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芬  周敏 《洁净煤技术》2009,15(4):108-111
焦炉荒煤气经初冷后,少部分氨存在于剩余氨水中,大部分的氨仍留在煤气中,这2部分的氨都应加以回收。介绍了初冷煤气中氨以及剩余氨水中氨的各种回收工艺以及其优缺点,并对各种工艺的使用情况作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2.
我厂1995年投产的洗氨工序是与年产32万t焦炭的焦炉配套的,煤气处理量1.64万m3/h。但在扩建的新焦炉投产后,煤气处理量相应提高,由于未及时对洗氨塔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致使塔后煤气含氨经常超标(>0.03g/m3)。虽采取了增加洗氨塔循环水量的办法,仍未能彻底解决塔后煤气含氨超标的问题,富氨水的含氨量也未达到1%的要求。1改进前的洗氨工艺我厂的洗氨塔为三段孔板波纹填料塔,上段为软水洗涤段,中段为半富氨水洗涤段,下段为富氨水洗涤段。为增加喷淋密度,中、下段各自设有循环泵循环喷洒。每段上部均设有液体分布器,下部设有液体收集器,塔底为…  相似文献   

3.
剩余氨水和富液除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公司90万t/a焦炉易地改造工程于2001年4月竣工投产,煤气净化车间采用AS循环洗涤、脱酸蒸氨配氨分解硫回收工艺。由于剩余氨水、富液带油严重,蒸氨脱酸板式换热器频繁堵塞,使用周期平均为70天左右,堵塞后需切换清洗。但清洗后使用10天换热效果即大幅下降,直接导致系统运行不稳  相似文献   

4.
本集团公司的焦炉煤气净化系统采用的是德国K-K公司的AS法脱硫洗氨工艺,煤气处理量为5~5.5万m3/h。脱硫塔上段为粗洗氨段,用剩余氨水和半富氨水洗涤,下段为粗脱硫段。洗氨塔上部3段为精洗氨段,用蒸氨废水洗涤,下段用循环碱液进一步脱硫。两台洗涤塔均采用钢板网填料,设计喷洒量为37m3/h。每两段填料间装有分配盘,分配盘距填料高度为1.3m,分配盘上有10根DN600mm、高600mm的升气管,装有20个低位喷头及9个高位喷头。由于钢板网的比表面积仅为45m2/m3,因此,喷头对液体的分散性能直接影响其洗涤效…  相似文献   

5.
本公司焦炉易地改造工程的煤气净化系统采用了AS循环洗涤工艺,经两年多的生产调试,虽已基本达到了稳定运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改进。1问题的提出AS法煤气净化工艺虽具有脱硫率高、系统密闭循环、环保效果好和硫磺纯度高等特点,但仍存在下列缺陷和不足。(1)洗氨塔后的煤气含氨高。设计要求洗氨塔后煤气含氨量应≤0.1g/m3,而实际生产中一直处于上限,造成了粗苯系统设备的腐蚀。(2)富液含焦油和煤尘量高。来自煤气和作洗氨补充液的剩余氨水中夹带的焦油和煤尘进入洗氨富液后,就会混合形成粘性油泥而沉积在槽底、…  相似文献   

6.
陶英杰 《工业水处理》1991,11(5):36-36,35
洗氨水的水质问题,直接影响着洗氨塔的洗氨效果。严重时影响到煤气指标,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行。本文介绍采用软水洗氨后,可解决洗氨中存在的问题。一、旧的洗氨方法及存在的问题1.工艺流程氨水系统中的剩余氨水,经蒸氨塔蒸馏  相似文献   

7.
张雪红  石隆基  薛改凤  魏编 《煤化工》2020,48(2):57-59,63
为了研究干燥煤炼焦预处理技术对循环氨水用量和剩余氨水产生量的影响,通过查询相关基础数据,以1 t干煤为基准,对入炉煤水分为11%和2%时的循环氨水用量及剩余氨水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比较。结果发现,当入炉煤水分从11%降低至2%时,冷却荒煤气需要的循环氨水量从6794.9 kg下降至5338.4 kg,下降约21.4%;炼焦产生的剩余氨水量从133.2 kg降至32.4 kg,下降75.7%。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厂新建1套120m3/h蒸氨分解系统,但投产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蒸氨废水中的挥发氨达到2 000mg/L、氨分解炉体烧红,因此停工进行二次改造. 1 生产工艺及特点 由洗涤工序来的富氨水进入原料氨水槽.鼓冷工序来的剩余氨水经气浮除油机进入剩余氨水槽,用泵送至陶瓷管除油器后也送入原料氨水槽.原料氨水与蒸氨废水换热后通过混合器与碱液混合进入蒸氨塔蒸吹.蒸氨塔顶氨汽经过氨分缩器后进入氨分解炉分解,同时氨汽还可经冷凝冷却器生成浓氨水,送往脱硫系统补充碱源.蒸氨废水与原料氨水换热后进入一段冷却器冷却后,一部分送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一部分经过二段冷却器后送洗氨塔循环洗氨,另一部分送氨分解炉作尾气的冷却介质.  相似文献   

9.
硫铵工序为保持饱和器的水平衡,将蒸氨塔来的含水氨汽送入饱和器,另外还需补充软水,补充水由出饱和器的煤气所带走,出硫铵工序的煤气由终冷工序将煤气温度冷却至25℃左右,以满足后续洗苯-脱苯工序的要求,终冷工序分离出的煤气冷凝液送入剩余氨水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鲍晓斌 《燃料与化工》2003,34(6):315-315
1存在问题我厂蒸氨工序自投产以来,常因剩余氨水中带焦油过多而严重影响蒸氨装置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1)焦油氨水的分离效果差,致使蒸氨塔和换热器经常堵塞。因蒸氨装置不能连续生产而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2)蒸氨塔顶的氨汽进入饱和器后,因其带油而严重影响硫铵的色泽。2改进措施为解决剩余氨水严重带油的问题,我们对原有剩余氨水除油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工艺流程见图1。将两台剩余氨水槽由并联改为串联,这样,来自循环氨水槽的剩余氨水经1号剩余氨水槽除油后,从离槽底600mm处将氨水引入2号剩余氨水槽…  相似文献   

11.
刘国秀 《现代化工》2006,26(8):55-56
针对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90万t/a焦炉易地改造工程中煤气净化车间剩余氨水、富液带油严重,造成蒸氨脱酸板式换热器频繁堵塞的现象,采用气浮除油技术和微孔陶瓷过滤技术对剩余氨水、富液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系统中压蒸汽消耗量减少2.0 t/h,剩余氨水脱油率达到80.0%以上;过滤器后含油质量浓度降至10 mg/L以下,除油率稳定在80.0%以上,过滤器后悬浮物质量浓度稳定在2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2.
赵哲军 《煤化工》2014,(4):17-20
分析了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公司焦炉煤气配半水煤气生产合成氨18-30项目生产工艺流程,结合周边焦化厂富余焦炉煤气的实际供应情况,对原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方案为:增加变压吸附提氢工序、强化甲烷转化工艺条件、增加部分设备等。通过改造,可使合成氨生产能力由18万t/a提高到24万t/a、尿素生产能力由30万t/a提高到40万t/a,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焦化厂4.3和5.5 m焦炉炼焦生成的剩余氨水采用刮板式除焦油器净化装置之后,存在净化后含焦油多、流量波动和pH值不稳定的问题,无法满足水处理净化要求。通过技改在剩余氨水净化流程中增加氨水静置分离和自流控制设备,成功解决了困扰剩余氨水处理中原料水含焦油多、流量和pH值波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气净化系统搭配不平衡造成的焦炉及煤气净化系统生产困难问题,提出了不停产状态下荒煤气及氨水切换的方案,经科学合理的准备,实现了方案的安全实践,解决了焦炉及煤气净化系统生产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姝娴  任红星 《广东化工》2014,(3):85-86,84
简述了剩余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途径,分析了在不同结焦时间下的合成气量分配情况,针对由于结焦时间较长低负荷工况下出现合成气量不足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措施,根据提出的解决措施制定了设想工艺方案,采用UGI炉气化技术工艺造气来解决合成气不足的问题较为现实,整体工艺方案的预计投资约10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蒋善勇  郑长科  张凯 《广东化工》2011,38(4):210+209-210,209
为了消除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原焦炉煤气氨处理工艺的弊端,优化产业结构,该公司联合天津大学和天津天达联合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中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对焦炉煤气氨回收工艺装备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使净化后煤气含氨量由原来的200 mg/m3降至60 mg/m3,并且每年可生产含氨量大于99.8 wt%的无水氨1719.72 t,每年新增产值达498.72万元,获取了经济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焦炉煤气冷却、焦油脱渣脱水机理的分析和对各种现行焦炉煤气冷却和焦油氨水分离流程优缺点的评述,介绍了焦炉煤气冷却及焦油氨水分离工艺的推荐流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利用焦炉煤气,实现焦炉煤气生产合成氨、尿素项目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通过分析项目中焦炉煤气气量及组分(特别是硫含量及杂质),选择压缩机、转化炉等主要设备,分析合成氨、尿素负荷的匹配,施工队伍等关键问题对项目建设和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焦炉煤气气量及组分确定方法,压缩机、转化炉选型要求,合成氨、尿素负荷匹配设计以及施工单位选择原则。应充分估算焦炉气量,搞清焦炉气成分,以便确定合理生产规模和主要工艺,特别要考虑焦炉气中杂质对工艺系统的影响。应选择性能可靠稳定的往复式焦炉气压缩机、净化气压缩机、循环气压缩机和CO2压缩机,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19.
曹原峰  董越茂 《煤化工》2006,34(4):29-32
针对以焦炉气和半水煤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中合成氨和尿素产量偏低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科学合理的改造思路、方案,及改造后各装置运行状况和主要运行数据,改造后合成氨、尿素产量分别从55kt/a、90kt/a增加到80kt/a、130kt/a,且投资少、效益显著,达到了“8·13”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