional-differential)控制策略实现了对柔性机械臂进行末端轨迹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压电作动器很好地抑制了柔性机械臂末端的振动,末端的轨迹跟踪由关节驱动和压电作动共同完成,PD控制算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R系列挖掘机试制中动臂扭曲变形问题,根据窄长形状结构件装配质量不好,焊接工件摆放位置不当,以及焊接顺序、方向不合理易造成结构件焊后产生扭曲变形的理论,对动臂焊接翻转胎具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对动臂焊前姿态、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过程的热对称以及焊接间断时间等进行整体调整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R系列挖掘机试制中动臂扭曲变形问题,根据窄长形状结构件装配质量不好,焊接工件摆放位置不当,以及焊接顺序、方向不合理易造成结构件焊后产生扭曲变形的理论 ,对动臂焊接翻转胎具进行了改进,并邮对动臂焊前姿态、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过程的热对称以及焊接间断时间等进行整体调整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保证动臂下降过程的平稳性,提出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的以稳定动臂液压缸上腔压力为目标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在建立关键元件的数学模型讨论能量回收时挖掘机动臂下降的平稳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上腔压力控制和下腔压力控制2种情况,对比分析外力扰动对下降速度的影响;设计Super-twisting滑模能量回收控制器实现压力的稳定控制,证明压力稳定滑模控制器的稳定性.通过AMESIM进行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以下腔压力为控制目标和以上腔压力为控制目标的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动臂势能回收时平稳下降,其中,以上腔压力为控制目标有较好的抗外力扰动能力,且更容易确定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PC系列挖掘机动臂的对位焊接方式,提出定位、调整方案,设计出满足动臂对位要求的对位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动臂是挖掘机的主要承力部件,在施工时会承受较大的交变复合应力和复杂的瞬态冲击载荷.基于CATIA软件建立挖掘机动臂的实体三维模型,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制定动臂瞬时应力的检测方案.通过实测数据与有限元计算数据的对比,在验证有限元分析可靠性的基础上,优化动臂模型,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时间序列理论及景气理论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实证数据的描述、分析及处理,给出了描述固定资产投资的景气指数,编制了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  相似文献   

12.
用自振频率法测量拱桥吊杆索力,通过分析吊杆的振动特性进而求出索力的方法,介绍了利用自振频率法对武汉市晴川桥测试的实施方案与测试结果,对整个大桥吊杆索力进行分析。实际测试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吊杆的索力在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设计阶段确定隧道救援吊车在起吊过程中机臂的变形情况和应力分布以及应力集中点位置,使用有限元法对作业状态下的机臂进行数值模拟. 利用ANSYS软件完成了机臂在3种工况下(仅考虑自重;自重和15 t起吊载荷;自重和60 t起吊载荷)的强度及刚度计算,并基于强度分析和刚度分析对机臂进行了安全评定. 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应力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最大应力出现在机臂与支柱接触点附近以及耳梁与机臂腹板连接处,可以通过加厚耳梁翼板和腹板、增加支撑板数量、使用强度等级更高的材料来提高机臂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对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的建模和约束处理作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以QTZ63塔式起重机为例,对起重臂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及受到冲击荷载作用时的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了起重臂的模态振型、位移响应曲线和应力云图,并就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DBQ型塔机臂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DBQ3000型塔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主、副臂长度组合在不同幅度下37种姿态工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给出臂架系统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与模态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各阶振型的特点及各臂架间姿态调整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考虑了汽车起重机的支腿受力特性、起重臂的位置、车架的刚性、施工场地的特性和不平度等因素,推出了汽车起重机支腿受力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支腿受力与臂架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植保机喷杆在作业过程中能平稳施药,基于植保机喷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鲁棒保性能控制理论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系统在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具有鲁棒性.引入了H_∞理论来抑制外部扰动对被控输出带来的不良影响,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了喷杆系统满足二次稳定、H_∞性能约束和存在性能指标上界的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使存在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的植保机喷杆系统具备较强的鲁棒性,有效抑制喷杆的有害振动.  相似文献   

18.
塔式起重机吊臂结构研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几种常用塔式起重机的吊臂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吊臂结构型式,即用单吊点结构型式,在臂根采用固定端结构,使结构成为一次超静定结构,改善其内力分布,达到既经济又可靠的目的。给出了算例,验证了新结构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Automatic profiling control using a boom-type roadheader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wing angles of the cutting boom. In this study the vertical angle of the cutting boom is discussed. First, a vertical swing detection model for the cutting boom is established. Then, a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wing mechanism is made and formulae describing the geomet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tical swing of the cutting boom and the telescopic length of vertical hydraulic lift cylinders and vertical swing angle of the boom are presente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complexity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the difficulty of installing the sensor and the cost are compared for two methods. Finally, directly measuring the vertical swing angle of the cutting boom with a tilt sensor is decided to be the more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the vertical cutting error of a tilt sensor are studied. Vibration tests on an EBZ160 roadheader were performed in a coal mine. The characteristic vibration frequencies are analyzed. A design of a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 for the tilt sensor is presented. It makes the detection device work more reliably under conditions where vibration is present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matic roadhead cutter. A tilt sensor is installed on an EBZ160 and an EBZ200, and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in a coal m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s favorable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vertical swing of the cutting b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