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南海陆丰7-2油田所处的海域海水较深、海况条件恶劣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低位浮托技术安装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为此研究了上部组块腿与导管架腿对接技术、上部组块低位浮托载荷转移技术、组块提升和载荷平衡技术、上部组块陆地试提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在该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浮托安装作业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油田顺利投产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亚洲最大导管架下水驳船"海洋石油229"船为研究对象,以在建的陆丰15-1项目深水导管架DPP为例,对导管架下水驳船进行导管架运输和滑移下水工况下的运输稳性、下水稳性、总纵强度等关键技术参数适用性分析.根据驳船及陆丰15-1DPP导管架现有技术参数,进行了下水驳船适用性改造技术研究,提出增加浮箱的方案来增强驳船稳性以...  相似文献   

3.
番禺34-1油田导管架是国内第二大深水导管架,其结构体积大、内部结构复杂、施工时间长,通过设立基线、利用经纬仪进行施工控制容易造成误差的积累,导管架建造精度达不到要求。通过调研与设计,建立了该油田导管架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案,开展了测量控制网应用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该油田大型导管架建造测量难题,控制了导管架整体建造精度,值得在后续大型导管架建造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22日15时,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陆丰13-2井口平台的导管架外加电流保护系统24吨的配重块成功下放至海底预定位置,这标志着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导管架外加电流保护系统取得重大进展。中海油研究总院联手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对陆丰13-2井口平台现用导管架外加电流保护系统进行自主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海陆坡区域的更多油气发现,200~350m深水导管架在南海应用将更加广泛,最小屈服强度为355~460MPa级别钢材在深水导管架平台上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南海某已建导管架平台为实例,采用420 MPa的超高强钢对导管架和上部组块钢材开展替换设计,与原设计方案关键技术指标进行比对,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超高强钢导管架平台结构设计方案,并针对后续超高强钢在导管架平台上的应用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回转铺管起重作业船按照工作性质可划分成两种作业模式,即铺管模式和起重模式.在两种模式相互转换过程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就是艉托管架的拆装工作.以陆丰14-4 DPP深水导管架安装为例,对海洋石油201船舷侧辅助深水导管架扶正的靠泊方式、导管架注水扶正步骤、导管架坐底就位方式、钢桩插桩、钢桩打桩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昌油田深水导管架安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文昌油田 13- 1/13- 2导管架海上安装的关键过程 ,总结了导管架海上安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并借鉴SAIPEM公司先进的施工方案 ,提出深水导管架安装的施工技术 ,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昌油田深水导管架安装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文昌油田13-1/13-2导管架海上安装的关键过程,总结了导管架海上安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借鉴SAIPEM公司先进的施工方案,提出深水导管架安装的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陵水17-2气田是中国海油在南海自主勘探发现的第一个自营深水气田,该气田所在海域水深1 220~1 560 m。针对陵水17-2气田气藏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回接至浅水导管架平台开发和回接至深水浮式平台开发2种工程方案。基于中国现有海洋工程工业技术水平及南海的适应性,确定了适用于陵水17-2气田的深水浮式平台方案;基于该方案及南海现有油气管网的分布现状,首次提出了凝析油储存在深水半潜式浮式平台的创新方案;在确定了水下生产系统及深水半潜式浮式平台方案的基础上,对回接浅水导管架平台开发和回接深水浮式平台开发2种工程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气田采收率、技术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对比结果,最终选择采用深水浮式平台方案对陵水17-2气田进行开发,并对深水浮式平台特殊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效支持了陵水17-2气田开发工程方案的科学决策,对于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导管架平台是一种适用于300m~500m水深海域油气田的干式井口开发模式的平台。该文对可用于此水深范围的几种干树平台及对最终选择何种平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深水导管架的现状。以墨西哥湾海域的五座深水导管架平台为例,介绍了深水导管架平台的结构特点、建造、安装、投资和应用情况。讨论了深水导管架平台的重量控制、建造和安装关键技术,特别举例说明了分段安装技术。最后论述了导管架平台在南海的应用受特定水深的限制,主要是由于缺乏建造、运输和安装的经验,且由于自重过大使其失去了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南海典型深水油气田开采,结合陵水17-2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提出一种三立柱高效大型半潜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新船型概念,具有2万t上部组块有效载荷和2万m3原油储油功能。该三立柱深水半潜式生产储卸油平台与目前四立柱半潜式生产平台船型相比,减少1组立柱-浮箱-锚链,采用大跨度三角形桁架式轻型甲板设计和自主研发油水置换高效储油技术,有效载荷比显著提高,可以大幅降低平台建造与安装工程总成本,为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南海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课题1“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CNOOC-KJ 135 ZDXM 05 LTD 01 SHENHAI 2016)  相似文献   

13.
薛洋 《海洋石油》2022,42(4):71-75
陵水17-2气田群为我国南海西部海域首次自营开发的深水高产大型气田,平均作业水深为1500 m。深水油气开发不仅需要克服恶劣的海上环境条件,而且面临浅部地层成岩性差、隔水导管及钻柱力学机制复杂、井控要求高等诸多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采取周密的钻井技术措施,包括钻机能力评估、高精度水下定位系统、安全避让距离设计及定向井轨迹设计等,并重点应用隔水导管及水下井口稳定性分析、表层导管入泥深度校核、喷射钻进下表层导管等关键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了钻井作业。陵水17-2项目顺利开发,进一步固化海上深水钻井安全高效的作业模式,为后续深水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番禺35-2/35-1深水开发项目水下生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可优化整个生产系统的设计,满足下一阶段海上安装和气田生产的需要,保证深水气田水下设施的经济性并降低风险。为此,在对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温度、化学药剂注入、硬管与软管比选、连接器形式选择以及海底管线在线管汇的安装方案等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在基本设计阶段的成果文件和目前设备供应和海上安装承包商的制造能力和优势,以及当前世界深水开发的经验,在详细设计阶段对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水下生产系统设计优化方面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项目的方案。结论认为: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对基本设计阶段的成果进一步进行核实,并在全面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各个关键技术进一步优化,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合理设计并节约投资。该成果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中国深水油气田的开采效率、降低深水完井的作业风险,研究并推广应用了深水压裂充填完井技术。在介绍深水压裂充填完井技术工艺特点、分析完井管柱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深水井的井况和特点,对深水完井作业准备及施工措施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深水下部完井作业技术,包括优化平台布局、完井液管理、井筒一趟式清洗、射孔及压裂充填联作、精细施工等措施。利用该技术在南海某深水区块施工8口井,单井平均作业时间12.53 d,防砂成功率100%,后期地面测试表明,各井含砂量及产量均达到投产要求。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防砂及增产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特别适用于钻井作业结束后快速、批量完井作业。   相似文献   

16.
导管架与基盘导向桩的对接技术,产生于海上油田开发的需要。为了满足油田投资者“缩短海上油田开发工程的周期,尽快收回投资”的要求,工程开发者开发了在预安装海底基盘上进行预钻井的方案。由于钻井作业和平台设施的工程设计与建造同时进行,此方案大大缩短了投产前的开发周期,在某些情况下,还降低了整体开发工程成本。对接技术的发展主要缘于80年代北海油田的实践经验。在80年代末,用导向桩进行对接的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种技术的对接过程是在导管架坐底之前,用导管架上预先设置的套筒与基盘上的导向桩进行套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精确估算导向桩与套筒之间的对接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该对接力一方面要用于局部对接结构的设计,一方面要用来评估对安装海况的限制。本文对对接方式方法、对接力的分析方法和实施对接过程的安装海况进行了描述,并以文昌导管架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海L气田作为海上深水高产气田,储层为高孔高渗气藏,细粉砂岩地层,储层物性纵向范围变化较大,部分层位非均质性较强,粒度、泥质含量变化较大。利用常规方法选择防砂方式和挡砂精度往往出现不一致的设计结果。海上深水气田开发的高成本决定了其防砂措施必须可靠,因此需要借助实验手段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防砂参数。选取L深水气田HL组细粉砂岩为实验对象,模拟地层砂在相同产气量驱替条件下,进行不同防砂方式、不同防砂精度、不同驱替时长、不同砾石充填厚度和不同挡砂介质防砂效果对比实验,从过流能力和挡砂效果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该气田采用120 μm筛网充填20/40目砾石更有优势,并且充填层厚度至少达到1.5 in以上。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水导管架滑移下水的安装分析技术和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管架滑移下水是安装重型导管架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2 0世纪 70年代初国外已开始在海上实施导管架的滑移下水 ,80年代初 ,有关导管架滑移下水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安装技术已趋于成熟。随着我国对海上深水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掌握这方面的分析技术并使之应用于我国深水开发工程尤为紧迫。在参阅OTC论文、国外的相关出版物和规范的基础上 ,对导管架滑移下水过程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 ,并结合一个工程算例进行了分析 ,算例中使用的软件为MOSES。  相似文献   

19.
扼要介绍自1994年以来在渤海及南海海域从事吸力锚及筒型基础平台的设计、研究、现场实验与监测以及制造与安装等系列工作的经验,并从一个致力于近海工程开发事业的专业企业发展的角度回顾总结这些经验,提出以适应我国近海工程发展要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谢彬  张爱霞  段梦兰 《石油学报》2007,28(1):115-118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种类的深水钻井及采油平台,分析了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平台结构选型的方案,并探讨了我国深水平台技术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