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5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2.
昌图凹陷层序地层与油气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昌图凹陷九佛堂组-阜新组可划分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和MSC3.除MSC1旋回为一对称旋回外,其它两个旋回均只发育上升半旋回。经井-震对比,这3个中期旋回与地震剖面上划分出的SA,SB和SC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经分析,MSC1中扇三角洲前缘沼泽化的煤层、浅湖相泥岩和MSC3中最大洪泛期暗色泥岩是最有利的烃源岩;各旋回中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扇扇中亚相是较好的储集相带。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应将MSC3上升半旋回的中上部和MSC1上升半旋回作为主要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中部层序地层格架与有利储层分布,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基准面升降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SQ3层序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5),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沉积相构成与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Q3层序有利储集区的分布受控于层序发育位置,MSC1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边缘一带,靠近湖盆中心部位薄层透镜状油藏发育;MSC2—MSC4旋回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至湖盆中心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烃源岩呈指状交互接触,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致密油类型、分布特征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酒泉盆地致密油形成条件开展综合分析,指出勘探领域。酒泉盆地早白垩世经历了3期湖平面升降旋回,下白垩统发育中沟组、下沟组和赤金堡组3套优质烃源岩,主要形成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源储组合,发育泥云岩和砂砾岩致密储集层,形成泥云岩和砂砾岩2类致密油,"甜点"控制油气富集。泥云岩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裂缝沟通了基质微孔,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甜点"规模展布;砂砾岩致密油以源储侧接为主,可划分为下生上储型、侧接型和"三明治"型,扇三角洲前缘有利相带和次生孔隙发育叠合区为"甜点"规模发育区。砂砾岩致密油以青西、花海和营尔等凹陷环凹分布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勘探方向,有利勘探面积达550 km~2;泥云岩致密油以青西凹陷北西向裂缝发育带为主要勘探方向,有利勘探面积达100 km~2。图8表6参22  相似文献   

5.
在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下白垩统进行了层序划分,识别出了2个中期层序(MSC1、MSC2),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认为,在红山构造带,MSC1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MSC2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坝;在红山凹陷,2个中期层序均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在2个中期层序中,上升半旋回底部和下降半旋回顶部为有利储集岩发育部位,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泥岩可作为本区的盖层。同时指出油砂沟-红山参2井-东沟、科木尔、红山参1井以南一带为有利油气储集区带,为下一步的深入勘探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乌南地区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中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识别出2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演化。综合分析认为:在垂向上.MSC2和MSC3上升半旋回前缘分流水道砂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乌8井东北的辨状河三角洲前缘桑叶体是目前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在油气开发的后期阶段,特别是构造油气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时候,利用层序精细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等方法来寻找隐蔽油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控制沉积相空间展布,利用钻井和录井资料划分砂体小层,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沉积相和层序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在沉积相带内和层序格架之下研究砂体的连通性和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在SSC5—SSC3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主要以退积为主,在SSC2沉积时期经历了一次快速的水退过程之后,SSC2—SSC1沉积时期沉积基准面持续下降,后期主要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研究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下段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对砂体展布和砂体孔渗性以及试油结果的研究,并依据沉积相与层序格架分析,预测在七32井区附近发育的斜坡带砂岩透镜体和上倾尖灭砂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庄油田坨826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综合应用取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王庄油田坨826块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类型和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以基准面旋回及A/S动态变化为控制因素,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识别出5种沉积类型;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进行分析,组合成MSC1,MSC2,MSC3和MSC4共4个中期旋回,建立了满足油藏开发需要的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盆地边缘部位形成的辫状水道沉积是该区优质储层集中发育段。实践证明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划分的储层内幕精度能够满足此类油藏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以地震剖面、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Cross提出的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成园地层学理论,采用基准面旋回上升和下降二分法,在该凹陷古近系内部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及5个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高分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并划分出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地层充填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分析了地层格架的主要控制因素,并预测了各层序格架内部有利储集体的发育与分布。指出该凹陷两翼古水系发育,是扇三角洲或浊积扇体发育的有利地区,为寻找隐蔽油气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油凹陷发育的陡坡扇,由于缺乏亮点型地震反射特征,目标评价过程中的圈闭识别和储层刻画难度较大。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陡坡扇陆丰1-X目标为例,运用古地貌分析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叠前弹性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等多种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形成了生油凹陷古近系陡坡扇构造-岩性目标圈闭识别与储层刻画技术,有效识别和刻画了该沉积类型的圈闭和储层展布。研究成果表明,陆丰1-X文昌组文五段发育扇三角洲储层,文五段储层西侧朵叶富集程度高于东侧朵叶,且扇三角洲前缘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研究成果对生油凹陷陡坡扇型构造-岩性目标的综合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泥云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泥云岩(包括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白云岩)富含长英质颗粒等特殊的岩石成分,结集层埋藏深于3600m,基质孔隙度小于5%,基质渗透率小于0.5mD,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特殊储集层,针对这类低渗透储集层,采用在非常规实验分析,裂缝描述等技术,透过沉积相带,岩石成分,孔隙类型及组合研究,并结合裂缝平面预测成展进行有利储集层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图5表3参5  相似文献   

14.
酒泉盆地窟窿山油藏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南缘冲断带内的窟窿山背斜构造,轴向为北西西向,与区域构造走向相一致。在该构造内,已证实作为油藏主体的高丰度富集区块呈北北东向展布,下白垩统深层裂缝性储层的发育情况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藏分布范围。根据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全直径岩心X-CT 扫描和成像测井等各项资料,研究了下白垩统下沟组储层内裂缝的成因类型、产状,包括裂缝延伸方向、组系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分析数据、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及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建立了该油藏下白垩统下沟组储层内的裂缝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5.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分布在青西凹陷和南部凸起,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油源分别为青西凹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的烃源岩。第1类原油为低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低成熟的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烃源岩,下沟组中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第2类原油为中等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下沟组中段烃源岩,下沟组下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部分贡献;第3类原油为高成熟原油,油源为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柳沟庄油田中-浅层的原油主要为第2类原油,少量为第1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和下沟组上段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原油为第3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3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南部和北部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烃源岩。南部凸起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2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烃源岩。青南次凹的下沟组中段、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是酒西坳陷的主力烃源层。  相似文献   

16.
酒泉盆地青南次凹下沟组储集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南次凹下白垩统 下沟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通过对单井相、古物源、古水流等沉积特征的研究,并对岩相纵向及平面分布进行描述,总结出有利的储集岩相、岩性一-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灰色砾岩、半深湖泥云岩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有利储层分布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油藏扩边评价难以取得进展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相划分、连井砂体对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及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是最有利储层;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3个相对独立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中2个为含油气有利储层;车5027井和车369井所在砂体为2个不连通的独立砂体;车5027井和车排7井所在砂体可以分别向东南和东南、东北方向扩边评价。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八道湾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薄片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储集层非均质性等方面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白垩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分析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层物性等特征。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分频属性反演及地震属性分析法对研究区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火山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阿尔善组三段,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储集空间为气孔、杏仁体内孔、溶蚀孔、收缩缝和构造缝等,孔缝组合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洞—裂缝型和裂缝型;岩相主要发育喷溢相,爆发相和喷发沉积相分布较局限,喷溢相上部亚相储集层物性和含油性最好;有利储集层紧邻扎布断裂分布,纵向上分布在下白垩统阿尔善组三段上部,其中扎布断裂西段上升盘赛60井区的阿三段上部层段火山岩储集层相对较好,勘探潜力大,火山岩油气成藏属于源外大断层输导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环境、气候条件等层序背景分析,将该区白垩系划分1个Ⅰ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6个Ⅲ级层序。其中,SⅢ1(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构型完整、特征典型,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层序发育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出胡力海洼陷SⅢ1具有近物源、多物源、快速沉降、快速沉积的特点。SⅢ1高位体系域在西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在东部缓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在中央洼陷带则以浅湖—半深湖为主,局部区域分布浊积砂体。由于该层段介于两个级别层序(Ⅱ级和Ⅲ级)的湖侵体系域之间,烃源岩和盖层条件良好,且发育多种有利储集体,是胡力海洼陷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东部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发育于凹陷东部,以红褐色砂砾沉积为主,粒度粗,分选磨圆均差,为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平原的泥石流沉积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的有利油气储集体。该时期的湖泊宽广而浅,其滨浅湖砂坝以薄层状夹于滨浅湖泥岩中,亦为有利的油气储集微相。储层主要为中细粒岩屑砂岩,位于舒善河组中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储集空间是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通过对有效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后认为,沉积作用以及填隙物含量对储层储集性能影响很大,而成岩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结合波阻抗反演预测了三维工区内有利砂体分布,对储层分布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