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伟  王旭  李丹  莫德科 《矿产勘查》2021,12(9):1971-1978
德保县是广西地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为了查明德保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在德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踏勘,共核查了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396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与该区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雨、地下水、人类活动等息息相关,而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则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广西德保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研究,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4)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载体主要为斜坡,分为人工斜坡和自然斜坡,斜坡形态特征、地质体岩土特征、地貌地形特征及植被发育等特征对崩塌、滑坡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文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系统阐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载体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崩塌、滑坡的发生受斜坡形态、岩土体类型、地形地貌控制,与植被发育情况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某山区植物园迁地保护区路网工程,坡陡谷深,岩石风化易破碎,常会出现雨水冲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情况,影响路基路面使用寿命,不良地质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涵洞修建难度,本文主要介绍在整个施工过程结合现场地质地貌、水文情况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地质灾害一直都是地质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它不仅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于自然环境而言同样重要,例如过度开采等人为活动,会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等现象。本文重点论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几种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Z1)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6.
海螺沟景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中,邛崃山脉与横断山脉大雪山支脉之间,磨西河贯穿全区。受构造影响,具典型山地地貌景观,地形坡度陡,相对高差大;受高原气流和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大,寒冻风化作用强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区内森林、植被破坏。因此,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1])。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地震、河流侵蚀、岩土体结构类型、植被发育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地质灾害,其中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及地层岩性类型等,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2])。  相似文献   

7.
冰水堆积体滑坡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高山高纬度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地层条件及气候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地质灾害也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在雨季,大大小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其中,冰水堆积体滑坡的特性更是有别于其他堆积体滑坡,因此,其治理工程措施也与其他堆积体滑坡有差异.常用的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忻州—长城岭段的地质环境条件,总结了该段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对易发程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是河西走廊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之一。通过实地测量、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等手段,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县域内已有的地质灾害共30处,其中泥石流沟29条主要集中分布于祁连山和合黎山山前与走廊平原的过渡带,尤其是北部合黎山山前连片分布;崩塌1处为斜坡坡度65°的独山子崩塌。从地形条件、物质条件、降雨条件以及人类日益工程建设活动等方面研究表明,较大的沟床纵坡降比和流域面积、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短时间聚集的充足水源(多是有暴雨形成)是形成区内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崩塌(不稳定斜坡)于公路沿线的人工开挖坡度大于60°的边坡地带。临泽县地质灾害具有不均匀性、突发性、周期性。该研究为县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地处我国一级和二级阶地,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区,各种地质灾害不仅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及其正常运营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现状、产  相似文献   

11.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河西走廊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之一。本文以肃北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依托,通过实地测量、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等手段,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县域内已有的地质灾害特征和类型,即该县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崩塌次之。从地形地貌特征、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为研究河西走廊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发育规律提供重要参考,为县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份开始,西昌地区遭遇连续的高强度降雨,8月底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换流站500kV送电线路沿线多处塔位发生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危及塔位安全。分析表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固然与西南山区地质环境复杂脆弱、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有关、但也受塔基周边植被破坏和弃土堆放不当的间接影响。当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位于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体上或者受到不稳定地质灾害体的直接威胁,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工程治理难度很大或治理费用很高时,应优先采取移位、改线、跨越等措施进行避让。当线路路径唯一,无法避免地质灾害体时,需采取治理措施。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因其产生机制不同而需区别对待。总结了针对西南山区线路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在线路全过程勘测设计时需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发育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前人研究以及野外调查,深入分析研究区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岩组、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降雨、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其次,在充分认识本区泥石流发生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典型泥石流沟的实地调查,结合工程地质环境,综合分析研究区泥石流分布的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空间上集中分布于白龙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岷江和北峪河三个流域;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日时段、月时段及年代时段3个方面,其中月时段主要分布在7,8月份。研究结果对拟建国道212的选线,灾害抢险的制定、救灾和抗灾的途径和措施以及泥石流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理论的发展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成为三峡库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库水位下降和降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因素。以龙江红岩子滑坡为例,研究三峡库区碎石土质岸坡失稳启动机制。基于FLAC3D渗流分析模块功能和算法对三峡库区龙江红岩子滑坡的机制进行研究。根据龙江红岩子岸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建立了龙江红岩子滑坡渗流模拟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合理的水头边界条件。通过编写内置的FISH函数对降雨入渗、不同库水位等工况进行模拟,得到了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库水位及降雨条件下碎石土质岸坡的稳定性,揭示了岸坡在降雨和水位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衰减过程。降雨和水位骤降的共同作用是龙江红岩子滑坡的触发因素。为研究不同库水位和降雨条件下碎石土质库岸滑坡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层软岩顺层滑坡临滑预报的强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红层软岩顺层滑坡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形成滑坡的控制性因素,岩体强度特征决定滑坡的力学变形机制。不同变形、破坏条件影响红层软岩滑坡运移机制与特征。红层软岩岩体强度各向异性规律性强,岩层层面在各种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下逐步演化为滑动面。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与岩层层面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分析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顺层滑坡临滑预报实例分析,提出了一种红层软岩顺层滑坡临滑预报的强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贾超  詹健  车路宽  刘禧超  肖飞 《矿产勘查》2021,12(11):2303-2311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科研学习、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泾阳县是咸阳市辖县之一,地质构造复杂,大断裂发育,岩土体结构类型较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质灾害发育。该文分析了泾阳县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分布特征,进而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析表明,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和岩土体结构、坡体地质结构等,而地下水和植被是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雨和地震是地质灾害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证据权法在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证据权法对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进行了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数据源主要包括地质图、SPOT5多光谱卫星影像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利用RS和GIS的数据提取和分析功能,分别提取了地质(岩性和构造)、地形(坡度、坡向、水系、高程、沟壑缓冲区、沟壑密度)、水文地质(植被指数)和破坏动力(河流缓冲区)等对研究区滑坡发育影响较大的影响因子的信息。将上述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分级,建立若干证据层;然后根据已知滑坡在不同证据层中的分布,确定相应证据层的权重值;最后根据不同影响因子权重值的叠加来确定具体某一个单元滑坡发育的概率。分析结果与现有滑坡的分布情况比较吻合。采用证据权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各种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并据此进行滑坡危险度评价因子(证据因子)的选择及危险度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区域边坡失稳灾害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坡和泥石流是边坡失稳后两种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山区重大的地质灾害。对既往滑坡和泥石流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来预测和评价本地区潜在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泥石流是在强降雨的情况下,由滑坡滑入山谷河道而形成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两步骤方法预测和评价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宝川区集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首先分析该区域可能存在的新滑坡,然后假定这些滑坡在遇到强降雨时形成泥石流,利用数值模拟流动过程分析其在三维复杂地形下的泛滥过程,预测可能受害的房屋和路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