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材料动态》2005,(2):16-23
以2004~2005年投放市场为目标,日本各设备厂家围绕笔记本电脑与手机燃料电池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竞争。富士通研究所是在这种情况下试制出了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燃料电池。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15W,在使用300ml的甲醇溶液时,可驱动该公司笔记本电脑运行8~10h。  相似文献   

2.
生产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的美国PolyFuel公司开发出输出功率为业界最高的钝化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薄膜电解质膜。厚度为45μm的新碳氢电解质膜的输出功率比业界最高的62μm的电解质膜高33%。性能的提高得益于电解质膜的电阻降低,且空气极生成的水可返回到燃料极,使水的逆扩散增加。PolyFuel公司称,普通45μm厚的电解质膜在40℃的最大输出功率为60mW/cm^2,而新的45μm厚的电解质膜可提高到80mW/cm^2。另外,甲醇渗透在开路电压(OCV)下,1m^2在57mA以下,比62μm的电解质膜稍高一点,比氟电解质膜低得多。该电解质膜适用于使用高浓度甲醇的钝化型燃料电池系统。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10月20日宣布,该公司开发出一款单位体积输出功率是以往产品2倍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适合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便携设备使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材料动态》2006,(4):24-24
三星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可驱动个人媒体播放器的燃料电池,该电池工作时间可达4h,几乎是充电电池播放视频时间的两倍。目前的便携设备通常采用充电电池。  相似文献   

5.
燃料电池是一个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系统。依据所用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五类。近年来,由于PEMFC中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具有激活速度快,使用的燃料为甲醇,具有储运方便且成本低等优势而倍受青睐,在全球国际大厂积极投入研发推波助澜下,技术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现代材料动态》2006,(4):23-24
松下电池工业试制出了笔记本电脑燃料电池,并在松下电器产业“2006年国际消费者电子产品展”上进行首次展示。装在松下笔记本电脑上的样品,使用200ml燃料能够连续驱动约20h。他们将进一步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力争2010年前后上市。  相似文献   

7.
燃料电池在工艺和应用方面的惊人增长,尤其是最新的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M)燃料电池的开发说明目前己达到推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最佳时刻。本文将介绍一种车载氢存储系统,一种不间断供电的13kW功率的燃料电池、一种4kW的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和一种4kg(可行驶480km)的氢存储器。将介绍的燃料电池材料包括金属双极板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的具催化活性的碳纳米管电极和PEM燃料电池用的高温聚合物-富勒烯电解质。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产业》2008,(3):85-86
旭化成化学与德山联合宣布,大幅改善了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用阳离子型碳氢类电解质膜的性能。此次改善的对象为高输出功率型和低甲醇透过型两种。 上述电解质膜通过采用两公司拥有的膜复合技术、电池评价技术及膜解析技术等,改进了原有电解质膜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第45届电池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7日~29日在京都召开,发表论文330篇。其中锂2次电池160篇,占48%;燃料电池132篇,占40%;镍氢电池15篇;电容器12篇:铅电池8篇,其余3篇。在锂2次电池中,正极69篇:负极、电解液、固体电解质68篇;大型电池、评价、安全性23篇。在燃料电池中,PEFC(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83篇;D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35篇;SOF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0篇:MC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4篇。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能够提供高效、清洁的能源,因此对这种燃料电池的研究成为当今热点。电极材料主要应用贵金属铂,铂的应用增加了电极材料的成本,限制了电池的发展。因此如果能将铂纳米粒子高度分散于载体上将减少铂的用量从而降低成本。最近,有报道称含氮的碳材料可以作为制备高分散铂纳米粒子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0~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47届电池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有:电池的反应结构、新电池材料、高输出功率电池、燃料电池等。大会宣讲论文276篇。其中,锂电池130篇,占47%;燃料电池103篇,占37%;电容器21篇;镍氢电池7篇:铅蓄电池7篇;其它8篇。在锂电池中,正极材料57篇;负极材料26篇。在燃料电池中,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PEFC)76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21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6篇。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万胜公司开发出一种添加磷的铂钌磷(PtRuP)新触媒,用于燃料电池。使用新触媒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比使用以前铂钌触媒提高了约1.7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sol-gel工艺制备了基板支撑的数百纳米厚质子传导无机电解质膜,该电解质膜拥有与Nafion膜相当的面阻,并成功地制备了纳米膜电解质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被动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了设计、制作及测试.利用微模具成型工艺,以ABS为基底材料制作了电池双极端板.采用200 μm厚的不锈钢薄片作为集电极,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制作进料通道,并在集电极两侧溅射金层以防止电化学腐蚀.有效面积为0.49 cm2的膜电极则采用催化剂覆盖电解质膜的方法制备而成.测试结果表明,室温环境下(25℃)该被动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甲醇浓度为6 mol/L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22.14 mW/cm2.该性能对于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便携式高性能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领域的质子交换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近二十年来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先后研究开发出含氟高分子类、碳氢聚合物类、芳香烃聚合物类,以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质子交换膜.在总结归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在液流电池领域的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论述质子交换膜技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未来若干年的研究开发重大需求,展望质子交换膜材料设计与可能的绿色合成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简史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和膜材料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直接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情况,并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为获取氢能开辟了新用途.  相似文献   

17.
一、燃料电池技术飞速发展,需要标准研究介入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等温地按电化学原理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按其电解质的不同,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近十年来,尤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发展最快,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大公司和科研机构的重视。燃料电池既适宜于集中发电,建造大、中型电站和区域分散电站,也可作各种规格的分散电源、电动车、不依…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材料     
《新材料产业》2006,(4):79-81
日本岩手大学开发出厚10μm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美发明超级笔记本电脑电池能持续使用72小时;宇部兴产首次展出使用聚酰亚胺多孔膜的DMFC电解质膜;东丽演示采用碳氢类电解质膜的DMFC;江苏高邮全力建“江苏省硅太阳能光伏产业园”;[编按]  相似文献   

19.
燃料电池及其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俊辉 《材料导报》1994,(1):22-25,6
综述了燃料电池及其材料的发展概况,着重评述了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和它所用的材料。如果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达到实用化,将需要大量的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镧等材料。  相似文献   

20.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和绝缘电子的作用,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决定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从膜材料的角度分类,综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主链含氟聚合物膜、元素有机聚合物膜以及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膜的特性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