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内涵.提出了"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一词,并给出其内涵,指出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是人与信息系统协同完成任务的一体化效率;归纳出人-信息系统交互过程的6个主要特征;分析了影响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诸因素,并按属性将其归纳为五大类:个人因素、任务因素、信息系统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提出下一步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旨在寻求提高交互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使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优系统响应时间,应用专门开发的软件,通过对12个系统响应时间值进行的实验,研究了系统响应时间、学历和性别差异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系统响应时间和学历在交互效率、人耗费的时间和完成任务中的出错次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这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存在一个最优的系统响应时间范围(0.25~0.75s)使得交互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虚拟现实(VR)场景下自然手势交互界面的操作效率、准确性和舒适性,对不同目标方位和手臂姿势下的操作任务完成绩效和感知疲劳度展开了实证对比研究。通过一个VR场景下的“目标选取”交互实验,从任务完成时间、准确率、手臂感知疲劳度等主客观角度测试,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目标方位和手臂姿势变量下的任务完成数据和疲劳度测评结果。实验发现:顺手侧操作空间中的任务完成效率和准确性显著优于逆手侧,且后者产生的感知疲劳更为明显;相比肩部以上空间内的手势操作,肩部以下空间内的手势交互时间效率和准确性更佳。  相似文献   

4.
郭炜炜  王琦 《包装工程》2020,41(18):22-28
目的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其可解释性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探讨人-无人车交互过程中的可解释性交互的框架以及设计要素等问题,以增强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透明性、安全性和用户信任度。方法 结合可解释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解释性人工智能,对当前可解释内容的提取方法进行总结,然后以人-机器人交互的透明度模型为基础,建立人-无人车交互中可解释性交互的框架。最后从解释的对象、方式和评价等多个设计维度对可解释性的交互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结论 可解释性作为人与模型决策之间的接口,不仅仅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问题,而且与人密切相关,涉及到人-无人车交互中的多个层次。本文提出人-无人车交互中可解释性交互的框架,得出在人-无人车交互每个阶段需要的解释内容以及可解释交互设计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于揭示人-岗匹配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作用.首先,基于需要-满足理论,论证了人-岗匹配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接着,结合社会认知理论,进一步提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在人-岗匹配和员工工作态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深圳市16家房地产企业收集了244份问卷,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  相似文献   

6.
人-车信息交互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交互设计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两大目标入手,对车载信息交互系统应具有的交互性、集成性、智能性、体验性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误模式与原因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人误模式分为显现型和潜在型两类.显现型人误模式主要体现在时间、行为、目标、顺序四维时空特性上,而潜在的人误模式是基于认知过程与组织的,需要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影响人为失误的原因归结为个人、技术、组织、环境四类因素.将人误作为一个事件来进行分析,构建了概念上的人误原因层次诊断模型,它包括原因主因素、子因素和子子因素层等.以人误模式为切入点,对这些因素的诊断采用了人误原因的回溯性分析方法,具体过程为:一般行为条件描述-确定可能的人误模式-确定可能的人误原因因素-匹配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过程繁琐、身体感受不良、交互体验不佳等舒适性因素,提出一种舒适性分析评估方法和设计提升方案,为外骨骼机器人舒适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Jack人因模拟软件为分析工具,模拟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使用过程,从人体模型构建、负载状态模拟、可达区域分析、视野区域分析、静态受力分析等角度,对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舒适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一款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原型机的不舒适因素,对机械匹配尺寸、设备自重分布、绑缚结构设计、交互体验设计等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模拟验证.结论 可以通过人因模拟的方式,对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舒适性提升设计,改进后的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舒适性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机械装置正在实现机器人化,如何评定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作业负荷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研究旨在探究人-机器人在共同完成生产任务时人体生理心理负荷的资源变化,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以评估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作业负荷,设计了包装和计算任务,模拟不同生理心理负荷水平的作业,以验证各个指标在不同负荷任务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选取的评估指标可以有效区分和预测不同作业任务下的生理心理负荷,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人-机器人交互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负荷资源评估提供借鉴,为生产系统中的作业任务分配、作业者作业健康与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APP的交互框架能够有效引导用户操作,交互框架的选择需要与产品中最主要的任务模式进行匹配,本研究为探究不同任务模式下三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表现差异。方法采用手机APP原型模拟任务的方法,考察了被试在使用标签式、侧边展开式、宫格式这三种典型交互框架来完成切换任务和沉浸任务时的反应时、任务难度评分以及偏好评价,并探究了搜索目标位于不同系列位置时被试完成切换任务的反应时和任务难度评分。结果 (1)对于切换任务模式,被试使用标签式的绩效和主观评价都优于其它交互框架,而使用侧边展开式的任务完成绩效和主观评价最差;(2)当进行切换任务时,搜索目标位于首屏界面下半部分时绩效最佳,其次是位于首屏界面上半部分,而搜索目标位于需要下滑滚动的位置时最差;(3)对于沉浸任务模式,被试使用三种交互框架从绩效和主观评价上都无显著差异。结论交互框架的行为绩效与主观评价会受到任务模式的影响,因此在选择APP最佳的交互框架时应根据APP的主要任务模式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应用程序APP的开发成为了各个公司竞争的项目,如何设计和评估APP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对现有可用性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人因适合性所具备的特性和人因工程学的三个目标,建立了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评价体系。然后,通过关键事件法对用户进行访谈,分析出人因适合性的六个影响因素,并归纳出相对应的可测量的指标,完善评估体系。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该评估体系可以为APP交互界面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便后续研究者更好的设计APP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2.
热环境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热环境对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热环境的评价方法,讨论了各种评价指数的适用范围,讨论了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下的预防保护措施,为室内空调系统的设计评价、保护服装的选用,工作时间的安排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复杂系统人-机接口交互要素排序直接影响人-机交互效率及系统运行安全性,寻求科学、高效的交互要素排序优化方法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使用次序、使用频率及重要程度工效学原则应用于交互要素排序,提出了基于多工效学原则的综合排序权值模型,并构建了交互要素排序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生物进化遗传算法的交互要素排序优化机制,结合排序种群编码、选择、杂交及变异进化操作,提高了交互要素排序优化计算效率。最后以实例验证该方法在结合工效学原则及提高排序优化效率方面的应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应对态势信息急速增长的复杂空战环境,人机协同作战应运而生,座舱显控交互是实现人机协同方式的通道,对快速取得战场优势,完成作战目标有着重要影响。方法 梳理了航战座舱显控系统的发展、相关代表人物与研究成果;基于人机协同作战环境中面临的挑战,探究座舱显控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从座舱显控界面信息表征设计和交互的实现形式方面归纳梳理人机协同作战下的座舱显控交互设计研究热点;提出未来座舱显控交互的发展趋势。结论 航战座舱显控交互与人机协同作战密切相关。在智能技术支持与人机协作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机协同作战下的座舱显控交互向着任务相关、信息呈现、认知融合的界面设计与多通道的交互手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战无人机系统的人、机功能动态分配模拟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人的处境意识在作战无人机的任务管理和操作环节中的作用和地位,应用软件编程构建了目标判别任务条件下,基于人的监视效率变化的人-机界面自动调节环节。初步实现了作战无人机任务管理过程中的人、机功能动态分配仿真,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界面更有利于保持操作人员的处境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产业工人工作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72份产业工人数据,用SPSS22.0对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作重塑中的认知、任务和关系重塑能显著降低产业工人的离职意愿,人-工作匹配部分中介工作重塑三个维度对离职意愿的负向影响;授权型领导在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影响产业工人离职意愿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任务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生产生活中很多视觉搜索任务是在低目标出现概率、有时间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本研究分析了目标出现概率、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对视觉搜索任务绩效的影响。实验将目标出现概率作为组间变量,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作为组内变量,进行了完全2×2×2因子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和低目标出现概率会显著降低搜索时间、凝视时间和凝视次数。目标有无和时间压力、目标有无和目标出现概率对搜索时间的影响交互效应显著。时间压力和目标出现概率对搜索时间的影响交互效应不显著,但对凝视时间和凝视次数的影响交互效应显著。实验结果对于视觉搜索作业任务设计,尤其是如安检等有时间压力、低目标出现概率的作业任务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产业工人工作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72份产业工人数据,用SPSS22.0对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作重塑中的认知、任务和关系重塑能显著降低产业工人的离职意愿,人-工作匹配部分中介工作重塑三个维度对离职意愿的负向影响;授权型领导在认知重塑和关系重塑影响产业工人离职意愿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任务重塑与离职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潍坊山水公司实行“人单酬合一”管理模式.即将质量、产量、电耗、煤耗、产风量等各项能源消耗指标制成订单.通过下单子-量化指标、领单子-落实到人、交单子-成任务、对单子-考核兑现管理,将指标自上而下地传递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身上,让每人都直接面对“订单”、面对市场,使公司的各项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轨道。同时,新型的管理模式也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孙虎  武月琴  郑杨硕 《包装工程》2018,39(16):108-112
目的为了提高导视系统中信息呈现与传达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境-人-技-物"四维体系对导视系统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从繁杂的导视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梳理有效信息的结构与互动关系。以平乐古镇导视系统设计为例,详述"境-人-技-物"四维体系中数据的采集与筛选,进而成为点位、载体与信息传达的设计依据。结论基于"境-人-技-物"四维体系的导视系统设计能使信息接收者更快捷地获取导视信息、获得更好的信息接收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