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数学公式与WEB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首先研究了数学公式在Web上的发展和问题,而后介绍了W3C组织提出的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数学标记语言(MathML),它主要包括表现(Presentation)和表义(content)两种形式。文章认为MathML将成为数学材料计算机化的最重要的标准。最后,文章介绍了一个基于MathML的应用系统-SeeMath的设计和体系结构。SeeMath为数学公式在Web上显示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线手写数学公式结构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留荣 《计算机应用》2010,30(9):2545-2548
在线手写数学公式输入作为一种自然、快速的数学公式输入方法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基于识别通用数学公式结构的范畴,提出了在线手写数学公式结构识别的算法。首先定义了数学公式结构的分形、支配关系并扩展了硬约规,同时根据手写公式的特点提出了最小生成树(MST)算法中一种新的权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应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公式结构分析。与其他经典算法比较,所提算法扩大了识别的结构,同时识别正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文件标记作业,以标记为手段赋予电子文件自身所特有的结构性标记语言,而这种类型的结构性标记语言则能够广泛应用对数据的标记及类型定义处理。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XML技术已成为一种可允许用户针对自身所指定标记语言进行定义处理的源语言形式,并且借助于结构数据的可持续性与优化型而使得XML能够广泛应用于Web传输过程当中。本文以XML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网站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这一中心问题,围绕基于XML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设计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引入及其应用在提高网站自动生成系统设计作业质量与有效性的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发胡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一款在Android平板电脑上运行的手写数学公式识别的软件,首先采用特征值多级分类方法对手写字符进行识别;然后提出一种使用三叉结点结构存储数学公式的算法,将手写数学公式转换成一棵三叉树;最后利用三叉树的先序算法将三叉树转换成MathML语言即可在Web浏览器上显示。  相似文献   

5.
XML作为一种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标记语言,其语法的灵活性和真正的"扩展性",使其能适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在INTENET数据传输与发布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在WEB开发中如何将数据库数据转换为XML文档。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方便学习者使用异构移动终端进行数学公式及图形查询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WebServices四层架构的移动数学公式及图形查询系统。该系统的服务端使用J2EE开发,客户端使用J2ME开发,以支持学习者通过不同分辨率、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查询常用公式、函数及图形,另外,该系统还使用MobileSVG技术生成矢量数学图形,并将Ajax、gzip等技术用于提升性能,能大大提升查询速度、节省移动客户端的有效存储空间。该系统的架构和所采用的技术克服了目前移动设备访问网络资源速度较慢、存储量较小、分辨率不同等各种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利因素,因此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移动数学学习支持。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混合式视频传输方案结合了基于C/S结构的流模式和基于P2P结构的下载模式,并以接收端驱动的协调控制算法来协调上述两种模式的运行及转换。将该方案应用于移动Ad hoc网络,形成了一种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混合式视频传输方案,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上的视频传输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XML是一种标记语言,它的标记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来定义自己的标签和自己的文档结构,这样就形成了用户自己独有的标记语言,因此,同样的数据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以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利用XML的这一特性,基于XML技术的学科知识表示,使它更便于教师进行加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hML的网络数学公式编辑器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网上数学公式不能被查询和重用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MathML的网络数学公式编辑器MathEdit的实现方案。MathEdit采用标准的JavaScript和DOM实现,使得数学公式能够以不同于传统交流的方法在Web上处理和传输。MathEdit适用于任何支持MathML的浏览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线的多候选数学公式识别(Baseline Based Multi-candidat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BBMMER)方法。现代印刷体数学公式识别是模式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公式结构分析又是数学公式识别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提出了一种利用基准线定位公式嵌套结构,多候选分析公式符号间结构关系的方法,并使用LaTex格式表示数学公式的识别结果。在大量的公式图像组成的测试集上取得了良好的公式分析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制定ATML标准的背景、目的及模型结构,并且对构成ATML标准所有子模型定义方法和表示方式进行了说明,其中主要包括通用要素模型(Common)、测试结果和会话信息模型(TRML)、诊断模型(DML)、测试描述模型(TDML)、仪器描述模型(IDML)、测试配置模型(TCML)、UUT描述模型(UDML)、测试站模型(TSML)及测试适配器模型(TAML)等,最后给出了ATML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为实现武器装备各种维护级别的测试资源的共享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EDI/EC的XML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传统EDI及其在EC B2B中的弱点,从EDI结构和标记语言模式,研究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及其于XML的XHTML和WML,对EDI/EC的解决方案,以及对移动电子商务ME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We introduce a markup language based upon XML for working with the predictive models produced by data mining systems. The language is called the predictive model markup language (PMML) and can be used to define predictive models and ensembles of predictive models. It provides a flexible mechanism for defining schema for predictive models and supports model selection and model averaging, involving multiple predictive models. It has proved useful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ensemble learning, partitioned learning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 addition, it facilitates moving predictive models across applications 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15.
XML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ML是在SGML和HTM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通用 性的标记语言,是一个一代Web平台的关键技术。XML包括标记语言定义XML、格式语言定义XSL和多边 接语言定义XLL三个部分组成,文中对XML的整体技术结构以及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可作为今后利用XML技术开发Web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PADL的古代人物简历知识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域文本知识获取是目前人工智能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探讨如何从人物简介中获取人物知识。由于自然语言技术目前尚不足支持自动的知识获取,某种形式的人机交互或半自动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折衷方案。本文在总结人物知识描述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中问标记语言,它是自然语言到目标知识表示语言的过渡桥梁。同时,我们还介绍使用该方法在宗教古代人物知识获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将基于时序逻辑的多媒体脚本描述模型从线性顺序时空关系描述推广到非线性时空关系的文本描述,提出了一种新的超文本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将超文本的观点,链和超文本结构的逐步求精过程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描述,使用该模型设计的一个超文本标注语言已经实现,并基于该语言开发了一个交互式超文本编著环境。  相似文献   

18.
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是心脏仿真研究的基础工具,现有的模型描述方法存在着通用性、兼容性差的问题。应用CellML语言描述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的问题,该文介绍了CellML语言的结构,描述了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以及该模型在心肌细胞仿真中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Much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services that are accessed via the Internet from mobile phones and PDAs. For such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the WAP Forum issued the WAP 2.0 standard based on IETF/W3C standards. WAP 2.0 adopted the subset of 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XHTML) and 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 standardized by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as its markup language. The i‐mode service in Japan was launched in February 1999, and has acquired over 40 million users, as of January 2004. The markup language adopted in the i‐mode service is called i‐mode HTML, and was designed around Compact HTML. To ease the migration from i‐mode HTML to the WAP 2.0 markup language, the functional compatibility of the languages should be assured. To this end, we proposed functions unique to i‐mode HTML to the WAP Forum. The WAP Forum accepted all of our proposals. For making the migration more cost‐effective, software tools that suppor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mode HTML content to the WAP 2.0 equivalents must be established.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to content transformation: software‐based and rule‐based. Since the software‐based approach has some drawbacks such as a lack of extensibility and a lack of accountability, we have taken the rule‐based approach. We focused on 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XSLT) as the content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 because XSLT has been standardized by W3C for rule‐base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XML contents. To technically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XSLT for content transformation from i‐mode HTML to the WAP 2.0 markup language, we performed an extensive XSLT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using existing i‐mode service content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content transformation using XSLT, overview the cont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content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