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里尾沟金矿位于西倾山—南秦岭陆缘裂谷带西段的白龙江复背斜北翼,尖尼—刀扎—洛大—憨班区域断裂带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区内出露古—中生代地层,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益哇沟组地层中。勘查区构造复杂,矿体受断裂控制明显。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成分、控矿因素等的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孔雀沟金矿位于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南缘。出露的主要赋矿地层为志留系乌勇布拉克群上亚群。矿体受北西-南东向的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及硅化的蚀变破碎带控制。孔雀沟金矿应属具有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勘探范围的扩大,勘探进程的加快,急需建立完整的矿床理论模型,以便探寻规律指导勘查工作。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对西秦岭南缘一带大水金矿为典型研究对象,探寻控矿因素,研究成矿规律。通过对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控矿因素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成矿规律,为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瓜州县小金沟金矿处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铁、金、稀有金属成矿带—新金厂—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较好,沿羊圈沟-西尖山-华窑山大断裂南北两侧次级断裂挤压破碎带和侵入岩体分布。勘查区含矿围岩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金矿(化)体赋存于石英脉和接触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属于华力西晚期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对小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瓜州县小金沟金矿处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铁、金、稀有金属成矿带—新金厂—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较好,沿羊圈沟-西尖山-华窑山大断裂南北两侧次级断裂挤压破碎带和侵入岩体分布。勘查区含矿围岩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金矿(化)体赋存于石英脉和接触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属于华力西晚期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对小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葫芦沟金矿区处于扬子、印度、华北三板块会聚所形成的"川、甘、陕金三角"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接合地带荷叶深大断裂南侧。矿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为泥盆统三河口组,岩性主要为绢云母板岩、绢云母粉砂质板岩、微晶灰岩。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矿区构造较复杂,主要断裂带为成矿提供了较好的容矿导矿构造。本文通过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葫芦沟金矿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区域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依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划分为:昆北断裂带、昆中隆起带、昆南断裂带,及其南邻的北巴颜喀拉褶皱带。它们在成矿环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和矿产分布规律上都各具特色,形成了玢岩型金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伴生金矿、层控改造型金矿、低温热液型锑伴生金矿等多个典型矿床,是1条具有很大潜力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碾子沟金矿成矿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爱华  刘鹏鹗 《黄金》1996,17(4):8-12
本文根据碾子沟金矿深部及外围找矿研究,对碾子沟金矿所包括的已有矿床和矿化区,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地质因素、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加以研究对比,进而对各矿区进行成矿远景评价,为矿山寻找新的矿段,解决了矿山的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9.
<正>早子沟金矿位于甘肃省合作市境内,2012—2014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施"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由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主要在矿区NE向矿带2 600 m标高以下进行深部金矿勘查。早子沟金矿为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床受三叠纪浅变质碎屑岩、断裂构造和印支期中酸性岩体控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桦甸市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东 《甘肃冶金》2011,33(6):78-81
北沟矿床位于夹皮沟金矿区北西向主剪切带中段,钾质花岗岩带北东盘(内外带),以石英脉型及石英细网脉型为主。通过对北沟金矿床控矿构造、矿化规律、岩石地球化学及深部探矿成果等的综合研究,提出矿床深部仍有很大找矿潜力,并指出了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区域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依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划分为:昆北断裂带、昆中隆起带、昆南断裂带,及其南邻的北巴颜喀拉褶皱带。它们在成矿环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和矿产分布规律上都各具特色,形成了玢岩型金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伴生金矿、层控改造型金矿、低温热液型锑伴生金矿等多个典型矿床,是1条具有很大潜力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区域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依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划分为:昆北断裂带、昆中隆起带、昆南断裂带,及其南邻的北巴颜喀拉褶皱带。它们在成矿环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和矿产分布规律上都各具特色,形成了玢岩型金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伴生金矿、层控改造型金矿、低温热液型锑伴生金矿等多个典型矿床,是1条具有很大潜力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峡县杨树沟金矿区矿床特征的分析,指出区内矿体赋存于含矿构造破碎带中。矿区南侧为朱夏断裂,为一主要区域大断裂,断裂走向310°,倾向南西,  相似文献   

14.
桦树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太古宙集宁岩群构成区内褶皱变质基底,金矿化受NW、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面积近15 km2的矿区范围内发现了木匠沟和桦树沟等6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体为构造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根据本区金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重点分析了桦树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从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论述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提出了近NW和NE向构造是本区的重点找矿地带,尤其要注意伴随断裂活动侵入的石英脉和石英斑岩脉,指出了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哈达门沟金矿经过验证具超大型金矿床规模,金矿除严格受构造控制以外,又具有其自身独特性,如围岩的金高背景值、山前砖红色碎裂蚀变岩带、晶形粗大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及岩浆多期侵入等,都成为金矿床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诸因素综合研究,认为哈达门沟金矿属于断裂-蚀变岩型矿床,乌拉山岩群是重要的矿源层;EW 向主次拆离带(主次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多期次岩浆活动,尤其是印支期大桦背岩体、华力西晚期沙德盖岩体的形成为矿床提供热力、热水及部分成矿物质;成矿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及乳白色石英脉脆性变形关系密切。探讨了矿床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
安溪沟金矿位于甘肃省西成矿田铅锌金成矿有利地段。笔者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矿区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区内金矿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产于一定的有利层位,与区内构造破碎带、层间挤压片理化带及岩脉发育程度关系密切,金矿贫富与黄铁矿多寡、蚀变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涧金矿为商州金矿带上典型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中,受左行剪切作用的控制,金矿体呈雁列状排列的构造透镜体。北西西向大断裂是区域上金矿的导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是配矿构造,含金石英脉为容矿构造。导矿、配矿、容矿构造配置协调生成金矿;后期多次含矿热液的叠加、改造导致金矿化富集。同一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北倾、南倾不同产状的含金石英脉,其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大,品位明显增高,易于形成富矿体。  相似文献   

18.
重点研究了南祁连岛弧带红灯沟矿床的形成背景、构造演化,以及金矿化与剪切带的关系.红灯沟矿区位于汇聚板块边缘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上.根据野外调查,掌握了剪切带的性质,圈出了矿化异常范围.据调查,红灯沟矿床有多期的成矿作用,剪切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矿化主要发生在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变形越强,矿化越好.这就构成复杂的矿化类型叠加组合型式,这也正是形成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可能与隐伏酸性岩体的成矿作用有关.后期的张性填充石英脉是重要的成矿构造.根据矿床的成因,建立了矿区成矿模式图,指出了矿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9.
赤城万全寺银金矿位于东西向尚义-赤城深大断裂与北北东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通过万泉寺银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分析了控矿因素,认为矿区的含矿构造主要分布在青羊沟-小龙池断裂和青羊沟-小南沟断裂交汇的北西向锐角区,矿化带受北西向右型剪切构造控制。并指出了矿床的有利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金龙山金矿床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区内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是金矿化体的赋矿地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重要的锑矿化体赋矿层位。控矿构造主要由EW向剪切褶皱带、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NW向右行走滑断裂组成,主断裂与次级断裂均起控矿作用。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Au元素沿NE向呈串珠状分布,线状平行排列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与NWW向断裂带交会形成了元素富集区。构造地球物理(EH4)测量显示,金龙山矿段EW向构造为复式褶皱带,叠加后期NE、NW向断裂带。金龙山金矿NE向矿脉以106号脉体群为代表,106号脉体群呈带状展布,由几条近平行的脉体组合而成。通过总结该区赋矿规律,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