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冯良为  岑运福 《橡胶工业》2001,48(11):674-676
利用机构学的方法对注射成型机四孔斜排肘杆式合模机构进行了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推导出模板行程、油缸行程、速度变化系数、锁模力和增力倍数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初始角和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注射成型机合模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良为 《橡胶工业》1999,46(9):546-549
利用机构学的方法对注射成型机五孔斜排式双曲肘三连杆合模机构在斜排角作为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推导出模板行程、油缸行程、速度变化系数、锁模力、增力倍数等计算公式,并介绍了初始角和临界角的直接计算方法,为注射成型机合模机构的合理设计、优化设计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孔斜排双曲肘合模机构的运动和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机构学的方法对注射成型机五孔斜排式双曲肘三连杆合模机构在斜排角作为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和力分析。推导出模板行程、油缸行程、速度变化系数、锁模力、增力倍数等计算公式,并介绍了初始角和临界角的直接计算方法。为注射成型机合模机构的合理设计、优化设计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式子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注射成型机五孔直径排式合模机构的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构学的方法对注射成型机五孔直排式双曲肘合模机构进行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系统推导出模板行程、油缸行程、速度变化系数、锁模力、增力培数等计算公式,并首次介绍了初始角、临界角的直接计算方法,为渡海型机合模机构的合理设计、优化设计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合模机构的工作性能,提出运用Pro/E与ADAMS协同的方法建立合模机构的参数化模型,以力的放大比和行程比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双曲肘合模机构的运动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推导了肘杆机构的几何尺寸及位置尺寸与模板行程、速度及力的放大比之间的关系,建立合模机构的优化模型,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原有2,000克注射成型机的基础上,在锁模机构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增大注射量,设计3,000克塑料注射成型机(以下简称注射机)的主要方法。首先引用了较多的技术资料,经分析、对比与计算,证实了原2,000克注射成型机锁模机构可适用于新的3,000克注射成型机。其次,叙述了原连杆式锁模机构的特性及锁模力的计算与测定。用较多的篇幅着重论述了塑化、注射部分的设计,特别是对螺杆塑化能力、螺杆驱动扭矩的理论与经验计算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本文除了对3,000克注射机的设计外,还述及了一般注射机的有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曲肘斜排列七支点合模机构是一种创新发明的新颖的注射机合模机构,具有超大行程比、刚性足等性能。分析了机构的性能特征、行程特性、力学性能,研究了移模行程、锁模油缸活塞杆行程、锁模力、锁模油缸内径等机构关键技术参数的计算理论和工程计算准则,研究了机构的主要技术设计参数的特征,提出了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准则,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设计计算理论和公式的可行性,为机构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双曲肘斜排列七支点合模机构的性能特征、行程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了移模行程、锁模油缸活塞杆行程、锁模力、锁模油缸内径等机构关键技术参数的计算理论和工程计算准则,研究了机构的主要技术设计参数特征,提出了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准则,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设计计算理论和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注射成型机五孔斜排合模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良为  岑运福  陈洪涛 《橡胶工业》1999,46(10):605-610
介绍了从合模机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出发进行注射成型机五孔斜排合模机构优化设计的方法。提出了等功效系数法的概念,并介绍了它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由于综合处理强度和刚度,并简化处理目标函数,既达到了优化搜索方案的目的,又降低了编程难度,缩短了计算机运行时间,且能得到整个合模机构的结构尺寸。应用计算公式简洁、明了,具有明显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曲肘式合模机构运动特性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了分析了注塑要五孔斜排曲肘式合模机构运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机构的合模速度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以 保证模板尺寸及动模行程不变条件下,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行平稳,同时使机构的力放大倍数和行程经匹配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肘杆机构合模部件是一个弹性变形的力封闭系统。从肘杆机构合模部件的弹性力学角度,在理论和实例方面,分析了肘杆机构合模部件弹性力学与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关联特性,研究了肘杆机构合模部件弹性变形能释放转换型式和动力驱动型式及与运动学动力学性能的关联。提出了油马达—滚珠丝杆—肘杆机构等组合的传动系统,实现开模行程的连续运动,打破传动的油缸驱动肘杆机构合模部件传动系统的增力比的设计极限,由传统的约20倍可增大到约100倍,实现肘杆机构合模部件节能降耗驱动的突破,拓展了运动性能优化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2.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are widely used to fabricate plastic products with complex geometries and structures. They consist of an injection unit and a clamping unit. To withstand the pressure of the mold cavity, the clamping unit needs a high clamping force to hold the mold halves. Unfortunately, the clamping force is among the overlooked parameters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arameters. Setting the clamping force at max is needed in practice to avoid flash defects for most operators. However, excessive clamping force creates problems for the machine. This study proposes a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clamping force based on the clamping force change ΔCF. When ΔCF becomes zero, the current set value of the clamping force is appropriate.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ΔCF corresponds to an excessive and insufficient set value of the clamping force, respectively.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on an electric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ith polypropylene (P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strategy can basically calculate and identify the optimal clamping force with iteration method. The optimal clamping force value for current working conditions (620kN) is acquired after several automatic molding trials, which provides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探讨了五孔斜排双曲肘合膜机的优化设计全过程,以求在保证整个机构的外型结构尺寸不变及满足动模行程要求的前提下,使之具有较大的行程比和较大的力放大倍数,从而提高其功效系数。该方法同样适合其他合模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Conclusions The investigations provided friction coefficients for sliding and static friction on steel and rubberized belting for refractories differing in chemical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at various stage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Numerical values for the coefficients are the original data for calculating 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the work of pulsating conveyers and the clamping force of the load during handling operations. Also given are typical examples for calculating the optimum values for acceleration in pulsating conveyers, the drawing force and clamping of the load by the clamps of the handling devices.Translated from Ogneupory, No. 8, pp. 12–16, August, 1981.  相似文献   

15.
以差异演化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影响因子寻优差异演化法,通过对3组具有不同Pareto前沿的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影响因子寻优差异演化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并将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注塑机合模机构为例,建立了行程比和力放大倍数2个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实现对注塑机合模机构的优化,同时与理想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行程比和力放大倍数经影响因子寻优差异演化法优化后,比原始参数对应的值分别提高10.73 %和21.42 %,而采用理想点法优化后,比原始参数对应的值分别提高9.93 %和20.91 %;影响因子寻优差异演化法比理想点法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