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废弃甘薯渣作材料吸附水中盐基块绿。对甘薯渣加入量、过筛目数、盐基块绿初始浓度、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影响进行试验。选择影响显著的加入量、时间、初始浓度对其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当加入量0.8 g、时间80 min、质量浓度500 mg/L时有最大吸附率95.95%,实测吸附率95.84%,与预测值基本吻合。通过对盐基块绿的吸附过程做等温式和动力学分析,改性甘薯渣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甘薯渣吸附盐基块绿的过程是物理化学混合吸附。据Langmuir等温式计算饱和吸附量为16.62mg/g。通过SEM观测得知改性甘薯渣处理后疏松多孔的表面有利于吸附。由FTIR分析得知,羟基、羧基在吸附过程中有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146-149,153
首次以芹菜渣为生物吸附剂,采用静置吸附法研究了其对Cr6+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芹菜渣对Cr6+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r6+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芹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芹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随Cr6+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交实验得到3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温度>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2、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2h。对于50mg/L的Cr6+溶液,芹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10g/L;芹菜渣对Cr6+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先为快速吸附,当吸附时间超过90min时为慢速吸附;芹菜渣对Cr6+的吸附热力学情况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动力学情况可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中低浓度(≤30mg/L)的Cr6+溶液,芹菜渣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芹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对Pb2+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芹菜渣对Pb2+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Pb2+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芹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芹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交试验得到3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值>时间>温度,最优吸附条件为pH值4、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5 h;芹菜渣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的描述其吸附热力学情况;芹菜渣对Pb2+吸附先是快速吸附,吸附时间超过40 min后为慢速吸附,芹菜渣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50 mg/L的Pb2+溶液,芹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15 g/L;芹菜渣对低浓度(≤20 mg/L)Pb2+溶液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4.
苹果渣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磊 《食品科学》2012,33(21):78-82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苹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Cr6+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苹果渣对Cr6+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r6+初始质量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苹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苹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总体上随Cr6+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呈增大趋势;正交试验得到3个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吸附温度>pH值>吸附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4、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5h,此条件下吸附率为72.43%;苹果渣对Cr6+的吸附是先快速吸附,吸附时间超过120min后为慢速吸附,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热力学情况,吸附动力学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50mg/L的Cr6+溶液,苹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8:1000(m/V);苹果渣对中、低质量浓度Cr6+溶液(≤30mg/L)的吸附效果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5.
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枣核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 H以及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来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枣核能够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当p H均在6左右,吸附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枣核投加量分别为8、10g/L,用60目的枣核对50mg/L的两种染料废水处理7h,其去除率均在90%以上。枣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行为均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经计算得出枣核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22.94mg/g,对碱性品红的饱和吸附量为23.92mg/g。研究结果表明枣核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废料脐橙皮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与甲醛反应,制取生物吸附剂,考察Pb(Ⅱ)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对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向15mL、pH 5.0、质量浓度为150mg/L的Pb(Ⅱ)溶液中加入25mg改性脐橙皮,恒温振荡2h,改性脐橙皮吸附剂对溶液中Pb(Ⅱ)的去除率达99.85%。改性脐橙皮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在2h左右达到平衡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生物吸附作用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改性脐橙皮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85.19mg/g,最适pH值为4.0~5.5。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置吸附试验,研究了胡萝卜渣对铜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吸附率随胡萝卜渣粒径的减小而增大,100目时胡萝卜渣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可达76.35%;铜离子溶液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胡萝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胡萝卜渣加入量相同时,对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吸附率均出现一次最小值;在铜离子的初始浓度为10mg/L和胡萝卜渣用量为0.5g时,对pH值、温度和浸泡时间3种因素,在6水平上进行了正交试验,最佳吸附条件为废水的pH值为2、温度为40℃、浸泡的时间为3h;20℃和40℃时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胡萝卜渣对铜离子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占优势,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铜离子的吸附动力曲线结果表明,胡萝卜渣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比较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改性甘蔗渣对直接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改性后的甘蔗渣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染料直接大红4BS和直接蓝2B进行吸附研究,分析了温度、时间、盐浓度、吸附剂用量、染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改性甘蔗渣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规律和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50 mg/L,吸附剂加入量1.2 g,pH值为2,吸附温度90℃,吸附时间直接大红4BS为180 min、直接蓝2B为240 min的条件下,改性甘蔗渣对直接大红4BS和直接蓝2B有很好的吸附效果;染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有显著影响,吸附率随着染液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下降;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说明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杨酸对稻草秸秆进行改性,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以制备的吸附剂对Cu^2+的去除率为参考依据,优化吸附剂制备条件,结果显示:稻草秸秆与水杨酸质量比1∶1.5、改性时间120 min、改性温度35℃为最佳制备条件。同时进一步研究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当温度为35℃、pH为5.0、吸附时间为90 min时,0.15 g改性吸附剂对15 mg/L的Cu^2+溶液去除率达92.60%。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描述Cu^2+在改性稻草秸秆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用聚乙烯亚胺改性稻草秸秆(PEI-RS),研究处理温度、吸附剂用量、处理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对Cu(Ⅱ)和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 H5、处理温度35℃、吸附剂用量0.2 g、处理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40 mg/L的Cu(Ⅱ)和3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99%、96.16%。PEI-RS对该2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甘薯渣粉对小麦粉加工特性的影响,分析添加不同比例(0~15%)的甘薯渣粉对小麦粉的粉质特性、面团延伸特性、面包质构的影响,同时还比较了甘薯渣粉和小麦粉的基本成分。结果表明,甘薯渣粉膳食纤维含量是小麦粉的6倍多。含不同比例甘薯渣粉的混合粉在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面团拉伸距离、拉伸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拉伸最大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面包品质方面,添加甘薯渣粉造成面包硬度增加,当添加量为0~9%时,硬度差异不显著(p>0.05),当大于9%时差异显著(p<0.05)。面包的亮度、pH则随着甘薯渣粉比例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感官分析结果显示甘薯渣粉替代比例为0~9%时面包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芹菜渣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u2+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结果显示:芹菜渣对Cu2+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u2+溶液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芹菜渣用量增加而增大,而当用量相同时,对不同浓度的Cu2+溶液吸附率在15 mg/L均出现1次极大值.正交试验得到3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温度>时间,最优吸附条件是pH=6,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3 h.吸附以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为主,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更好地描述芹菜渣对Cu2+的吸附热力学情况,标准状态下芹菜渣对Cu2+的吸附热为10.49 kJ/mol;吸附过程是先快速吸附,当吸附时间超过60 min时,吸附量的增加趋于平缓,吸附动力学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纯化紫薯花色苷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结合花色苷p H示差法检测技术,分别考察了D101、AB-8、XDA-7、HPD-722、HPD-750、HPD-450、XDA-6、NKA-II、NKA9和S-8 10种吸附树脂对紫薯花色苷的吸附和洗脱性能,探讨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工艺。结果 XDA-7大孔吸附树脂对紫薯花色苷的吸附和洗脱性能较好。吸附过程中上样液浓度为450 mg/L,样液p H为4.0,上样速率为1 BV/h,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2 mg/g;洗脱液为60%乙醇溶液,洗脱速率为2BV/h时,洗脱解析率在94%以上,纯化效果较好。结论 XDA-7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紫薯花色苷的纯化应用,该纯化分离工艺简单快速,适合紫薯类花色苷的纯化制备。  相似文献   

14.
杜磊 《食品工业》2012,(3):91-94
研究了胡萝卜渣对Pb2+的吸附作用及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试验结果显示:胡萝卜渣对Pb2+的吸附率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Pb2+初始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胡萝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胡萝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加总体呈递增趋势;正交试验得出3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最优吸附条件是pH 5,温度40℃,时间3 h;胡萝卜渣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时间小于60 min时是快速吸附,大于60 min后为缓慢吸附;胡萝卜渣对Pb2+的吸附热力学情况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情况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于中低浓度Pb2+溶液(≤40 mg/L),胡萝卜渣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纤维素酶对甘薯残渣中纤维素降解工艺。以去除淀粉及提取果胶后的甘薯残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甘薯残渣的纤维素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薯残渣纤维素酶解最佳工艺为,甘薯残渣固液比1∶25(g/m L),醪液pH 5.0,纤维素酶加入量50 U/g甘薯渣。在50℃下恒温培养16 h。此条件下,甘薯渣中纤维素的转化率可达(4.52±0.14)%。  相似文献   

16.
菠萝加工成罐头和菠萝汁后会产生大量的皮渣废弃物,因此,菠萝皮渣的再利用是资源再生与低碳生活的重要课题。通过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菠萝皮渣纤维为填充剂,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来修饰壳聚糖分子,改善其对有害重金属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溶解度和脱水率测试,揭示了菠萝皮渣纤维素交联复配物比壳聚糖微粒在酸性介质中有较高的耐酸性,同时复配物比壳聚糖有更大的致密性和机械强度。吸附实验表明交联复配物对铜离子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在铜离子初始浓度为100mg/L时,吸附容量在pH6附近达到最大,为32.5mg/g,在pH6,浓度为15mg/L的条件下交联复配物7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6.67mg/g。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胶体磨湿法粉碎法、超声波辅助酸法、纤维素酶法3种方法处理甘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比较改性前后IDF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并测定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薯渣IDF相比,3种改性方法改性之后,甘薯渣IDF的粒径、分散指数显著降低(P<0.01),持油力、持水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而言,这3种改性方法对甘薯渣IDF改性都有效果,并且胶体磨湿法粉碎法改性对甘薯渣IDF的持油力、持水力、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效果最好。甘薯渣改性的IDF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应用于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18.
陈莉 《食品科学》2012,33(10):131-13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莴笋叶渣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加入量(X1)、质量浓度(X2)、时间(X3)、pH值(X4)、温度(X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为:Y=85.45862+11.80098X1-6.85546X2+0.24918X3+2.14203X4+1.12124X5-4.75315X12-2.40953X22-2.23141X32-1.49228X42-3.40533X52+3.84570X1X2+0.61717X1X3-3.15888X1X4-0.26948X1X5-0.29760X2X3+0.77899X2X4-0.01867X2X5-0.23965X3X4-1.45840X3X5+0.94533X4X5。各因素对莴笋叶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加入量>质量浓度>pH值>温度>时间,在加入量0.9g、Cu2+质量浓度30mg/L、时间5h、pH3、温度40℃条件下,莴笋叶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98.40%。验证值为97.96%,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对于60mg/L Pb2+溶液,莴笋叶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12g/L;莴笋叶渣对中低质量浓度Pb2+溶液的吸附效果好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