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内存映射文件的进程间数据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继华  段继东 《无线电工程》2007,37(11):46-47,51
介绍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方式及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论述了内存映射文件的定义,以及使用内存映射文件在进程间共享内存的原理、操作和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内存映射文件在进程间共享数据的原理,实现了多进程间数据传输共享的消息队列,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存映射文件的仿真系统进程间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综合仿真系统进程间进行大数据量快速实时传输的需求,在分析进程间数据传输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实现了进程间大数据量的实时传输。结果表明,基于内存映射文件技术的进程间大数据量的快速实时传输,在某综合仿真系统中工作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内存映射的基本原理与调用流程,通过内存映射文件技术解决了无线网络规划软件大数据量中间结果的文件读写效率问题,对传统文件技术与内存映射技术进行了性能对比,展示了软件通过中间结果文件生成的最终结果,使软件既能够满足大规模仿真的需求,同时保证了运行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佳辰  胡泽瑞  赵盛  施文杰  王刚  刘晓光 《电子学报》2021,49(12):2299-2306
针对当前持久性内存(PM,Persistent Memory)资源管理方案无法兼顾持久化特性和可字节寻址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Linux系统内核虚拟内存系统和文件系统的持久性内存统一管理系统VMFS(Virtual Memory File System).VMFS中的单个PM分区可同时提供内存分配和文件存储服务,并利用内外存统一管理的特性可实现内存到文件的重映射机制,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拷贝,提升了文件读写性能,且维持了原生编程接口.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内外存分别使用PM的方案,VMFS有效提升了文件读写性能.在两种实际工作负载下,VMFS相对于使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和PM分别作为内存和存储的方案具有成本优势和一定程度的持久化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段小芳  刘丹 《通信技术》2020,(5):1174-1178
针对无线网络技术研究中对大数据实时存储和国产化需求,在Qt平台下利用内存映射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针对大数据的实时存储方案,可实现对无线网络中频采样数据和解调解码数据的实时存储。并通过设计有效的索引机制,极大的提高了后续离线数据分析时的数据搜索效率。最后通过测试代码对该内存映射文件存储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使用Win32优化内存和文件I/O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I/O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Win32部件对象的特性,详细介绍了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全过程。为了使用的方便,设计了一个C++来包装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API函数,并用于实际的编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I/O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Win32部件对象的特性,详细介绍了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全过程。为了使用的方便。设计了一个C^ 来包装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API函数。并用于实际的编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结构化海量网络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实现网络化测试系统下非结构化海量网络数据的快速分析处理,在关键的算法和系统化集成处理方面提出解决方法。采用内存映射文件方式快速读取海量数据,并设计了时间矩阵算法,用以快速进行同步分析处理;应用分布式中间件方式实现海量数据的并发处理和数据分发,对飞行试验采集的网络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使用这些算法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使处理效率满足飞行试验海量网络数据处理的需求。这些都为新一代机载采集系统应用于飞行试验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5G网络的蓬勃发展,建设的5G基站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5G基站的工参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大幅度增长,流量话单的分析也成为了运营商重要的数据分析手段。本文在分析话单数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话单数据的工参完整性跨域对比方案。同时,为解决话单和工参文件的大文件处理问题,提升数据分析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工参完整性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内存映射、多线程和LINQ内存数据库等技术,可实现全量工参数据和话单数据等大文件的识别加载、统计对比分析,从而有效提高5G工参数据完整性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VC++编译环境下利用内存映射文件实现WIN32进程间的通信,并通过实例介绍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谢安明  邵美珍 《无线电工程》2000,30(7):40-41,56
支持多任务操作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本文针对32位 Windows 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共享内存的多进程间数据传输方法,并详细讨论了通过内存映射文件的内存共享实现技术。给出编程实例之后,本文对共享内存技术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使用Hibernate技术来实现数据持久层存在繁琐的映射文件配置、不灵活的数据访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pring JDBC来实现数据持久层的方案,并结合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详细论述了其具体实施过程。实际开发证明,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避免了映射文件配置,而且能简单快捷、灵活高效地完成数据持久层任务,并能与上下层次有机融合,较好地满足了多层Web应用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支持多任务操作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本文针对32位Windows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共享内存的多进程间数据传输方法,并详细讨论了通过内存映射文件的内存共享实现技术。给出编程实例之后,本文对共享内存技术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是Hadoop的核心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数据的存储。但由于HDFS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容量受限于命名节点(Name Node)的内存大小,其扩展性受到制约。针对Name Node管理元数据时存在的加载文件系统镜像(FSImage)时间过长、容量受内存大小限制等问题,提出将HDFS层级化的元数据结构调整为扁平化结构,并将元数据移出内存的优化思路,设计了基于日志结构合并树(Log-Structured Merge-Tree,LSM)与内存映射文件进行元数据管理的F-HDFS架构,并介绍了F-HDFS的元数据管理方式。通过F-HDFS的原型系统与HDFS的对比实验,表明F-HDFS性能整体优于HDFS,可提供稳定快速的元数据服务,能存储与管理超过HDFS 5.3倍以上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工控系统中实时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在面向工业控制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中,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针对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实时数据库的功能模块、存储结构、事务调度和并发控制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在实现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定时器、内存映射文件、多线程、同步对象等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强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纹理映射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结构的海量数据纹理映射算法。对多分辨率纹理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压缩存储,并利用纹理映射误差,有效地减少了实时仿真过程中纹理数据调度的数据量,同时优化了内存释放算法,减少了内外存数据之间的反复调度,从而解决了大规模地形场景重建过程中的数据调度与海量数据的纹理映射问题。  相似文献   

17.
JAVA内存泄露是对应用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文件过大使程序运行要用到的内存大于虚拟机能提供的最大内存而导致内存泄露.文中提出了通过对XML文件拆分与拼装来解决由于XML文件过大而导致的内存泄露问题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有效预防内存泄露.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双端口RAM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双端口RAM技术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将高速双端口RAM映射为主机内存并构造成环状缓冲区的方法,实现了高速DC数据流实时采集与主机处理的并行操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结构的海量数据纹理映射算法。对多分辨率纹理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压缩存储,并利用纹理映射误差,有效地减少了实时仿真过程中纹理数据调度的数据量,同时优化了内存释放算法,减少了内外存数据之间的反复调度,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地形场景重建过程中的数据调度与海量数据的纹理映射问题。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Linux系统采用了虚拟存储技术,当请求的页面不在内存中时触发缺页中断,由此带来的延迟不确定,故不能满足实时应用程序的要求.此外,对于用户态和内核态存在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下,通用Linux系统也不能满足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讨论了Linux的内存管理,并采用内存映射技术来解决虚拟内存的换页问题以及实现用户态和内核态共享一块物理内存来满足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在文章的最后,测试和比较了采用内存映射技术实现实时内存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为实时应用程序提供实时内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