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睿  蓝俊豪  邱扬  费凌峰 《包装工程》2022,43(2):298-305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融入古蜀祈福祭祀的一项著名节事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将节事向日常园区游览的文化消费演进转化。方法以打造金沙祈福文化及其祈福文创商品为设计实务案例,剖析旅游场域构建祈福文化的特征,在祈福文化基因和实施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进行祈福文化的体验设计与创意实践,并对祈福文化体验的发展进行展望与反思。结论一方面博物馆借助祈福活动提升文化消费的体验品质与精神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祈福文化的IP挖掘和构建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品牌树立,增强与城市旅游、地域文化等相融合的文博事业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与探索南宁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南宁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导向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切实做好南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其中的综合性融入,以期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质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置身于"文创+"新视角思考,以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找到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归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点,总结一条符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存续之道。围绕"文创+",提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原则,即以"文"蓄势、以"创"转化、以"+"赋能。并在其指导下提炼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点,即故事内容、消费者体验和文化IP授权。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博物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急需改变文博旅游文创设计开发相对滞后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与设计案例分析,梳理了当前民族地区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困境,提出了"民族文创"的开发路径与对策.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典型的民族博物馆案例,剖析了康巴文博文创的设计创新方式,助推民族文创紧跟新时代文旅产业...  相似文献   

5.
刘潇  周欣越 《包装工程》2022,43(10):183-189
目的 通过分析“新文创”时代下文化IP的消费模式、商业模式、社会价值,为文化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文化IP体系。方法 以“新文创”为背景,分析国内外文化IP的研究成果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文化IP价值演进,以及文化IP开发、运营、传播渠道的发展模式,进行文化IP体系构建研究。结论 通过建立文化IP基因数据库、搭建用户模型库、文化基因符号提取与转化、文化IP孵化路径、打造文化IP全产业链5个维度,逐步构建文化IP体系。以“新文创”为核心的文化IP,将以一种更为严谨、系统的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基于“新文创”视角下的文化IP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丹 《包装工程》2022,43(20):366-372
目的 探索新趋势下旅游文创产品的多元化设计思路与有效实施路径。方法 鉴于当前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实际(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使用性外,还要具备足够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宣传性,实现高层面的快步发展),这里先将思路引至现实大背景下,结合旅游文创产品的具体类型和发展需求,剖析当前旅游文创产品在创新、品牌和文化等现实需求方面的不足;再以相关的设计实践及经验为论据,分析未来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从地域性设计、品牌化发展和时代性表现等方向探索发展路径。结论 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从社会发展、变革的现实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强调地域性、注重品牌、紧跟时代、提升文化内涵、发挥市场导向五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加新颖而独特的形式成就一种创意表达,带来更大的市场反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日趋激烈的文创产品竞争下,文化创意产品竞争者如何采取创新性举措,在新文创时代生存。把市场营销学的有关观点与文创产业和设计学打通,从市场竞争层面切入文创产品创新的综合策略。结合文创行业呈现出的设计开发难度大、多变、周期长的竞争面貌,剖析了有关行业竞争的实质,从企业竞争、文化构建、消费者价值几个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基础。抓住学科交叉突破、IP构建突破、新技术驱动形式突破作为在新时代新文创语境下,市场创新的突破口。提出强体验、差异化、虚拟性、品牌力四种文创市场竞争的创新思路和通过定性分析,把握原理,整理创新的思路。尤其面向当代文创的发展,结合数字化场景、整合营销理念,给出系统框架式的要素分析。为参与在文化创意行业市场的包括企业、品牌、设计师等经营主体,提出一种更有竞争力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概念首提地,同时又作为国内优秀旅游城市,需将文旅融合与城市建设进行结合创新。针对成都具体推进建设落地的公园城市场景,进行实地场景的拦访调研,了解实景中游客对公园城市体验与"旅游智购"新消费场景的需求。针对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文创之都的城市战略,提出"智购文创"模式促进智慧旅游和新基建驱动在旅游文创商品垂直领域进行产业提质,最终实现与"公园城市"城市形象IP融汇一体的"智慧文创"体系。  相似文献   

10.
程文婷  曾梦媛 《包装工程》2023,44(12):358-367
目的 从全球本地化视角深入剖析文创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形式及其意义,并提出适用于文创产品开发前期阶段的设计模型,从设计创意源头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同质化、缺乏全球化设计思维等问题,旨在以文创设计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方法 以全球本地化理论和文化分类研究为基础,分别从“本地文化符号的叙事设计、本地传统工艺的重构设计、本地生活方式的转译设计”3个维度对现有的典型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总结出适用于文创产品开发前期的设计模型,并将其带入双钻模型的设计流程中,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展开说明与验证。结论 基于全球本地化视野的文创产品设计前期研究能从创意源头指导文创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并助力提升迈向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文创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靳鹤琳 《包装工程》2021,42(16):335-338, 360
目的 针对当下地域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发展中出现的产品塑造缺乏文化寄予、文化关联性差等问题,提出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开发设计研究.方法 首先,界定了地域特色文化形象的内涵,提出了地域文化形象在当今时代下的要求;其次,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文化创意产品忠诚度的塑造和地域文化产品品牌开发需要文化基础两个方面,指出了基于地域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然后,归纳了地域文化品牌形象塑造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开发设计研究的策略.结论 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设计策略,具体内容包括结合地域文化形象和时代特色进行设计;跨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是保障;有效提升新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申晟  许雅柯 《包装工程》2019,40(2):236-239
目的探究传统文化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方法基于多维度视角分析创意产品的价值内涵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利用。选取剪纸、回纹符号等传统文化元素,就其在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技巧进行论述。结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产生的力的博弈与转化是现代创意产品设计需寻求的"变化"之道的根本。在深入挖掘传统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借用文化意蕴、混搭文化张力、中式审美、现代化工艺技巧及意象化处理等"变化之道"设计手法能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更符合社会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能够设计出富有民族特色且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为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竞争,探索诗词文化启发下的文化创意设计方法,以促进产品与用户产生共鸣,实现文化创意的情感价值和诗词文化价值再生。方法 以诗词文化因子为文化创意设计的切入点,探讨了移情应用于诗词文化创意设计的方法。基于移情视角,从诗词文化的“三境”进行发散分析,构建了“诗词文化+移情方法”的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进行文化创意开发。结果 以《出郊》为元素进行茶具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由此推导出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通用模型。结论 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能够以产品为载体将用户和诗词文化关联起来,使文创产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更具情感价值。能够拓宽文化创意设计的基本思路,丰富文创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微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22,43(24):277-286
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已经从传统的静态保存转向动态创意的开发和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下,“5G+互联网”与文创产业产生巨大共鸣,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文创产品设计不断涌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基因提取法、田野调查法和问卷分析法,从用户体验设计角度出发,提炼岭南舞狮在造型因子、色彩因子、寓意因子方面的突出特点,构建数字化文创平台,提出岭南舞狮数字文创设计策略,将地域文化、科教知识以共享化、情感化方式传播。结论 岭南舞狮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与现实文化和大众文化相融合,使舞狮文化成为一种活态化传承,非物质文化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践行了中国传统舞狮文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丰富了我国非遗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建罡  郑勇  王宁 《包装工程》2021,42(24):306-313
目的 研究新媒体交互语境下传统工艺文化IP与衍生文创产品在当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归纳并总结新媒体设计在传统工艺文化IP的传承和发展中的价值,探究针对传统工艺文化及衍生文创产品的推广新模式。方法 从传统工艺文化IP及衍生文创产品在新媒体时代的痛点入手,梳理传统工艺文化的美学特点与推广诉求及相对应的新媒体推广模式。分析新媒体交互设计在文创推广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对于传统工艺文化及衍生文创产品在弥合审美时差、展示传统工艺文化魅力、扩大消费受众群体等方面的独特价值;结合当下IP联名等推广新模式,讨论新媒体交互推广在未来的前进方向。结论 新媒体交互语境下的文创推广新形式应顺应当下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发展,在充分展示传统工艺文化与衍生文创产品的艺术美感与历史源流的同时,迎合赛博空间的用户需求,从而有效地提升推广效率,助力传统工艺文化及衍生文创产品摆脱推广桎梏,实现传统工艺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有机传承。  相似文献   

16.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17.
简圣宇  孙彤 《包装工程》2023,44(22):391-399
目的 分析盐城的湿地文化资源,设计出具有盐城湿地文化意象的文创产品,丰富盐城文创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盐城湿地文化进行文化意象分析,利用用户调查法梳理目标用户的需求,市场调研法进行竞品分析。结果 提取和甄选湿地代表性元素,进行一系列具有用户偏好的盐城湿地文化风格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结论 运用文化意象分析的方法来深度发掘湿地文化资源并且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为盐城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盐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梁淑敏 《包装工程》2020,41(8):309-312
目的对"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文创的开发设计与推广方式进行研究,期望对我国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方法围绕开发设计和传播推广两个方面分析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深受市场追捧的成功因素。结论提出北京故宫文创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运用精确的用户定位、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将设计与实用性相结合、追求工匠精神、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创新等设计策略,另一方面是故宫文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播与推广的策略,包括新媒体及多传播渠道的交叉融合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的创新等,都使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新时代中更为大众化,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丽娜  钟蕾 《包装工程》2020,41(18):306-312
目的 在文化产业爆发的今天,IP的出现给设计师们带来更多机遇,随着旅游体验热度的上升,人们对文创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热情也被点燃。旨在探索如何搭载IP热点进行文创旅游产品设计,进一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新需求,也能更好地打开文创旅游产品的市场,增加市场活力。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优秀的国内外文创案例进行具体解读,取其精华,注重新型文创旅游产品的特点研究,总结优质方法,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设计及用户使用反馈,获得设计理论调整的思路与方法,进而完成最终的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IP时代下大众接受的文创产品特点和IP本身爆红的特点进行整合,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设计、发展文创旅游产品的建议,旨在为当下处于IP时代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