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和岩石物性等分析手段,对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北端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下白垩统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分析了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划分了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探讨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整体上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减小,但在1400~2400m深度段,孔...  相似文献   
2.
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明是制约杨税务奥陶系内幕深潜山勘探的重要因素。以岩心、薄片及XRD观察为基础,综合扫描电镜、物性、成像测井、锶同位素资料,分析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奥陶系潜山从下而上发育3套似层状储层及1套局部分布的储层。Ⅰ号储层分布在亮甲山组—马家沟组一段,Ⅱ号储层分布在马家沟组二段上部—马家沟组三段,Ⅲ号储层分布在马家沟组四段上部—马家沟组五段。储层段沉积相为潮坪相,岩性以泥—粉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及构造微裂缝、扩大溶蚀缝,孔隙度为0.7%~7.2%,平均为3.26%,渗透率为0.08~7.79 mD,平均为1.49 mD,为特低孔特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3套似层状储层受到白云化作用、岩溶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控制。白云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作用是储层改善的重要因素,构造作用是形成含油气储层的关键因素。Ⅰ号储层受控于层间岩溶、埋藏白云化作用,Ⅱ号储层受控于回流渗透白云化和埋藏白云化作用,Ⅲ号储层受控于回流渗透白云化、表生岩溶和裂缝作用;Ⅰ号及Ⅲ号储层白云化作用程度深,白云岩厚度大,岩溶改造强,物性条件好,是本区的有利储层,其次为Ⅱ号储层。局部不连续型储层的发育与构造活动相关,受到断层、构造缝、热液白云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探讨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来源于古近系沙一下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平面上油气富集于主力生烃洼陷中心附近、新近纪断裂活动性较强且砂泥比适中的地区,油气呈条带状富集展布;纵向上,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于馆陶组,与下伏古近系、前古近系层系中的油气分布呈互补关系。新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包括:主要生烃洼陷控制油气的宏观分布格局,新近纪油源断裂活动时间和强度决定油气纵向输导能力及富集区块,古近系碎屑岩和前古近系碳酸盐岩潜山圈闭的发育影响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盖层厚度和质量影响新近系油藏的含油高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二连盆地已发现地层岩性油藏富集因素的分析,认为在具备基本成藏条件的情况下,形成规模富集岩性油藏主要受丰富的油源、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存在主汇流通道等3个主要因素的控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形成富集的物质基础: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的优质砂体圈闭是形成富集的关键;主汇流通道是形成富集油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隐蔽油藏勘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音都兰凹陷的油气勘探经历了20余年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研究,抓住了制约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和创新思维,于2001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开创了二连探区隐蔽油藏勘探的先例。文中较详细地回顾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历程,阐述了其复杂的地质条件,详实地总结了突破的过程及创新思维,并提出了类似凹陷油气勘探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为中生代断陷湖盆,断裂不发育,只是简单半地堑结构。按照层序划分的原则,识别出乌里雅斯太凹陷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S1(阿尔善组)和层序S2(腾一下亚段)是凹陷主要含油层系,层序S1储油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表生成岩作用和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条件,油气主要受剥蚀面和成岩岩相带共同控制。层序S2储油砂体主要为受坡折带控制的湖底扇,并形成独立的储油单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正向构造带勘探难度的增加,洼槽区逐渐成为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而成藏机理的特殊性制约了洼槽区勘探的深入。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洼槽生烃能力、油气成藏时期、成藏动阻力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探讨了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模式。研究表明,饶阳凹陷富油洼槽区有效生烃范围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存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2期主要生烃及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油气充注范围较小,储层物性好,成藏阻力小;而明化镇组沉积充注时期,储层物性差,成藏阻力大,但剩余压力大,油气成藏动力强。洼槽中心区的油气多沿源岩层系中的砂体、裂缝和小断层等进行短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洼槽边缘区往往发育深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沿断层运移聚集形成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富油洼槽区存在"源内-两期成藏-隐蔽输导-短距离运移"与"源外-单期成藏-断裂输导-垂向运移"2种油气成藏模式,成藏动、阻力条件控制着洼槽区有效烃源岩层系内油气成藏的物性下限,而断层为主体的输导体系分布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着洼槽区源外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相复杂致密岩性地震预测难点多的特点,提出一种在高分辨率层序约束下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识别致密岩性的思路。应用地震时频旋回技术和Wheeler变换与反变换技术建立三维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划分沉积体系域。运用中观尺度测井数据开展岩石物理交会分析,利用实验室X-射线衍射数据(XRD)和等效介质模型进一步从微观尺度分析,最终确定拟声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是区分岩性的敏感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约束下的波阻抗及纵、横波速度比反演,而后利用反演属性进行贝叶斯统计,在井上岩性识别精度高的前提下,利用得到的条件概率分布预测空间岩性最佳分布,最后对岩性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际应用证明,在高分辨率层序约束反演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统计识别复杂致密岩性具有较高的吻合率,该项技术适用于湖相复杂致密岩性识别。  相似文献   
9.
针对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钻井、地震、试油、分析化验等技术方法,对潜山内幕寒武系府君山组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储层、盖层、供烃方式及圈闭类型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冀中坳陷潜山内幕寒武系发育府君山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存在寒武系馒头组—徐庄组盖层和青白口系隔层两套稳定有效的盖(隔)层,组成区内最有利的储—盖—隔组合,具备深源断层纵向输导、近源断层横向输导、源内不整合面输导、断层—不整合面复合输导和断层—高效储层复合阶梯状输导5种供烃方式,形成断块型层状、不整合顺坡、不整合逆坡和断层—不整合复合4种潜山内幕圈闭类型;明确了储层—输导—盖(隔)层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因素。据此评价优选了Ⅰ类勘探区3个、Ⅱ类勘探区2个,指出河西务潜山带、文安斜坡西潜山带—南马庄潜山带和长洋淀潜山带是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薄片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储集层非均质性等方面研究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白垩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分析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层物性等特征。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分频属性反演及地震属性分析法对研究区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火山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阿尔善组三段,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储集空间为气孔、杏仁体内孔、溶蚀孔、收缩缝和构造缝等,孔缝组合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洞—裂缝型和裂缝型;岩相主要发育喷溢相,爆发相和喷发沉积相分布较局限,喷溢相上部亚相储集层物性和含油性最好;有利储集层紧邻扎布断裂分布,纵向上分布在下白垩统阿尔善组三段上部,其中扎布断裂西段上升盘赛60井区的阿三段上部层段火山岩储集层相对较好,勘探潜力大,火山岩油气成藏属于源外大断层输导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