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山西灵石启光电厂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介绍了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甩负荷试验过程,并对甩负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机组在进行50%及100%甩负荷时采用锅炉压火方式,可保证锅炉各项参数在可控范围之内,能满足机组快速并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快速甩负荷功能对于维持电网及大型火电厂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布连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快速甩负荷(fast cut back,FCB)试验时,通过合理调整磨煤机跳闸次序及时间间隔,以及合理控制一、二次风和引风,能够维持良好的炉膛负压及锅炉的正常燃烧。探讨了对高、低压旁路的控制方式,以及汽温、汽压、凝汽器及除氧器水位等重要参数的控制策略,结果显示,各主要参数波动幅度小并能够迅速稳定,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逻辑功能设计的完善性,为超超临界机组快速甩负荷试验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快速甩负荷功能对于维持电网及大型火电厂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布连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快速甩负荷(fast cut back,FCB)试验时,通过合理调整磨煤机跳闸次序及时间间隔,以及合理控制一、二次风和引风,能够维持良好的炉膛负压及锅炉的正常燃烧.探讨了对高、低压旁路的控制方式,以及汽温、汽压、凝汽器及除氧器水位等重要参数的控制策略,结果显示,各主要参数波动幅度小并能够迅速稳定,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逻辑功能设计的完善性,为超超临界机组快速甩负荷试验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1000 MW机组甩负荷转速飞升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是最恶劣的一种工况,它将引起机组转子转速飞升,进而威胁机组的安全性.借助Simulink仿真工具,对某型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转速飞升特性进行了仿真.定量分析了再热容积时间常数和转子飞升时间常数对调节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对快速甩负荷(FCB)工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转速飞升预测.  相似文献   

5.
甩负荷试验是考核机组调节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动态特性的最直接手段,因此新建机组甩负荷试验结果的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某新建上汽超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过程、试验结果以及仿真过程的分析,结合该类型机组DEH系统控制特点,得到了导致甩负荷试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贵州兴义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就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安全控制措施,对类似机组的甩负荷试验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数发电机组的旁路系统无法投入全部保护功能,仅在机组起、停阶段作为锅炉和汽轮机的疏水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旁路系统控制策略,将高压旁路系统划分为5种控制模式,实现了旁路系统从机组起动到并网,再到解列和锅炉停炉的全程自动控制。通过低压旁路系统前、后蒸汽焓降的计算,可精确预估低压旁路系统所需的减温水量,从而确保低压旁路系统排汽满足凝汽器的运行要求。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二期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实现了机组不停炉快速甩负荷(FCB);在旁路系统考核试验结束后机组8min内重新并网,15min后机组负荷升至480MW。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上海汽轮机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50%甩负荷试验过程,以及机组甩负荷防超速保护功能。从甩负荷判断速度、 DEH(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调门快关时间3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甩负荷后汽轮机转速飞升过高的原因是调门快关指令柜间的通信广播频率为慢速。对通信设置进行修改后,机组50%甩负荷试验汽轮机飞升转速在合格范围。  相似文献   

9.
介绍并分析了国华陈家港电厂660 MW超超临界2号机组启动调试中高加切除试验、RB(快速减负荷)试验、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甩负荷试验的主要过程及参数变化趋势,针对试验中的关键要素,提出合理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机组生产期安全运行提供经验,可供同类型机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甩负荷试验是考核机组调节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动态特性的最直接手段,通过比较哈尔滨汽轮机厂1 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与常规火电机组在甩负荷功能,以及转速控制方面各自的特点,对该机组甩负荷试验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进行阐述。并结合该1 000 MW机组甩负荷后DEH(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回路切换的特点,分析了机组在首次甩50%负荷试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凸显了控制回路切换功能在甩负荷试验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同型机组甩负荷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轻型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系统)在采用双闭环PI控制时的参数多并且整定复杂的问题,采用内模控制原理对PI参数整定算法进行改进,改进算法只需调节一个参数,使参数整定变得简单快捷,同时可以保留双闭环PI控制系统优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一个参数整定的VSC-HVDC系统参数保有双闭环PI控制系统的优良性能,系统鲁棒性好,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快。  相似文献   

12.
级联全桥型直流断路器控制策略及其动态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直流线路中的分断装置,是构建直流电网的关键设备,可促进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的发展。文中详细描述了级联全桥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与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串联的断路器拓扑相比,该拓扑中全桥模块间的电压平衡更易于实现。针对该断路器拓扑提出了快速故障检测方法和预转移控制策略,以缩短断路器的分断时间,搭建了低压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并通过动态模拟试验验证了断路器的分断原理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网虚拟磁链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柔性并网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双馈风力发电机与电网的"柔性连接"特性,基于合理的转子侧交流励磁控制可实现发电机柔性并网.在推导双馈风力发电机空载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电网虚拟磁链的概念,给出了柔性并网中双PWM励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基于电网虚拟磁链定向的机侧变换器矢量控制策略和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网侧变换器矢量控制策略.设计了具有初始磁链估计、不需电压传感器的虚拟电网磁链观测器,该观测器实现简单,精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柔性并网技术安全稳定,电流冲击小,满足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VSC-HVDC并网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VSC-HVDC系统应用于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远距离输送时,要解决电网故障时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LVRT)问题。为此,提出VSC-HVDC系统与风电场的协调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期间,通过HVDC两端变流站对电网提供无功支持并采用基于频率控制的快速功率降低算法控制风电场馈入功率,维持直流线路功率平衡。同时,提出风电机组分层控制,使之与HVDC功率控制相协调,保持风电机组的电压稳定。VSC-HVDC系统与风电场间无需通信连接,无需增加设备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最后,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海洋  张焰  张旭明 《华东电力》2006,34(12):41-44
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IEC61970公共信息模型CIM所定义的电力设备模型和图形拓扑结构模型,构建了地区电网设备图元及图元敏感区域,提出了基于CIM建模的电网拓扑分析的快速算法,实现在绘制网络接线图的同时完成设备连接关系节支矩阵的建立.根据CIM模型构建了地区电网专家系统知识库,并研究设计了专家系统推理机,实现了智能生成操作票.通过某地区电网运行,得到很高的出票正确率,提高了操作票开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能源采用同步电机对(motor-generator pair,MGP)并网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首先给出了新能源采用MGP并网的结构及控制方法。然后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其功率传输模型和电磁机械耦合特性,揭示了控制参数、MGP的惯性和阻尼系数对频率和功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LECS中建立仿真模型并设置电压故障,对比不同参数下系统频率和有功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参数的优选有利于抑制和衰减频率和有功的振荡。最后,在新能源经MGP并网实验平台中分别对比了不同电压升高幅度下的频率和功率响应,以及相同负荷变化下光伏直接并网和经MGP并网的有功频率响应,验证了MGP提升新能源并网暂态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成为未来中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在电路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在阀组电压平衡控制、阀组退出后直流功率控制、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等方面需要研究适用于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控制策略。在阀组电压平衡控制方面,两个阀组各运行在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通过换流变压器分接头来平衡电压;在阀组退出后直流功率控制方面,研究阀组退出后限制的功率分配策略;在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方面,大扰动下采用实际电流计算最大触发延迟角;在无功功率控制方面,连接不同交流电网的换流器分别控制各自的无功功率。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of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 (VSC) in large-scale wind farm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nstant DC voltage for connecting to the long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technology.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based on a multi-loop current and voltage control for tracking the predetermined value of the DC link voltage in the rectifier side station to achieve proper performance in the irregular circumstances of wind farm operation. In addition,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able to transmit the maximum input power to the consumption sid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grid side converter. Grid connection of the HVDC system is analysed under two conditions: balanced AC grid, and connection of unbalanced nonlinear load into the AC grid. The control strategy guarantees injection of minimum harmonic current components from the grid to the loads. MATLAB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variations in AC voltag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wind turbines output voltage.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海上风电场并网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变压器耦合型VSC-HVDC系统,各模块交流输入端通过多绕组变压器进行相互隔离,直流输出端由多个功率模块串联构成,通过灵活地增减模块数目,以获得不同的直流电压,各功率模块可以独立控制;建立了VSC-HVDC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VSC-HVDC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孤岛效应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安全隐患很大,必须针对这种分布式电源的特性,采用被动式检测技术或主动式检测技术模式中的某一种方法,快速、准确检测并同时采取反孤岛效应的措施来保证电网、设备及人员的安全。自适应逻辑频率偏移法可以有效解决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盲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