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师法自然"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时代母题.本文立足城市转型发展阶段,基于北京大量的案例实践,系统阐述了城市设计在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上应向自然学习的三个重点:一是探索非建设用地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构建独具东方文化意境的人居空间;二是倡导城市设计工作全过程的协商与共治,推动城市设计从空间管控向设计治理转型;三是挖掘并展现文脉传承的空间逻辑,实现文化引领、特色风貌塑造.最后,文章指出,面向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使用需求,城市设计应不断改革创新,倡导当代城市设计价值观进一步回归,协同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受土地资源短缺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已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扩张的增量型城市设计向立足于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转型也将成为重要趋势。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研究从品质、活力、民生三个方面探索基于建成环境的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理念与路径,通过对现存城市空间结构的补救性干预,纠正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缺陷,从偏好"宏大场景"的展现转向关注"平民叙事",从而实现城市环境和日常生活空间品质的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系统化的制度建设保障其良好运行。文章分析了城市设计立法的实体与程序取向,从程序管控视角梳理英国城市设计运作的法律规定与制度保障,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多元参与等外部因素对城市设计法制化运作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城市设计的法制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21,37(8)
城市设计是塑造和干预城市空间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正在成为引导城市更新有序发展的重要治理手段,对提高城市更新成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引入城市设计治理理论,构建城市设计治理工具化应对城市更新不同目标层级的理论框架,探索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结合的正式路径之外的,以治理主体创新与半正式治理工具来助力城市更新的策略。同时,结合北京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实践,综合评判新的城市设计治理路径应对现实挑战的适用性和优势,尝试为我国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的全面深化对我国现有城市社区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城市社区需要智慧治理,其不仅要实现智能化以提升社区"智力",更要通过和谐的治理主体关系与恰当的治理方式,实现"慧"的治理。文章基于佛山张槎"智慧城市管家"的创新实践,从技术支撑、治理主体与治理行为三个视角探讨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实现路径:全面一体的智能化建设、建立合作均衡型的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关系和合理高效的创新型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何婧  周恺 《城市规划》2021,45(4):94-105
共享经济新浪潮席卷了全球生产、生活领域,对我国城市产生了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政治影响.为顺应共享理念带来的思想变革,塑造共享城市治理新范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定义、驱动因素及表现类型,并批判性地指出其"效率与公平"的失衡问题;其次,从"经济模式"和"社会行为"两个维度,梳理了共享范式的转型理论,阐释其"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主张;最后,结合国际共享城市经典案例,提出将"智慧治理"和"协同治理"分别作为未来共享城市治理的效率策略和公平策略.希望通过系统介绍共享城市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提升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时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少云 《建筑师》2012,(6):10-13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设计运作体系中城市设计编制和城市设计实施两个阶段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和观点的深入分析评价,认为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特点,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充分结合,在城市设计编制类型划分中采用两分法: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施体系中采用融入型城市设计和独立型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以兼顾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双重目标,建立务实的城市设计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采取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三亚城市设计控制工作的系列项目实践,在城市设计控制改良规划管理、引导开发秩序、辅助公民社会运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新性的思考和实践。提出将城市设计控制作为优化城乡规划法制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引导市场有序化开发的"系统指引",公民社会自治理的"辅助手段",成为搞好"城乡微观空间治理"的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推进,针对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解析澳大利亚城市水管理目标的转型及水敏城市设计(WSUD)演进过程,将水敏城市设计演进分为萌芽、产生、示范及应用4个阶段,进而分析其演进中的成功经验与前沿趋势,为我国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启示与借鉴。认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行政与制度建设、设计科学依据、项目监测与评价、项目示范推广,以及处置序列合理组织5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探索弹性多元的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界定城市设计制度概念,研究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的制度环境,剖析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矛盾和争议三个角度入手,探讨了我国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适宜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科  张晓莉 《规划师》2012,28(8):55-58
我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需要及时应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等领域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城市空间形态也因此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快速发展模式在满足各种城市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的关注也逐渐集中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方面,因此.将城市设计纳入规划管理,并通过城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提高城市整体品质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一大诉求.研究从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北京中心城地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标准与管理办法研究》,从规范编制、纳入管理和推广实施三个方面对如何健全北京城市设计导则的运作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规划师们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Urban design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discussion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cerning urban design ideas and thoughts.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frontier in urban design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field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urban design has undergone several development phases, including traditional urban design, modernist urban design, and green urban design. Considering the new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digitalization as the method and too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gital urban design paradigm" as the fourth generation and sums up its five innovative value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design is "multi-scale experiential control on space in the whole chain," and digital urban design has greatly expanded the scale of such kind of experiential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urban design paradigms are not simply successive, but inherited and partially iterative urban design "paradigm synthesis" under the joint effects of design objectives with difference in similarity,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nd various social demands. Digital urban design possesses not only the social values and design originalities of man-machine dialogues, but also quantitative properties and database outcomes, which can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 with or even merge into the statutory urban planning system of China. Thereupon,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 based on systematical coordination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浅析当代城市设计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经济管理学中的"经营”概念出发,回顾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相关国情,探讨在城市逐渐由外延扩张转为内涵发展的当代,城市设计概念与方法的转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作为"空间治理"政策工具的城市规划也纳入到了治理现代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中。通过分析主流城市规划的历史嬗变,认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门解决城市问题的学问,必然从属于"问题导向",且整体上具有"城市问题—孕育新理论—产生新问题"循环的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规划也被带入了"问题导向"发展的循环圈中。本文引入老子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人性论方面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框架,为规划转型提供了本土哲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王建国 《城市规划》2018,(1):9-19,73
城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设计思想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设计已经历了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以数字化为方法工具特征的城市设计发展新趋势,进而提出第四代"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的学术主张并概括剖析了其五大创新价值。城市设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重尺度的全链空间体验性把握",而数字化城市设计极大延伸了这种体验把握的尺度。城市设计四代范型之间并非简单的演替关系,而是在同中有异的设计目标、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作用下的传承和部分迭代的城市设计"范型合体"。数字化城市设计不仅拥有人机对话的社会价值和设计创意,而且其拥有的量化属性和数据库成果,可以更有效地结合乃至融合到中国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进而实现城市设计基于系统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新城市议程》做出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承诺,以应对全球城市的未来发展.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正处于从增量开发拓展转向存量提质更新的重要阶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应不断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把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导向,将空间塑造作为满足多样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包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基本路径.旨在重申在我国城市发展转型重要阶段,加强“社会-空间”视角研究城市发展,关切城市设计价值导向的重要性.分析论述了在社会-空间关系视角下开展城市设计实践所应对的城市发展特征和社会需求变化,强调了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时空特性和价值导向,结合我国当前城市现实背景提出了当下城市设计实践转型中,以人居科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寻在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三个重要方面体现城市设计领域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7.
徐晓燕  叶鹏 《城市规划》2017,(11):56-64
周期性经济变化与城市发展策略密切相关,这是由市场经济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城市复兴实践活动亦证明了这种内在规律。论文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特征性转变,解读了城市设计体系中"空间规划"和"公共政策"两个维度的关系。提出我国的城市设计应围绕技术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3个方面,充分发挥调控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作用。城市设计是一个通过空间的变化影响各种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通过引导投资去向、调动民间资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建构决策组织机构、保障公众参与的社会规制,城市设计学科有可能在转型期城市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各地编制了大量的城市设计,但实效性却普遍较低。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常州案例进行十余年城市设计实践的评估,系统揭示了当下城市设计实施中因制度缺失而带来的困境。同时,部分省市也进行了地方性的城市设计制度构建,但由于存在"重设计、轻管控"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当下城市设计实施困难的状况。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对城市设计认识的偏差,城市设计不是设计建筑,而是针对城市形塑过程进行的规划干预。因此,我国的城市设计技术规范化工作需要从"设计导向"转型到"管控导向",并通过与法定规划的多层次衔接、规范化的城市设计成果转译和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程序等,提高城市设计在规划建设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洪亮平  乔杰 《城市规划》2019,43(4):48-52
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说的发展,学说发展需要话语体系的建构。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了中国城市设计学说的思想之源。在对中西方城市设计发展进行比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立足中国城市设计核心思想及价值观,从基本概念与理论入手,用现代话语重建当代中国城市设计话语体系;指出城市设计话语体系应遵循"体用一源"的法则,思想及理论是"体",方法、策略及技术体系是"用"。城市设计学说不能被资本所绑架,关键在于学说应有独立的价值标准。人、自然和社会是城市设计价值观构建的三个基本维度,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把握城市设计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王波 《中外建筑》2012,(1):70-7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旧城改造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安江棚户区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设计原则、规划构思及规划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