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袁金荣  徐薇娜 《地下空间》2004,24(B12):723-726
桩的中和点和中性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土力学家致力于桩的中性点的试验研究,得到的桩中性点在0.5L~0.9L(L为桩入土深度)范围内。本文应用黄金分割原理,提出桩的中和点的概念,并认为桩的中和点在0.382L处,桩的中性点在0.618L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直接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桩间土的分担荷载大部分以负摩阻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因此近似假定路堤桩为上部荷载直接作用在中性点处的桩基,以此作为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模式,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路堤桩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托板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中,托板桩桩身中性点位置是计算桩侧负摩阻力和下拉荷载的关键。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托板尺寸、桩间距、填土厚度和桩端土层刚度等对中性点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托板桩桩身中性点深度不同于常规桩,中性点位置受托板尺寸和桩端土的刚度的影响显著,而受填土高度和桩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一具体工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中性点的深度为0.33L)与实测值(中性点的深度为0.36L)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群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明芝 《工业建筑》1996,26(8):60-61
群桩效应群桩效应是指群桩中的每一根桩受地基相互作用的影响,使群桩的变形性状和承载力与单桩有所差异。群桩中单桩的变形性状或承载力特性与同一条件下单桩的比值,就称为群桩效率(e)。作用于桩头的荷载往往是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也可能是扭矩。各种荷载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5.
刘琼  郑勇强 《中外建筑》2007,109(9):90-92
桥台桩是在竖向和横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工作的.实践表明,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受横向荷载的影响很大.本文利用模型桩进行实验,讨论基桩在竖向和横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变形性能,来研究基桩的极限承载力.实验表明,竖向荷载的增大对桩身弯矩和桩顶位移的影响不大,而横向荷载的增大对桩身弯矩和桩顶位移的影响很大,直接导致基桩承载力的降低.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基桩的自由长度和横向荷载对其承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文中分析了竖向荷载下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对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提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荷载下非饱和软土场地单桩负摩阻力在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计算时,会遇到桩侧软弱土层深度确定困难、负侧摩阻力分布形式与该规范建议方法确定的形式有差异等问题,导致基桩负摩阻力计算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对正负侧摩阻力规定或推荐的做法,国内外对单桩负侧摩阻力的研究、实测成果,结合某工程场地形成后大面积填土荷载作用条件及地层分布等,建立了大面积荷载作用下基桩负侧摩阻力分布的概念模型;基于实测桩侧土变形数据,对场区土层的变形数据进行对数曲线拟合,确定场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及桩侧土固结度,并以此来计算桩及桩侧土考虑时间效应的分层沉降,然后基于桩及桩侧土变形相等的原则确定考虑时间效应的中性点.最后给出了大面积荷载下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某工程项目为例的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对大面积荷载下单桩负摩阻力计算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微型桩基础抗压承载机理及其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单桩可看成纯摩擦桩进行抗压承载力计算;微型桩群桩在极限下压荷载作用下,承台底部土体承担荷载比例仅为4.8%,在进行微型桩群桩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承台底土的承载作用;由于承台对下压荷载的重分配,在下压荷载作用下,角桩承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微型桩抗压群桩效应系数可取0.8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CFG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主要通过桩土承载力的叠加获取。依据CFG桩复合地基中性点处桩土变形协调,计算中性点的位置;通过分析褥垫层隔离体,探讨中性点处桩体轴力。根据桩体受力与变形的特殊性,提出新的计算模型:将中性点以上桩体和褥垫层看作倒置的桩对地基土的作用,认为褥垫材料的流动补偿是破坏;中性点以下桩对地基土为刺入式破坏。根据新模型计算极限承载力,以期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年冻土中的桩,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将产生三项反力:季节融化层与桩周的摩阻力、多年冻土层与桩周的冻结力、桩端承载力。基于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探讨了上述三项反力的取值,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