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敏 《供水技术》2011,5(2):18-20
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四氯化碳,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式,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且在纯水中的吸附容量大于原水;在15-25℃內,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投加80 mg/L粉末活性炭吸附120 m...  相似文献   

2.
以乐果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三种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乐果的去除效果随着活性炭投加量与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活性炭吸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要略好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但这两种工艺都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乐果.采用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时,乐果的去除率随着石灰碱解的pH值升高而增加.当原水乐果含量为0.182 mg/L,用石灰调节原水pH值为9,投加30 mg/L活性炭吸附20 min后,去除率达89.9%,沉淀出水乐果浓度为0.018 4 mg/L,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粉末活性炭对马拉硫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拉硫磷作为突发性污染物,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其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纯水和滤后水中的马拉硫磷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前者的去除效果更为明显,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马拉硫磷浓度为1.25 mg/L,纯水、滤后水中的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12.0和20 mg/L时,反应120 min后马拉硫磷剩余浓度均低于0.25 mg/L。对滤后水而言,药剂费用约为0.06~0.08元/m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粉末活性炭吸附特性的研究,探讨了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并用来估算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最大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向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浓度分别为0.22,0.06mg/L的配水中投加10mg/L粉末活性炭,吸附时间20min时两者的去除率为93.66%~98.11%。针对南方某水厂原水,试验所确定的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1.5~2.0mg/L。试验证明投加粉末活性炭是去除饮用水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可行性,并采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纯水和原水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炭可有效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活性炭投加量为30mg/L,吸附120min后,纯水和原水条件下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去除率分别为93.3%和89.3%。根据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出,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标准限值(0.3mg/L)为平衡浓度,纯水、原水条件下最大投炭量(80mg/L)可应对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7.575和5.731mg/L。  相似文献   

6.
粉末炭去除饮用水中土霉味物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去除饮用水中2-甲基异莰醇(MIB)、2,4,6-三氯茴萫醚(TCA)、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和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等4种常见的土霉味物质,研究了PAC种类、PAC投加量、嗅味物质的初始浓度、余氯、水质等因素对PAC去除土霉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吸附对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1 h内;煤质PAC对MIB有更高的去除率;在一定的吸附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下,PAC对痕量嗅味物质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无关;余氯和有机物的存在降低了PAC对嗅味物质的吸附容量,水质对去除嗅味物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亚铁氰化铜为吸附剂、硫酸铝为混凝剂,采用吸附/混凝—微滤工艺去除模拟放射性污染水中的铯离子。吸附剂的投加量为40 mg/L,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以Al3+计)为5.55 mg/L,静沉时间为15 min。在前期除铯装置基础上,将吸附反应与膜过滤装置分离。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模拟放射性污染水中的铯离子,温度对铯离子的去除率及出水浊度无显著影响。8、13、17℃时的去污因数分别为983、1 180、1 220。温度对膜污染速率的影响较大,13和17℃时装置处理的水量为8℃的2倍。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氯丁二烯的去除效果以及吸附时间、投加量和水质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氯丁二烯的去除率在90%以上,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Freunlich吸附等温线;最佳吸附时间为120min;随着投炭量的增加,氯丁二烯的去除率提高,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容量降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不同,因此在应急处理中,首先应确定原水水质下的吸附等温线,然后计算出投炭量。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制备的粉末氧化锌(ZnO)为催化剂,考察了ZnO/O3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能.采用总有机碳(TOC)指标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臭氧投量为1 mg/L、ZnO投量为300 mg/L时,反应60 min后ZnO-O3工艺对TOC的去除率为46%,比单独臭氧化提高了1倍;反应温度明显影响该工艺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在水温为5,10,20和25 ℃时,TOC的去除率分别为17.5%,31.5%,45.9%和51.3%.臭氧浓度和催化剂投量的增加,可以提高TOC的氧化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浸没式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深圳市某水库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排污周期和曝气强度对有机物的去除以及膜污染的影响,以优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投加PAC强化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投量为10 mg/L时,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42%和35%;膜池内活性炭随过滤的进行逐渐达到吸附饱和,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3%和5%,24 h排污一次有助于保持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相对较高的去除效果;增加曝气强度,将气水比提高为12∶1,不仅能够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同时还可减缓滤饼层及膜孔内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