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丹凤  高会杰 《当代化工》2021,50(5):1017-1021
由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脱氮菌株DN-3,通过对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脱氮副球菌属,该菌株可利用丁二酸钠和甲醇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在限氧条件下反应48 h时,总氮脱除率达99.9%;在好氧条件下反应48 h时,总氮脱除率只有37%.该菌株在限氧及好氧条件下,可利用氨氮进行异养-好氧反硝化,氨氮脱除率均可以达到99%以上;在限氧条件下,可单独利用硝态氮作为氮源进行反硝化脱氮.该菌株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独立完成生物脱氮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2.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分隔式电极生物膜反应器(C-BER)在限氧条件下的硝化/反硝化,溶氧质量浓度约1mg/L时考察了低碳氮比时微电解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发现脱氮作用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碳氮的量比为1,电流为5mA和15mA时的平均TN去除率分别为33%和45%;碳氮的量比为0.5,电流为25mA并将30%出水回流,TN去除率可达60%,其中自养反硝化脱氮占51%。碳氮的量比为1,电流为15mA时,NH3-N去除率约为50%。碳氮的量比为0.5,电流25mA,NH3-N去除率增加到70%。两极之间SND脱氮量占总氮去除的64%。试验表明,提高电流和出水回流都有利于限氧条件下发生SND;微电解能促进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国超  王文华  王悦  邱立平  邱琪  孙绍芳 《净水技术》2021,40(12):78-83,131
针对现行污水处理厂市政二级出水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文中构建了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缺氧-好氧(AO)两级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进水碳氮比(C/N)、回流比及溶解氧(DO)浓度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进行了处理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进水的C/N为4: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佳,并且在缺氧段实现了氨氮与硝态氮同步去除,持续提高C/N,系统整体处理效果并无明显增强;系统的脱氮效能随着回流比的提高而降低,选用最低回流比(100%)为最佳处理工况之一;好氧柱中的DO含量为2 mg/L时,回流至缺氧段的DO浓度最低,系统处理效果最佳.在选定的最优工况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稳定,系统出水中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0.001)、(4.210±0.352)mg/L和(12.560±1.033)mg/L.数据表明该系统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运行情况良好,脱氮效果明显,处理后水质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室小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厌氧/缺氧与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相结合的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碳源这一主要矛盾,并可以分别控制硝化污泥与反硝化聚磷污泥的污泥龄,而且该系统适合处理C/N较低的生活污水,与传统除磷脱氮工艺相比,不用额外投加碳源,剩余污泥含磷量高,节省曝气量.系统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8%、92.51%、75.75%和84.47%.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中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及其脱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三株高效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这些菌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RNA鉴定,命名为B.subtilis CL1、B.subtilis CL9和G.terrae CL6。在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初始氨氮浓度为50 mg/L、碳氮比为20、温度为30℃、pH为7、反应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B.subtilis CL1和B.subtilis CL9对氨氮的去除率均为99%,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8%和96%。以乙酸钠为碳源,其他条件与上述两种菌相同的条件下,G.terrae CL6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达到100%,且在硝化过程中没有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连续流A/O系统富氧条件下脱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家玮  李军  卞伟  郑林雪  王盟 《化工学报》2014,65(10):4071-4077
基于添加流离填料的连续流A/O生物膜反应器,研究城市污水生物脱氮特征。系统在富氧条件(溶解氧大于1.5 mg·L-1)下连续运行113 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稳定在50%。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好氧区和出水均无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积累现象,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特征。16S rDNA分析表明,实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功能细菌为好氧区存在的好氧反硝化菌;FISH分析表明,不同好氧区的好氧反硝化菌的活性和相对数量不同。结果证明系统内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主要由好氧反硝化作用实现,硝化反应产生的硝酸盐类物质得到去除。根据试验结果与微生物学分析,提出了在富氧水环境中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途径脱氮的生物膜模型。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了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不同进水条件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较高即外部碳源较为充足时,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接近;而当进水总氮浓度较高即外部碳源受限时,生物膜系统的脱氮效果优于颗粒污泥系统。在不同的HRT条件下(3~6 h),反硝化生物膜系统的深度脱氮效果均优于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且当HRT=5 h时,两系统的脱氮性能均达到最高。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脱氮性能方面略胜一筹。但是,结合经济性和去除性能进一步分析可知,与生物膜系统相比,颗粒污泥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无载体成本等低成本的显著优势,在既有工艺出水深度脱氮的工程实践中,可优先选择反硝化颗粒污泥工艺,并可通过控制颗粒粒径和系统运行参数等措施强化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8.
2个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在厌氧/好氧/缺氧交替条件下运行,以比较表面活性剂SDBS促进剩余污泥发酵产生的发酵液(S-SBR)与乙酸(A-SBR)分别作碳源对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SBR反应器中均发生部分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段,S-SBR中亚硝态氮累积的VSS最高浓度为3.5mg·g-1,累积率达到70.0%,分别为A-SBR的2.3倍和1.7倍;A-SBR中的磷主要通过好氧聚磷去除,而S-SBR中除了好氧聚磷外,另有13.0%的磷通过反硝化除磷去除,使得S-SBR中总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4.7%和100.0%)比A-SBR(分别为79.2%和73.4%)高,因此,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作碳源与乙酸相比有助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保持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
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处理猪场沼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猪场沼液脱氮难的问题,通过在UASB中实现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达到脱氮除碳的目的.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31~35℃),UASB经过成功启动和90d的运行,逐步实现了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COD去除率为80% ~90%,NO2-N去除率为90%以上,总氮去除率为50% ~60%,氨氮去除率为8% ~24...  相似文献   

10.
A/O体积比对BAF前置反硝化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O法的BAF前置反硝化脱氮工艺同时具有A/O工艺和BAF工艺的优点,试验考察了4种A/O体积比(n)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及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与n呈正相关;同时该工艺具有很强的硝化和脱氮性能,其出水氨氮和总氮均能达到域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当n为2/3时,该工艺对氨氯和总氮的去除率均达到最佳,分别为92.7%和70.4%;此外,在回流比为150%,进水流量为16.5L·h~(-1),气水体积比为4:1~6:1,水温为19.5~26.5℃的条件下,O段对TN的去除率72%,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缺氧-好氧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式缺氧-好氧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并对实现锺程硝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pH是实现稳定亚硝化的主要因素.当DO的质量浓度为2.Smg·L~(-1)、温度30℃左右时,NH_4~+-N去除率达到99%,亚硝化率达到95%.出水NH_4~+-N的质量浓度小于20 mg·L~(-1),达到了GB 16889-2008要求.由于在曝气池内投加的生物载体形成了缺氧微环境,为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强化了脱氮效果.回流比为2时,TN平均去除率为73.60/0,其中SND脱氮率为91%.  相似文献   

12.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生物脱氮,机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常规硝化-反硝化途径。第二种为亚硝化-反硝化途径,颗粒污泥的外部为好氧的硝化区.通过适当的控制.使硝化过程停留在亚硝化阶段.直接进入内层进行反硝化。第三种为硝化-厌氧氨氧化途径.通过外层的硝化和内层的厌氧氨氧化作用实现脱氮。第四种为硝化-反硝化聚磷方式.颗粒污泥内部在反硝化的同时聚磷,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第五种脱氮的途径为好氧反硝化。在不同的条件下.某一种脱氮的途径可能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好氧反硝化菌群体系,通过改变共基质及pH值,在好氧条件下研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生物降解特性,以及在EDTA存在条件下该体系的脱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群能够具有同时反硝化和降解EDTA的作用;单基质条件下EDTA难以生物降解,共基质可以促进EDTA的降解。其中,乙酸钠作为共基质经过7dEDTA降解83.24%,同时具有很好的反硝化效果;以葡萄糖作为共基质7dEDTA降解68%,但存在亚硝酸盐累积现象。酸性条件下对EDTA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EDTA降解效果较好,在pH值为7~9范围内,pH值对EDTA生物降解影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4.
操家顺  陈洵  方芳 《净水技术》2013,(6):40-44,63
以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A/A/O中试装置开展处理实际污水的研究,通过与实际工艺的运行效果对比,系统探讨了低溶解氧(DO)浓度以及好氧池末端非曝气区的设置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好氧区的DO平均浓度从2.2mg/L逐渐降至1.0mg/L时,系统COD的去除效率与硝化效果未受到影响,但除磷效果明显下降;随着DO平均浓度的降低以及非曝气区对DO的缓冲,保证了缺氧区的缺氧环境,同时有效降低了内回流液中DO浓度的携带对碳源的消耗,提高了反硝化效率,使得系统对T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就总体运行情况来看,A/A/O工艺中好氧区DO的平均浓度可以在1.0—2.0mg/L之间运行,同时在好氧区末端设置非曝气区,可以有效地缓冲内回流液中DO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5.
孙宏蕾  方蔚  肖游  黄永康 《煤化工》2005,33(1):37-40
对原以好氧生物处理为主的污水综合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厌氧-缺氧-好氧的污水处理单元。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工艺解决了污水脱氮问题并提高了COD的去除率,其运行情况表明:氨氮的去除率约为70%~90%,COD的去除率由原来的平均80.0%提高到平均87.0%。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焦化厂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曹亚丽  王霞  胡凯  孙杏  侯克锁 《净水技术》2022,41(2):58-62,86
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影响AAO工艺脱氮除磷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改良型AAO-MBR工艺处理某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夏季时HRT对处理装置出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中CODCr、氨氮的去除效果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50%、98.90%.TN去除率为26.50%~56.60%,随厌氧...  相似文献   

17.
碳源类型和温度对BAF脱氮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钢铁厂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系统的挂膜,不同碳源类型和温度对该系统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含有硝化菌与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菌液进行挂膜,16d基本完成挂膜,氨氮、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2%和92.2%。不同碳源类型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存在差异,以葡萄糖和乙醇作为碳源时效果最佳,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超过85%,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是93.4%、95.6%。乙酸钠为碳源时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积累最高达5.79mg/L,采用其它碳源时亚硝态氮几乎没有积累;当不投加外部碳源时,通过内源呼吸代谢作用进行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差,总无机氮的去除率仅有20.4%。随着温度的上升,硝化和反硝化效果逐渐升高,其中硝化的最适温度是在27.3℃左右,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1.1%,好氧反硝化过程对温度的耐受性比较好,在17.5~33.1℃时,平均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硝化/反硝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宗政  骆欣  顾平 《水处理技术》2005,31(4):6-9,13
本研究采用前置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Anoxic/Oxic Membrane Bioreactor,AOmR)处理废水,分别对NH^ 4-N及总氮(TN)的去除效果、硝化/反硝化能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碳源充足、水力停留时间(HI汀)为6.5h、污泥泥龄(SRT)为30d、pH值范围为7、0~8.5条件下,进水NH^ 4-N平均值为240mg/L时,反应器能够保持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出水NH^ 4-N值能稳定在2.5mg/L左右,平均去除率为98.5%,TN平均去除率为65%。  相似文献   

19.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运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中接种好氧硝化污泥,进行了培养厌氧氨氧化污泥的研究。在进水pH值为7.2~7.8,温度为30±1℃的条件下运行142d,成功培养出厌氧氨氧化污泥。反应器内的污泥量(以VSS计)由原来的9.90g/L增加到18.99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0d,总氮容积负荷为0.4318kg/(m·3d)时,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93.3%,平均为80.5%,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3.9%和99.8%,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2%和85.7%,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的比例为1∶1.387±0.024。对该工艺优化实验研究表明,适宜pH值为7.2~7.8,最适宜温度为35℃;且适度强化反硝化作用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20.
底泥中氮的释放与溶解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停  姚萌  刘春杰 《净水技术》2012,(1):70-72,92
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贾鲁河(郑州段)污染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制的原始柱状底泥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溶解氧量对底泥中氮的释放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溶解氧是影响底泥中氮转化的主要因素,给氧条件下可以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氨氮的去除转化较彻底;当水样中溶解氧量为8.5~11.4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最早发生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