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某小型平原水库工程,探讨利用煤矿塌陷区修建低坝水库的可行性。对附近煤矿采煤塌陷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等级判断该区是否适宜建设水库,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认为通过采取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利用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或中等的煤矿塌陷区修建中小型低坝水库,既可减少占用耕地,又起到了对煤矿塌陷区整治、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单元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差异函数和相对隶属度,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官地水电站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本文对打罗施工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打罗施工区场地稳定性条件较好,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桥沟和打罗沟的泥石流。打罗施工区的修建不会诱发和加剧大的地质灾害,建设用地的使用是基本适宜的。施工场地应注意产生弃渣泥石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不同权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怒江黄登水电站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采用四种不同的权重计算方法对黄登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对比分析。利用边界确定的实际滑坡及崩塌面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以极高和高危险性级别面积百分比和与该方法下实际地质灾害在极高和高危险性级别下面积百分比和的商值作为判别各算法危险性评价结果准确率指标。通过计算比较,四种权重计算方法的评价结果准确率依次为特征向量法、最小二乘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对比各判断矩阵不同算法下权重值,发现影响不同算法权重计算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意义、归纳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对今后实际工作中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既是国家对建设项目征地工作的要求,又是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拟建工程附近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分析,评估了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危险性,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并针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为南水北调济南-引黄济青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为标准,结合浦北县福旺水库地质条件,在该水库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综合判断该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及适宜性。评估结果认为:拟建工程虽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经过合理的施工及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消除这些隐患,且防治工程较简单,所以场地是基本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廊坊市各县级行政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及水资源负异常指数归一化处理,对各县级行政区综合危险性指数进行判断,进而进行危险性等级划分。最终结论为三河市、香河县的干旱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低风险,大厂回族自治县、广阳区、永清县、固安县的干旱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中低风险,安次区、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的干旱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中高风险。  相似文献   

9.
防汛预警指标与等级划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受洪水威胁的区域,在其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水灾发生的类型与可能的规模、风险的时空分布以及致灾过程的特点,均有其内在的规律。为了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有效组织快速响应,需要选择一些指标作为危险性判断的依据,设定若干阈值作为危险性等级划分的标准。通过中外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预警指标选择与等级划分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活动等造成的损失 ,研究开发出了基于商业GIS软件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 (RiskAnly)。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并利用此系统对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最终的风险评估 ,同时给出了全国历史滑坡分布密度图、滑坡危险性等级分布区划图等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防汛墙安全等级,制定防汛墙除险维修方案,通过73807部队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工作,总结防汛墙安全鉴定工作经验,为开展黄浦江防汛墙安全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是研究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结果可为区域洪涝灾害监督预测、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与规划提供依据。以河北武安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理论为基础,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从洪涝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灾害敏感性以及防减灾能力三个方面出发,选取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经济投入水平等社会经济要素共9个评价指标,采用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得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武安市洪涝灾害风险分布整体呈现由中部、西南部高风险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河谷风险等级突出,洺河沿岸地区的风险要高于其他地区;平原风险等级明显,平原区由于易出现洪水汇入,且敏感性强的特点,易出现洪涝灾害;农耕区域的风险等级要高于林草区域。通过历史灾情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武安市洪涝灾害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深圳市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大风险要素出发,利用Arc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洪涝频发的深圳市进行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最终生成以100 m×100 m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我国浙江省作为研究区,以其县域作为基础的计算单元,从洪水灾害系统理论出发,构建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因子指标体系对宏观区域上的洪灾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的原理,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易损性、区域防灾力等要素选取了巧个风险评价指标,并为各风险因子及其基础指标分配了权重。根据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和风险分级方法,对研究区的洪灾风险等级及风险类型做了定量化分析。经计算,浙江省高等级的洪灾风险集中分布于浙北的冲积平原区和浙东的沿海丘陵平原区,在浙西的金华衡州盆地也有高等级洪灾风险呈点状分布。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浙江省的洪水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伴随超标准巨震、极端暴雨洪水、巨型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极端载荷作用下梯级水电枢纽群的灾害风险分析与防控等问题成为当前水利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分析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研究现状,绘制了国内外水库大坝溃坝事件的时间序列图,分析了梯级水电枢纽群的风险特征,总结评述了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分析和巨灾防控研究进展,主要结论如下:1)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风险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2)梯级水电枢纽群风险分析方面主要聚焦于梯级水库连溃概率的分析和计算,对于溃决可能产生的巨灾损失的量化研究不足,缺乏对巨灾因子及其相关影响作用下巨灾风险的评估;3)缺乏对梯级枢纽群灾害链的阻断技术研究和应急避险方案设计研究。为此提出了梯级水电枢纽群可能最大灾难(Probable Maximum Disaster, PMD)的科学内涵,考虑可能遭遇的多种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特征,分析相互因果关系和极端荷载组合情况,初步建立了PMD评估的理论模型,为绘制梯级水电枢纽群在巨灾情景下的灾难空间外包线和估算PMD损失上限值提供科学依据,为梯级水电枢纽群巨灾风险分析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以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资料,以四川省为例,借鉴自然灾害风险概念,对山洪灾害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度进行了量化与分析,并根据区划理论的一般原则和全国山洪灾害一、二级防治分区范围,对四川省山洪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四川省山洪灾害可划分为6个风险区划单元,5个风险等级(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各风险等级所占全省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9.9%,12.8%,14.9%,5.9%和6.5%。其中,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山洪灾害风险水平较高,中风险区等级以上的面积占到了四川盆地及周边总面积的近80%;其次,秦巴山地区为山洪灾害次严重地区,中风险区等级以上的面积占到了区域总面积的近18%;其它几个三级区域山洪灾害风险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低风险和较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中单一赋权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风险等级难以客观划分的问题, 提出改进组合赋权-模糊聚类算法, 开展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考虑洪灾危险性、敏感性和易损性等 3 个方面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分别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 VC-CRITIC 法赋予主、客观权重, 通过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计算最优组合权重, 加权计算不同评价单元洪灾风险度, 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模糊聚类算法划分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以茨南淝左片防洪保护区遭遇淮河干流百年一遇洪水为例进行洪灾风险评价算法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极高风险区和 高风险区共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24. 87 % , 基本为淹没水深较大、地形位指数较低和社会经济价值较高的区域。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可靠, 所提改进组合赋权2模糊聚类算法可为防洪保护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几代专家辛勤耕耘,为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以来,随着防洪减灾研究所与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进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向“洪水管理”与“全面抗旱”的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从灾害学、防灾学与防灾减灾技术3个层次介绍了减灾中心近年来在防洪抗旱减灾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常规突变评价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突变评价法,该方法对常规突变评价法的初始综合值进行了调整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突变理论的旱灾风险多准则评价法。将此评价法应用于安徽省2005年各市旱灾风险总体评价,并与常规突变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映评价值的等级与大小,风险值的分布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周倩  刘德林 《人民长江》2019,50(8):28-34
居民的灾害风险感知水平对防灾减灾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以KAP模型(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为理论框架,从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居民洪灾风险感知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利用序关系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了洪灾风险感知指数,用于对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我国居民的洪灾态度表现最为积极,平均得分为7.84分;其次为洪灾行为,平均得分为6.45分;洪灾知识最为匮乏,平均得分仅为6.28分。②居民洪灾风险感知水平整体不高,平均得分7.83分;多数调查样本处于中低水平,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6.50%和46.01%。建议政府合理开展洪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社区应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居民应积极关注洪灾信息、学习防洪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