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川建材》2017,(7):120-122
通过查询大量混凝土裂缝相关文献,研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开裂机理,从水泥水化热、变形自我约束的影响、收缩裂缝、外界环境引起的裂缝等方面对裂缝产生机理进行阐述。从原材料的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配合比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控制方法,并通过表面修补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阐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今建筑围护结构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抹面砂浆存在保水性差、易收缩开裂等缺陷,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分别加入到基 层为混凝土和混凝土砌块的抹面砂浆中,采用最大裂缝宽度、裂缝分布情况和开裂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收缩裂缝有由宽向窄、由大向小变化的趋势,抹面砂浆的开裂指数明显减小,即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槽式预埋件在非开裂与开裂混凝土中的拉拔试验,旨在探讨一种合理可靠的试验方法,以在槽式预埋件的基材中形成贯穿2个锚腿的裂缝,并研究裂缝对槽钢性能的影响。研究包括3个开裂混凝土试验和3个非开裂混凝土试验。试验完成后,切割混凝土块后发现该试验方法能够有效拉开裂缝。试验结果表明,裂缝对于槽钢拉拔位移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槽式预埋件的破坏模式未发生改变,裂缝对于被测的槽式预埋件承载力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多道应力诱导平板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出了1种约束条件下评价混凝土开裂性能的新型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多道应力发生器诱导混凝土试件产生裂缝,为评价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开裂性能提供了有效快捷的检测手段,可用于评估混凝土各组分及纤维、配合比等因素对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并且易于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下结构承受水压及构件存在裂缝的情况,本文采用自制混凝土试块模具、自制可控开裂混凝土装置、自制可控压力水头装置和裂缝测宽仪组成的试验系统,按照不同水压、不同浓度和不同裂缝宽度工况下进行了压力水头下开裂混凝土渗透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ick第二定律无法准确描述压力水头下氯离子的运移规律,不适用于评价压力水头下氯离子的运移;存在控制氯离子浸泡溶液运移的裂缝宽度阈值,且该阈值不受水头压力大小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可以作为同类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其  周于云 《山西建筑》2009,35(8):169-170
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措施,根据裂缝的性质和情况,提出了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索塔实心段大体积混凝土因强度等级高及结构尺寸特点存在较大的开裂风险。文章在抗裂性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材料、施工技术措施等因素对混凝土开裂风险的影响,基于实际工况条件,提出了可实施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案。通过综合运用入模温度控制、掺加抗裂功能材料、设置冷却水管及采取保温措施等多项抗裂技术,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开裂风险,实现了实体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开裂混凝土的渗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裂缝宽度、外水压力对开裂混凝土渗透特性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开裂混凝土理想光滑平行裂缝模型和考虑粗糙度影响裂缝模型的绝对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并将试验获得的渗透系数与各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裂缝宽度对混凝土结构渗透性影响最大,符合立方定律函数关系,水压、渗透时间与渗水量符合线性增长函数关系;比较试验结果和各理论模型发现,绝对渗透系数试验值拟合曲线与裂缝三次方公式曲线拟合较符合,建议作为开裂混凝土渗透系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开裂引起的种种弊端,结合实际工程需要,从混凝土不同龄期、不同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分别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及推荐相应修补措施,并提出预防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开裂的对策,为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凝土的各向异性损伤,建立考虑钢筋、腐蚀产物、混凝土三者不同力学性能的钢筋锈胀导致保护层开裂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腐蚀产物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混凝土开裂裂缝的填充效应,采用非线性分析算法,预测了开裂过程中混凝土构件的应变与位移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间。最后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混凝土产生软化、腐蚀产物对裂缝进行填充,从而使混凝土环向拉应变的增长速率减缓;在选定钢筋的型号、直径以及混凝土强度之后,可通过增大保护层厚度来减小钢筋锈胀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范洁群 《山西建筑》2010,36(13):140-141
介绍了预拌混凝土收缩估算方法,并进行了典型工程情况实际收缩估算,结合试验数据分析了现代预拌混凝土收缩的不同变化,以期正确认识现代预拌混凝土收缩发展的变化规律,从而正确选择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给排水工程中各类现浇长池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在其施工期及强度发展期间因温度收缩应力而产生温度裂缝。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长池壁结构的温度应力,以期通过预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变化及温度应力的分布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结构的温度应力、应变,从而达到温度裂缝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锈胀裂缝的锈蚀梁钢筋锈蚀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张章  龚景海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10):144-150
根据钢筋混凝土梁锈胀开裂的特点,考虑钢筋锈蚀不均匀性,对锈胀裂缝宽度实测值进行修正。结合对钢筋锈蚀开裂后锈蚀物体积膨胀的量化分析,得到了混凝土开裂后的钢筋锈蚀率基于锈胀裂缝宽度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电解液加速锈蚀方法对配筋混凝土试块进行加速腐蚀试验,拟合出了实用的锈蚀率计算式。采用7根钢筋混凝土梁的电解液加速腐蚀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锈胀裂缝宽度与钢筋锈蚀率近似呈线性变化;在钢筋不均匀锈蚀的情况下,采用间接法计算得到的钢筋最大锈蚀率与试验平均锈蚀率的比值在1.4~2.4之间,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住宅现浇楼板的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质量问题。文章分析了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原因,结合影响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各因索优化出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中采用了先进的方法测试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收缩,进行了平板试验模拟了楼板开裂情况。通过各项性能指标的分析验证了粉煤灰的掺量足影响混凝土早期收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实验、收缩实验及早期收缩开裂实验,研究了不同含量、不同长度的聚丙烯单丝纤维对修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并对混凝土塑性开裂和纤维的阻裂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定量的短切聚丙烯单丝纤维掺入修补混凝土后,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收缩能力,并有效抑制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的生成和发展,是提高修补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PVA纤维混凝土梁裂缝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的加入使得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有所改变 ,对普通混凝土梁规范所给出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就不再适用。通过对高强高弹聚乙烯醇纤维 (简称PVA纤维 )配筋梁受弯试验 ,对梁的裂缝进行了研究 ,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 ,拟合出PVA纤维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 ,对纤维混凝土裂缝宽度的计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环形试件早期收缩试验方法详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收缩问题是当今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环形试件收缩试验方法是一种新的、比较简单的混凝土收缩测试方法,详细讨论了试验装置、试验方法、试验原理及可行性。新的试验方法能够用来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和不同约束状态下的收缩,克服了传统环形约束试验方法不能提供应力谱的缺点,具有轴向约束收缩试验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10根配置400MPa和500MPa高强纵筋的陶粒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获得了10组裂缝间距和39组短期裂缝宽度数据,并收集了国内外27根高强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的裂缝试验数据。采用以上数据,分析了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的裂缝特征,并评估了JGJ 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裂缝计算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JGJ 12—2006的短期裂缝特征值计算方法仍适用于高强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梁,但按其公式计算的平均裂缝间距、平均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宽度与试验值有一定偏差,二者之比的均值为0.992、1.276和1.037,因此建议对JGJ 12—2006中公式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梁侧面受拉纵筋中心处裂缝宽度的修正计算式,以及梁侧面受拉钢筋中心处与受拉边缘裂缝宽度的换算关系式,建议公式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和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e crack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an drastically reduce their serviceability, specifically by inducing a decrease in bearing capacity while their permeability and diffusivity are being increased. Cracking therefore leads to a faster penetration of liquid, gaseous and aggressive agents, which may reduce the durability and the tightness of the structures. It may be caused by an external loading or else by the self- or external restraint of autogenous, drying and thermal shrinkag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latter of these phenomena.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study (part I: Laboratory test), ring test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to cracking due to both shrinkage strain and fibre type (two organic fibres and one steel fibre have been studied).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 use of polypropylene microfibres does not delay the age at which the first crack appears but does slightly reduce crack opening. Polypropylene and steel macrofibres have a greater effect since cracking is delayed and the crack opening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ensile strength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portion of the cracking delay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 resulting from fibre reinforcement.  相似文献   

20.
工程裂缝影响因素探讨及混凝土收缩开裂研究方法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裂缝问题是工程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工程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详细探讨影响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并设计了表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手段,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控裂配合比设计提出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