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下变电站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变电站全部采用室内封闭式组合电气设备(GIS),其电站环境也是封闭式的,因此需要大量工业辅助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对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和虚拟开发平台对复杂的地下变电站运行环境进行虚拟再现,针对地下变电站的特点对学员进行地下变电站日常巡视、操作和事故处理等仿真培训.经测试,该培训系统扩展性好、真实感强,可模拟变电站的扩建和改造,在虚拟变电站中进行变电设备的在线编辑,满足地下变电站长期规划下的仿真培训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地下变电站的建筑型式逐渐得以应用.合理设计消防系统是保障地下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以苏州中心地区某全地下变电站为例,重点阐述了防火措施、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消防照明、消防给水和消防暖通的设计方案,对后续全地下变电站的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下变电站全部采用室内封闭式组合电气设备(GIS),其电站环境也是封闭式的,因此需要大量工业辅助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对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和虚拟开发平台对复杂的地下变电站运行环境进行虚拟再现,针对地下变电站的特点对学员进行地下变电站日常巡视、操作和事故处理等仿真培训。经测试,该培训系统扩展性好、真实感强,可模拟变电站的扩建和改造,在虚拟变电站中进行变电设备的在线编辑,满足地下变电站长期规划下的仿真培训需要。  相似文献   

4.
韶钢60t Consteel电炉配套工程第一个无人值班变电站——220kV松山变电站投产运行。该站2000年9月8日的投产运行标志着韶钢供电系统将逐步走向无人值班化。 1.冶金行业变电站的技术特点 冶金行业变电站由于其行业环境及生产的特殊性,使得该行业变电站与城市电网变电站在技术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地下变电站,是在常规地上变电站无法建设时所采用的特殊变电站建设形式,可以解决市中心征地困难、用电密度高、防火、防爆、防噪声的要求高等问题。北京电网从1996年开始220 kV地下变电站的建设,在2001年,就完成投运了3座地下变电站。总结3座地下变电站近10 a来的运行情况,重点阐述了地下站的优缺点、接线方式、电气设备选择和通风、消防、保安电源配置等特殊内容,通过与地上变电站的比较,说明了地下变电站安全运行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利于改善220 kV地下变电站在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及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民广场220kV地下变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超高压、大容量的城市型地下变电站,也是目前我国建设规模和变电容量最大的地下变电站。该变电站1983年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1989年6月土建正式开工,1992年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1993年7月10日和9月28日1号主变和2号主变先后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和探讨地下变电站辅助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思路、维护检修策略等,对如何确保辅助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优化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及城乡工农业用电负荷快速增加,德州电网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变电运行工区所管辖的变电站由2002年的27座将增加到2011年底的46座。变电站急剧增多带来了大量新设备投产的验收和运行管理工作。如何在验收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发现设备隐患,优化验收流程,提高设备投产后运行可靠性,就成为此次研究课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不断出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中,城市的用电负荷迅速增加,中心城区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该问题,城市变电站的分布也越来越密集.由于中心城区土地紧张,对变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条件下,地下变电站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通过对地下变电站设计方面进行简单讨论,并结合国际上成功的地下变电站应用实例,对这种新的城市供电方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地下变电站是大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的建设需要,它区别于现有地上变电站的建设及运行维护.介绍了有别于一般地下建筑的地下变电站建设及运行维护经验,由此提出在今后的建设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金志明 《供用电》2011,28(3):1-4
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已建成的500kV静安地下变电站是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工程的典范。分析了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500kV地下变电站的必要性,阐述了500kV静安地下变电站的构成与特点,以及供电范围,着重提示了500kV静安地下变电站在建设及运行中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广东三水110 kV芦苞变电站安装了一套高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对变电站内的变压器、绝缘子、避雷器和SF6 断路器等进行在线监测。通过近4年的运行,该系统在线测量的参数准确、稳定可靠。应用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变电站高压设备的绝缘及健康状态,分析设备状态发展趋势。这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减少停电事故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110 kV草埔全地下变电站地下连续墙等地下结构、临时支护系统和土方开挖等决定地下变电站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主要施工技术,以及全地下变电站电气系统和辅助系统的特点,同时对地下变电站与普通变电站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可为类似于深圳市区地理条件和电网运行要求的珠三角地区发展地下变电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500kV变电站屋外配电装置间隔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禹芳 《电网技术》2005,29(20):38-40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了500kV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工作,对间隔宽度做了研究和规范.确定间隔宽度的主要思路是参考国外的理论分析和真型试验,并结合国内大量的运行经验,以可靠性为原则推荐:500kV屋外空气绝缘开关设备(或敞开式屋外配电装置)和半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半封闭式组合电器)的间隔宽度选为28m,500kV屋外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全封闭式组合电器)的间隔宽度选为26m,220kV屋外配电装置间隔宽度选为13m(或两个间隔25m).文章介绍了本次典型设计的基本情况和确定间隔宽度的基本思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尔伯特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中,将原电子互感器改造为新型电子互感器配合合并单元的模式。二次设备中,将原有监控系统更换为一体化监控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利用了近年新扩建的两套线路,同时将对侧装置软硬件升级为与本侧同版本的保护,利用软件保护定值或算法完成补偿;其余线路保护、主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均进行了更换;对电量计费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了升级改造,非关口计量表采用SV网络采样,关口计量表采用点对点采样。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指标的目的,为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ATP的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防雷保护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区某500 kV变电站发生的2次雷击事故分析出:第1次是雷电流入侵远动控制屏的二次回路,造成线路开关屏跳闸事故;第2次雷击事故造成后台监控系统异常.判断是该变电站二次系统等电位接地方式有问题,二次装置两端存在电位差,使二次装置损坏.变电站二次设备有浮点接地、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3种方式.分析了串联一点接地和并联一点接地,并联一点接地目前在变电站二次设备中广泛采用.在ATP图形预处理程序中建立并联一点接地仿真模型,采用Slope-Ramp)模拟通过避雷器泄漏到变电站地网中的雷电流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在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采用高、低频混合信号接地系统,真正做到二次设备之间等电位连接是避免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500 kV世博地下变电站为地下4层筒形结构,4层布置.变电站500 kV和220 kV变压器设备设置在-26.5 m的地下3层.变压器等设备从吊物井吊装方案以及在地下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确保设备安全快速就位的关键.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地下运输宜采用自行式液压平板车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8.
烟台电网220 kV岗嵛站最高负荷为180 MW,220 kV新港站最高负荷为170 MW,由220 kV嵛福线和汤新线串供.若220 kV汤新线、嵛福线任一线路故障跳闸,则余下另一回线路带220 kV岗嵛站和新港站共350 MW负荷运行,220 kV嵛福线、汤新线允许电流均为845 A,线路超流12%.若在220 kV沈福线、嵛新线交叉跨越处进行开断、改接后,将形成220 kV沈余站到岗嵛站、220 kV新港站到福山站两回线路.经计算,潮流、稳定、N-1方式下潮流均无问题.但在施工期间,需220 kV沈福线、嵛新线、霞沙线3条线路同时停电,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较大.为此,设计人员提出3个设计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同塔双回异侧T接的最优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迎接夏季用电高峰.  相似文献   

19.
首先进行了110kV扩大内桥备自投的动作需求分析;其次给出了110kV扩大内桥接线备自投的逻辑实现配置;最后,在考虑了现场应用过程中主变保护闭锁备自投逻辑的利弊关系后,提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在贵阳某110kV变电站的整组试验和运行情况表明,该装置能完全适应扩大内桥接线不同运行方式下不同的逻辑需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