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姑山选厂二段分级效率低的问题,介绍了采用螺旋分级机-高频细筛串联分级和用高频细筛代替螺旋分级机两种工艺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
细粒级物料的湿式分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中  郑荣田 《矿冶》2005,14(3):25-29
细粒分级不但是矿物加工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现代制粉技术的关键,分级设备正向粒度细、级别窄的方向发展。本文对细粒级物料湿式分级的理论及几种主要的分级技术及设备作了介绍,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细粒级物料湿式分级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远高 《采矿技术》2008,8(2):19-20
采用RQD分级、RMR分级和BQ分级3种分级方法对会泽铅锌矿8号矿体及周边围岩进行了分级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矿体以及其直接上下盘围岩(C1b) 为差~中等岩体,岩体质量较差,相对比较破碎.矿体下盘围岩(C1d)的岩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炭干法分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应用该设备进行了煤炭的分级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给风量、处理量以及入料外水分对分级效果的影响,总结出该设备的一些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5.
立式圆筒筛是一种融合了水力分级和筛分分级两种分级特点的新型细粒分级设备。采用该设备对江西铁坑铁矿铁精矿进行分级试验,400mm立筛的连续试验获得筛下产品小于0.076mm含量占88%,分级效率达88.31%;1000mm立筛工业试验获得筛下产品小于0.076mm含量占80.18%,分级效率达92.58%。文中对立筛的技术性能、分级原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粉碎分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葛晓陵 《非金属矿》1998,21(5):15-18,39
本文以空气动力学及气-固两相流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分析分级过程中气体及颗粒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分级叶轮内部速度场模型,并推导出分级粒径公式,以作为超细粉分级的理论依据。为验证分级粒径公式的精确度,以云母,碳化硅,碳酸钙和氧化铝为原料,在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上进行了粉碎和分级实验,研究了分级叶轮结构对分级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分级叶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刘铁航  袁惠新 《矿山机械》2005,33(10):66-67
筛分或分级是用筛分设备将粒度范围比较宽的进料,分成若干个粒度范围较窄的粒级的过程,或根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的差别将其分离的操作,在工业生产中,分级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分级主要有风选和叶轮分级,湿法分级主要有卧式螺旋分级机、碟式分级机、Pansep筛分机以及水力旋流器,特别是小直径水力旋流器和gMax旋流器等传统的分级技术存分级粒度为≤150μm时分级效率一般都不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旋流器和分级筛各自的分级特点,采用了旋流器替换分级筛、旋流器串联分级筛进行筛前预分级两种技改方案,并与未技改的其他系列进行对比工业试验,明确了2种技改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二段替换工艺中,旋流器较分级筛有更低的循环负荷和更高的分级效率;在三段组合分级工艺中,旋流器可有效降低分级筛入料量,从而降低系统循环负荷,提高系统分级效率.  相似文献   

9.
姜程阳  王磊  季安坤  初福栋 《现代矿业》2023,(3):146-148+153
为了对现有旋流分级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对窄粒级难分离物料的分级效果,针对传统旋流分级设备对于窄粒级物料的分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手段,进行了旋流器排口比、锥角、直径及锥体组合方式的研究。研究得到了窄粒级物料分级提高分级精度的关键是减少中、细粒级进入沉砂中的概率,通过在合理范围内减小沉砂口口径、增加旋流器内径、增大旋流器锥体角度、采用锥体配合平底的组合形式等可提高旋流器对窄粒级分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型旋流器采用蜗壳预分级进料体和锥形溢流管两项新结构,使颗粒在进料腔体内实现了从外到内、由粗至细的排列,增大了粗、细颗粒分别进入底流和溢流的几率,有效提高了分级效率。在金堆城钼业百花岭选矿厂再磨分级工艺段的应用实践中表明:在同等作业条件下,相比普通旋流器,新型旋流器的分级溢流产品-0.038 mm粒级含量提高0.25个百分点,分级效率提高2.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曹卫  方莹  李德祥 《煤矿机械》2011,32(7):95-97
运用CFX10.0软件包对动态组合式分离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转子转动对分级区域的流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进一步弄清楚流体的运动方式对于分离器分级机理的作用。为从理论上对动态组合式分离器进行结构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XJM-S型浮选机流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PIV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对XJM-S型8L实验室浮选机模型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浮选槽内流场的运动规律:该浮选槽内不同区域存在循环流、旋转流和上升流等错综复杂的流动状态;沿垂直方向,在浮选槽的下部以循环流为主,上部以上升流为主;沿水平方向,中心区域以循环流为主,周边区域以旋转上升流为主。该流动状态符合浮选过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煤泥旋流器流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分析了目前选煤厂常用的煤泥洗选工艺,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煤泥旋流器;介绍了复合型煤泥旋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Fluent软件对复合型煤泥旋流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复合型煤泥旋流器不同空间内的流体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及径向速度,得出复合型煤泥旋流器内存在较大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及径向速度,为煤泥在径向上分层及轴向上分离提供了动力,复合型煤泥旋流器在同一时段内既完成细煤泥分级又完成粗煤泥分选是完全可行的,可进一步进行实践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十字流过滤最大的难题是膜污染和浓差极化。作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强化十字流膜滤的研究,概述了电场作用下十字流过滤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矿用贯流风机噪声的主要成分是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它的形成与蜗舌的存在有直接的联系,底板间隙和蜗舌间隙选取合理与否是影响贯流风机噪声大小的主要原因,所以合理优化底板间隙和蜗舌间隙可以消除风机刺耳的啸叫声。  相似文献   

16.
於娟  顾伯勤  陈晔 《煤矿机械》2007,28(8):77-79
借助Fluent软件,基于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模型,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和Simple算法对IS80-50-315离心泵内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流量下离心泵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研究了流量对离心泵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离心泵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合水平与垂直2种气流场的风选特征,建立任意倾斜角度流场风选模型,推导出风选气流参数(气流速度与方向)与固体物料沉降轨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风向一定时,随着风速增大,密度不同的物料水平风选位移差增大,风选精度增高;风速一定时,随着风向倾斜角度增大,风选精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倾斜角集中在45°~60°之间。通过计算与试验分析,得到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精确分离的最佳风选参数:8mm粒度级骨料采用风向60°、风速16m/s;15mm粒度级采用风向45°、风速24m/s;24mm粒度级风向60°、风速28m/s。该研究结果为研制建筑废弃物风力精选设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晓熠  王文潜 《金属矿山》2008,38(11):81-82
斜窄流分级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重力分级设备,为更好地掌握设备性能,本研究将理论计算与该设备的应用实践相结合,分析了斜窄流分级机的分级效率与矿粒粒度及密度的相关性。分析指出,斜窄流分级机处理分级粒度为0.02~0.1 mm的高密度物料时分级效率最高。在攀钢选钛厂给矿矿浆分级作业中,分级粒度和密度分别为0.063 mm及3.9×10-3 g/mm3,斜窄流分级机的分级效率高达79.7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将物质流分析方法运用于铁资源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从产业层面、国家层面和全球层面的铁元素物质流研究,以及将物质流方法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等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在产业层面或单个国家内部的铁物质流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将来主要的创新点是与其他分析方法的结合;在跨区域或全球层面的铁物质流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取得较多创新成果;由于铁的最终产品种类繁多,对钢铁产业链终端产品的铁物质量进行识别和统计,并纳入铁资源全生命周期研究,也是铁物质流研究未来取得突破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自行设计的有机玻璃料仓系统上对粒煤下料过程及其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当料位在筒仓段时,粒煤以整体流形式稳定下料;当料位下降到斗仓段时,粒煤以中心流形式流动下料。研究结果表明,斗仓段的松动风对粒煤下料流率和下料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当在斗仓段单层低位通入松动风且风量较大时,粒煤下料呈间歇式喷射流动,下料流率最大,但在补气位置附近容易形成气压平衡拱,影响粒煤下料稳定性。当松动风在斗仓段3处不同高度的位置同时补气时,下料稳定性最好,同时下料流率也很大。研究还表明,窄筛分粒煤的粒径越小,下料流率越大,0~2.50 mm宽筛分粒煤与0.35~0.60 mm窄筛分粒煤的下料流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