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烘干炉的燃烧方式进行改进,采用直燃式的换热方式,缩短了烘干温升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满足了产能提升需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钛基涂层电极的烘干过程设计了一种隧道式干燥机,通过相应计算合理规划了隧道长度、料架运行速度等参数。为使隧道内风速、温度分布均匀,保证电极得到均匀充分的干燥,通过CFD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隧道内流体域进行仿真,通过设计相应的正交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隧道截面宽度、隧道高度、进风角度、热风循环位置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工频感应加热和熔炼近几年来已普遍地应用于生产,而把工频加热用于烘干设备上国内还为数不多。烘干设备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都采用远红外加热,虽然远红外加热有着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及局限性。如长沙铝制品二厂原采用一台远红外烘干炉用于铝制品洗白后的烘干,由于铝制品对远红外线的吸收能力差,加上元件寿命短,需要经常维修,因此,使用效果较差。针对以上原因,我们于1981年为该厂设计了一台工频感应加热烘干  相似文献   

4.
多波段共口径红外系统光机热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红外系统对热辐射比较敏感的特点,即除了来自系统外部的杂散热辐射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系统内部的热辐射也会降低系统的灵敏度,在研制某型号红外系统中,根据技术指标对其光学系统、机械结构以及热辐射抑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和设计.系统口径1000mm,采用可见光、中波红外、长波红外3个光谱波段共用口径的光学结构,可见光波段焦距2000 mm,目视鉴别率690 lp/mm,中波红外波段焦距为2000 mm,长波红外波段焦距为2000 mm.采用地平式二维转动机构以实现对成像头部组件俯仰、方位的调整,保证对目标的瞄准和跟踪.重点对系统内部杂散辐射进行了分析,包括机械内壁不同表面不同发射率对像面接收辐射能的影响,以及光机内壁不同温度不同发射率对像面接收辐射能的影响.设计了水冷循环系统制冷光机系统的温度,降低系统内部杂散辐射.测试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焦距及目视鉴别率达到了预先设计的要求值,各红外分系统的焦距也分别到达了预先设计的要求值,所摄取的图像对比度清晰.  相似文献   

5.
段成龙 《机械制造》2009,47(10):43-45
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用于晶圆表面干燥的烘干工艺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组成。经过实验和用户使用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半导体企业对晶圆表面的一般烘干要求。系统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占用空间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及农场种粮大户,设计了稻、麦、玉米燃油干燥机,整机设计烘干段采用积木式结构,对烘干箱体等有关结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隧道臂式掘进机的工作过程和切削头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出掘进机容易失稳的工况,然后分别对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计算式同时用设计参数验证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烘干失重法水分检测标准方法测量时间长、耗能大、效率低的问题,对传统烘干失重法进行重大改进,提出一种水分测定预估融合方法,在试样烘干失水过程中预估试样完全失水的状态。根据红外干燥失水过程特点,应用Luikov理论结合Fick扩散定律对试样的烘干失水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失水状态预估的融合算法形式,进一步建立起止时刻判断的自适应决策机制,依据干燥速率确定预估起点,设定二级阈值搜索预估终点,由此完成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串行迭代预估融合算法设计,并以玉米粉、鲜猪肉为试样验证算法的普适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预估方法与传统烘干失重法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853×10~(-3)~9.891×10~(-2),节省测定时间37.45%~55.54%,在保证测量准确度前提下能大力提高烘干失重法水分的检测效率,有效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9.
以烘干炉温度为被控对象,由于烘干炉温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和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传统的控制器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是将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和BP算法的在线学习结合起来,先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离线训练,然后再用BP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进一步在线学习.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与模糊控制、传统PID控制相比较,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能使非线性、大滞后等特殊的系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心耕 《光学仪器》2001,23(6):169-173
高截止度宽带红外滤光片是新型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件之一.介绍了高截止度宽带红外滤光片的设计方法和镀膜的工艺技术,给出了膜系设计和研制的结果,并与国内外同类滤光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这种红外滤光片的膜系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